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佛类词典(续上)
生灭二相
生灭(三)
四谛──藏教生灭四谛
有生灭
生灭二相
【佛学次第统编】
复次,分别生灭相者,有二种:
一者、粗 与心相应故。
二者、细 与心不相应故。
又粗中之粗,凡夫境界;粗中之细,及细中之粗,菩萨境界;细中之细,是佛境界。
生灭(三)
【佛学次第统编】
生灭四相 生、住、异、灭。
四相二种 一期四相、刹那生灭。
一期四相 有情、无情。
有情一期四相 生、老、病、死。
无情一期四相 成、住、坏、空。
三道 惑、业、苦。
三时报 现、生、后。
总别二相 总、别。
四谛──藏教生灭四谛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藏教者,经律论三藏之教也。生灭者,此教诠因缘生法,有生有灭也。四谛者,谛即审实之义,谓声闻之人,用析空观,谛审苦集灭道之法一一不虚,是名藏教生灭四谛。(因缘生法者,六根为因,六尘为缘。根尘相对所起之心,名为生法。析空者,析即分析,谓分析五阴等法皆空也。)
〔一、苦谛〕,苦即逼迫之义,有三苦八苦。总而言之,不出三界生死。声闻之人谛审生死实苦,故名苦谛。(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三苦者,苦苦、坏苦、行苦。八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也。)
〔二、集谛〕,集即招集之义。谓声闻之人,谛审烦恼惑业,实能招集生死之苦,故名集谛。
〔三、灭谛〕,灭即寂灭。谓声闻之人,既厌生死之苦,谛审涅槃,实为寂灭之乐,故名灭谛。
〔四、道谛〕,道即能通之义。谓声闻之人,谛审戒定慧之道,实能通到涅槃,故名道谛。(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有生灭
【三藏法数】
谓世间一切诸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皆从因缘别离而灭,故名有生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