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乱石听
 
人那不如石
 
对石说茎
  
生公说法
 
石犹顽
 
说法生公

相关人物
竺道生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四十九〈史传部一〉~266~
师被摈南还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至阐提处,则说有佛性,且曰:「如我所说,契佛心否?」群石皆为点头。
典故
相关人物
生公


晋·佚名《蓬社高贤传·道生法师》
法师道生,魏氏,钜鹿人。幼从竺法汰出家,披对经诰一览能诵,年在志学便登讲座,吐纳明辩虽宿望莫敢酬抗。初依庐山常以入道之要慧解为本,乃与僧睿慧严慧观等游学长安,从罗什受业,关中僧徒咸仰神悟。尝喟然叹曰,自经典东流,译人重阻多滞权文,鲜通圆义,若亡筌得鱼始可以言道矣。于是校阅真俗精练空有研思因果,乃立善不受报及顿悟成佛义,又著二谛论佛性常有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并笼罩旧说妙有渊旨,守文之徒嫌嫉竞起,师又以法显三藏所翻泥洹经本先至六卷成文经云除一阐提皆有佛性。师云,夫质二仪皆有槃正因。阐提含生之类何得独无佛性,盖是经来未尽耳,乃唱阐提之人皆得成佛,时大本未传,孤明先发,旧学僧党以为背经,遂显大众,摈而遣之。师正容誓曰,若我所说背经当见身疠疾,若与实相不背,愿舍寿之日,踞师子座遂拂衣而行,及后大经至,圣行品云,一阐提人虽复断善犹有佛性,于是诸师皆为愧服,师被摈南还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槃经。至阐提处则说有佛性。且曰,如我所说契佛心否,群石皆为点头,旬日学众云集,忽雷震青园佛殿,有龙升天,因改寺曰龙光,师于寺请罽宾律师译弥沙塞律传于世,既而辞众复投庐山预莲社,久之还都止青霞寺。

例句

不妨无酒夜,闲话值生公。 张祜 秋夜宿灵隐寺师上人(一本此下有居字)

生公吐辩真无敌,顾氏传神实有灵。 李群玉 规公业在净名得甚深义仆近获顾长康月宫真影对戴安道所画文殊走笔此篇以屈瞻礼

生公石上月,何夕约谭微。 皮日休 临顿(里名)为吴中偏胜之地陆鲁望居之不出郛郭旷若郊墅余每相访款然惜去因成五言十首奉题屋壁

生公与园吏,何处是吾师。 许浑 早秋三首

斋钟知渐近,枝鸟下生台。 郑綮 老僧

生公把经向石说,而我对月须人为。 陆龟蒙 独夜

生公手种殿前树,唯有花开鶗鴂悲。 顾况 哭绚法师

朱颉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南阳宛人。朱晖子。习儒术。安帝时累迁至陈相。卒,私谥贞宣先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163 【介绍】: 东汉南阳宛人,字公叔。朱晖孙。笃于学,举孝廉。桓帝时拜侍御史,谏大将军梁冀求贤能,戒侈暴,不听。永兴元年为冀州刺史,举劾权贵,为政严明。以忤宦官被输作左校,太学生数千人为讼其冤。后拜尚书。禄仕数十年,蔬食布衣,家无余财。及卒,蔡邕与门人谥为文忠先生。
全后汉文·卷二十八
穆,字公叔,晖孙。元初末,为郡督邮,后举孝廉。顺帝末,辟大将军梁冀府。桓帝初,举高第,为侍御史。永兴中,擢冀州刺史,坐事征诣廷尉,输作左校,释归乡里。征拜尚书。延熹六年,发疽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太守,蔡邕与门人议谥曰文忠先生。有《集》二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187 【介绍】: 东汉颍川许人,字仲弓。少为县吏,有志好学,县令邓邵使受业太学。除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党锢祸起,人多逃避求免,寔自请囚禁。遇赦得出。居乡闾,累征不就。卒于家,海内往吊者三万余人。谥文范先生。与子纪、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全后汉文·卷六十三
寔,字仲弓,颍川许人。少为县吏都亭刺佐,后为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转功曹。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复再迁除太丘长。坐党事逮捕,遇赦。灵帝初,大将军窦武辟为掾属,后复坐党事免。累徵不起。中平四年卒,年八十四,私谥曰文范先生。
《漢語大詞典》:生公
晋 末高僧 竺道生 的尊称。相传 生公 曾于 苏州 虎丘寺 立石为徒,讲《涅槃经》。至微妙处,石皆点头。 唐 李绅 《鉴玄影堂》诗:“深夜月明松子落,儼然听法侍 生公 。” 唐 刘禹锡 《生公讲堂》诗:“ 生公 説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 元 顾瑛 《虎丘十咏·生公台》:“ 生公 聚白石,麈拂天花坠。可怜尘中人,不解点头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那 虎丘山 上,不过一座庙;半山上有一堆乱石,内中一块石头,同馒头一般,上面鏨了‘点头’两个字,説这里是 生公 説法臺的故址,那一块便是点头的顽石。”
《漢語大詞典》:生公石
相传为 晋 竺道生 ( 生公 )讲经处。在今 苏州 虎丘山 下。此外大石盘陀径亩,上下平衍,可坐千人,故又称千人石。 明 王世贞 《邀助甫游虎丘》诗:“逃禪再起 生公 石,倚醉频呼 陆羽 茶。” 清 钱谦益 《虎丘秋月图题赠似虞周翁》诗:“惟有 生公 石,盘陀閲成亏。” 清 吴伟业 《顾西巘侍御同沈友圣虎丘即事》诗之三:“ 生公 石畔广场开, 短簿祠 荒闭緑苔。”参见“ 生公 ”。
分類:生公讲经
《漢語大詞典》:生公
晋 末高僧 竺道生 的尊称。相传 生公 曾于 苏州 虎丘寺 立石为徒,讲《涅槃经》。至微妙处,石皆点头。 唐 李绅 《鉴玄影堂》诗:“深夜月明松子落,儼然听法侍 生公 。” 唐 刘禹锡 《生公讲堂》诗:“ 生公 説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 元 顾瑛 《虎丘十咏·生公台》:“ 生公 聚白石,麈拂天花坠。可怜尘中人,不解点头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那 虎丘山 上,不过一座庙;半山上有一堆乱石,内中一块石头,同馒头一般,上面鏨了‘点头’两个字,説这里是 生公 説法臺的故址,那一块便是点头的顽石。”
《国语辞典》: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拼音:shēng gōng shuō fǎ,wán shí diǎn tóu
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相传曾在苏州虎丘山聚石为徒,解说佛法,石皆点头。见《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后以比喻言辞精妙,感人至深。如:「他的著作虽不见华丽辞藻,但行文却似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一般,深深感动了许多读者。」
《国语辞典》:石点头(石点头)  拼音:shí diǎn tóu
1.书名。明天然痴叟撰,十二卷。书名取义于东晋和尚生公说法的故事,含「顽石点头,推因及果,劝人作善」之意。
2.顽石都会点头。比喻爱心感化的力量无限,冥顽的人都受感动。
《漢語大詞典》:讲石(講石)
指 苏州 虎丘 生公讲台 。也称 千人石 、 生公石 。相传为 南朝 梁 竺道生 说法之处。 王闿运 《上征赋》:“周览既倦,乃登 虎阜 ,抚五人之碑,抔 要离 之土,坐 生公 之讲石,窥 灵巖 之洞户。”
生公
【佛学大辞典】
(人名)梁时高僧竺道生也。尝讲经于虎丘寺。聚石为徒。石皆点头。世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之语。
四轮──生公四轮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生公者,即罗什法师之弟子也。立此四轮者,轮有摧灭之义,能摧灭众生惑业,而超出三界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善净法轮〕,谓修五戒十善之法,摧灭四恶趣业,而得天人果报,是为善净法轮。(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也。四恶趣者,脩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二、方便法轮〕,谓修四谛十二因缘方便之道,而證二乘之果,是为方便法轮。(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三、真实法轮〕,谓修中道实相之观,摧灭无明烦恼之业,而證一乘佛果,是为真实法轮。
〔四、无为法轮〕,谓修三德妙观,摧灭五住烦恼,而證涅槃无为之果,是为无为法轮。(三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五住烦恼者,见惑为一住,思惑分三住,尘沙、无明惑合为一住,因此五者,住著三界,故名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