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爪幕
用手指按治内膜。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 郭嵩焘 注:“幕同膜。”
《國語辭典》:耳光  拼音:ěr guāng
在脸颊上打一巴掌。《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放了一只手,看著和尚脸上,只一拍,打个大耳光。」《文明小史》第二五回:「我们少爷今天出去,一定吃了人家两个耳光没有回手,所以那般动怒。」也作「刮子」、「聒子」、「耳刮子」、「耳聒子」、「耳掴子」。
《漢語大詞典》:案摩
医疗方法之一。用手在人身上推、按、捏、揉,以促进血液循环,调整神经功能。《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穀五药养其病” 贾公彦 疏引 汉 刘向 曰:“ 扁鹊 治 赵太子 暴疾尸蹷之病,使 子明 炊汤, 子仪 脉神, 子术 案摩。”案,一本作“ 按 ”。
《國語辭典》:卖好(賣好)  拼音:mài hǎo
用手段假作人情,以讨好别人。如:「你不用在这儿卖好,我是不领情的。」《官场现形记》第五回:「现在我们用的自家的钱,用不著你来卖好!」
分類:用手讨好
《國語辭典》:曲挠(曲撓)  拼音:qū náo
1.弯曲。《齐民要术。卷五。种榆白杨》:「白杨,性甚劲直,堪为屋材,折则折矣,终不曲挠。」
2.屈服畏缩,不能勇往直前。《战国策。齐策一》:「战而不死,曲挠而诛。」《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言议切宜,无所曲挠,为朝野之所式瞻。」
《國語辭典》:搅拌(攪拌)  拼音:jiǎo bàn
混合、拌合。如:「用筷子把肉馅搅拌一下。」
《國語辭典》:手淫  拼音:shǒu yín
抚弄自己的生殖器官,藉以发泄性欲的行为。也称为「自慰」。
《漢語大詞典》:手号(手號)
(1).手上的雕青记号。《元典章·兵部一·新附军》:“十九年间,钦奉圣旨节该亡 宋 军人有手号的招收,无手号的休招收者。”
(2).用手作姿势为记号来表示意思。 宋教仁 《宋渔父日记·一九○五年七月三十日》:“ 孙逸仙 復布告此会宗旨讫,復由各人自书誓书,传授手号。”
《漢語大詞典》:手抄本
用手工抄写出来的原本的版本。例如:那时候,这部小说就以手抄本的形式,在人们中间广泛流传。
《國語辭典》:跳马(跳馬)  拼音:tiào mǎ
1.一种体操器械。由骑术训练演变而来,初跳真马,后以去头尾之木马取代,背部无环,用皮革包裹,高低可调节。男子比赛时纵向放置,女子比赛马横向放置。
2.竞技体操项目之一。西元一八九六年第一届奥运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规定必须用臂支撑马背,腾越马身,作各种动作,整个动作要求跑得快,腾空高,转体快,落点远,立得稳。由于全部动作过程时间短,技术复杂,对运动员能增强肌腱、关节的力量,对发展下肢和肩带肌肉的爆发力以及空中辨别方向的能力有特殊的作用。
《國語辭典》:铁饼(鐵餅)  拼音:tiě bǐng
1.一种田赛运动。运动员一手平挽铁饼,旋转身体数圈,然后将铁饼掷出,以铁饼落地的远近决定胜负。
2.一种运动器材。形状略似凸镜,中厚缘薄,边沿和中心以铁制成,其馀部分为木质。
《漢語大詞典》:锥探(錐探)
探测地层的一种方法。用手将锥形探测工具压入地中,凭感觉辨别地层的情况,用于找水源和勘查堤身内部的洞穴、缝隙以及土层中的砖石、木枓等。
《漢語大詞典》:作手势(作手勢)
用手比画以示意。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可你不要忘记啦,回头应该把胡子剃掉。(作手势)” 张贤亮 《绿化树》二八:“她还是等在马号的肥堆前面,作手势叫我去。”
《国语辞典》:拉子  拼音:lā zi
车队用手推车载物赶路或遇到难走的路面时,往往会在前面车档上绑上一条粗绳,再由人把绳子担在肩上并握紧绳头,以减少阻力而使车子顺利前进。负责拉住绳子的人称为「拉子」。
《国语辞典》:搥打  拼音:chuí dǎ
用手或棍棒敲打。如:「在父亲不断用力的搥打下,铁锁渐渐弯曲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