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势盘龙虎
 
成龙成虎
   
金陵龙虎势
 
钟山龙盘
 
龙盘王气
  
龙虎势
 
龙虎地
 
相关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


《太平御览》卷一百五十六〈州郡部二·京都下〉~887~
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据《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
《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三百十二〈舆地考八·江苏省〉~0555~2~
诸葛武侯云:「金陵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帝王之宅。」
《能改斋漫录》卷九〈地理·石头之名有二〉~27~
予尝考之。盖江南有两石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与夫王敦苏峻之所据者。此隶乎金陵者也。

例句

龙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 李白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之四

龙虎势衰佳气歇,凤皇名在故台空。 李群玉 秣陵怀古

典故
舂陵王气

相关人物
刘秀(汉光武帝)


《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本纪上〉~2~
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锋起。地皇三年,南阳荒饥,诸家宾客多为小盗。光武避吏新野,因卖谷于宛。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光武初不敢当,然独念兄伯升素结轻客,必举大事,且王莽败亡已兆,天下方乱,遂与定谋,于是乃市兵弩。十月,与李通从弟轶等起于宛,时年二十八。十一月,有星孛于张。光武遂将宾客还舂陵。时伯升已会众起兵。初,诸家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曰「伯升杀我」。及见光武绛衣大冠,皆惊曰「谨厚者亦复为之」,乃稍自安。
《后汉书》卷一下〈光武帝纪下〉~86~
论曰:皇考南顿君初为济阳令,以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生光武于县舍,有赤光照室中。钦异焉,使卜者王长占之。长辟左右曰:「此兆吉不可言。」是岁县界有嘉禾生,一茎九穗,因名光武曰秀。明年,方士有夏贺良者,上言哀帝,云汉家历运中衰,当再受命。于是改号为太初元年,称「陈圣刘太平皇帝」,以厌胜之。及王莽篡位,忌恶刘氏,以钱文有金刀,故改为货泉。或以货泉字文为「白水真人」。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及始起兵还舂陵,远望舍南,火光赫然属天,有顷不见。初,道士西门君惠、李守等亦云刘秀当为天子。其王者受命,信有符乎?不然,何以能乘时龙而御天哉!
典故
东南气
  
秦淮王气


《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州郡部十六·江南道上·升州〉~955~
《金陵图》:「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秦并天下,望气者言「江东有天子气」,凿地断连冈,因改金陵为秣陵。」
《三国志》卷五十三〈吴书·张纮传〉~244~
纮建计宜出都秣陵,权从之。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纮谓权曰:『秣陵,楚武王所置,名为金陵。地势冈阜连石头,访问故老,云昔秦始皇东巡会稽经此县,望气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故掘断连冈,改名秣陵。今处所具存,地有其气,天之所命,宜为都邑。』权善其议,未能从也。后刘备之东,宿于秣陵,周观地形,亦劝权都之。权曰:『智者意同。』遂都焉。」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周文》卷八〈庾信·哀江南赋并序〉~3922~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下亭漂泊,高桥羁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籓篱之固。头会箕歛者合从缔交,锄耰棘矜者因利乘便;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悽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
典故  
孙权气
 
相关人物
孙权


《三国志》卷五十三《吴书·张纮传》
「纮建计宜出都秣陵,权从之。」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纮谓权曰:『秣陵,楚武王所置,名为金陵。地势冈阜连石头,访问故老,云昔秦始皇东巡会稽经此县,望气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故掘断连冈,改名秣陵。今处所具存,地有其气,天之所命,宜为都邑。』」
《晋书》卷六〈元帝纪·中宗元帝〉~57~
始秦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故始皇东游以厌之,改其地曰秣陵,堑北山以绝其势。及孙权之称号,自谓当之。

例句

东南天子气,扫地入函京。 李群玉 石头城

龙虎势衰佳气歇,凤皇名在故台空。 李群玉 秣陵怀古

地壮孙权气,云凝庾信愁。 韦庄 润州显济阁晓望

未厌金陵气,先开石椁文。 骆宾王 帝京篇

《國語辭典》:王气(王氣)  拼音:wáng qì
帝王的气象。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三折:「蹰踌,那王气黯然收。」
《漢語大詞典》:金陵王气(金陵王氣)
今之 南京 , 战国 时 楚威王 埋金以镇王气,故曰 金陵 。后 三国 吴 、 东晋 、 宋 、 齐 、 梁 、 陈 六朝皆建都于此。所谓“金陵王气”即指帝王所在地 金陵 的祥瑞之气。 唐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诗:“ 西晋 楼船下 益州 , 金陵 王气黯然收。”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秦人凿山:“今人第知 方山 至 石硊山 ,为 秦皇 凿山断 金陵 王气之处,不知今城之西北 卢龙 、 马鞍 二山间,亦为 秦 所凿也。” 叶楚伧 《和仓海秋怀》之五:“ 金陵 王气随旄落, 厓水 哀声夹浪流。”
分類:南京王气
《國語辭典》:灵气(靈氣)  拼音:líng qì
灵妙之气。《管子。内业》:「灵气在心,一来一逝。」《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六》:「燕昭无灵气,汉武非仙才。」
《漢語大詞典》:龙虎气(龍虎氣)
(1).王气;天子气。语本《史记·项羽本纪》。 宋 陈与义 《和尹潜感怀》:“共説 金陵 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参见“ 龙虎 ”。
(2).兵气;兵戎之气。 唐 杜甫 《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之一:“北极转愁龙虎气,西戎休纵犬羊羣。”按,此指龙虎军之气。 元 王逢 《无题》诗之三:“ 滦水 天迴龙虎气, 榆林 风逐马驼声。”
(3).丹气。炼丹时产生的气。 元 叶广居 《题西泠隐居》诗:“丹井夜交龙虎气,碧霄春躡凤凰翎。”
《國語辭典》:龙虎(龍虎)  拼音:lóng hǔ
1.比喻杰出的人物。魏。应璩〈与尚书诸郎书〉:「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会。」
2.道家称水火为「龙虎」。《真龙虎九仙经》:「凡修道造金丹,须凭龙虎,水火也。」
3.术数用语。指墓旁左右的二砂。左为青龙,右为白虎。明。缪希雍《葬经翼。四兽砂水篇七》:「贴身左右二砂,名之曰龙虎者,以其护卫区穴,不使风吹。」
《漢語大詞典》:黄旗
(1).黄色的旗帜。古代军中用旗。墨子·旗帜:“守城之法,木为苍旗,火为赤旗,薪樵为黄旗,石为白旗。”亦为大将的军旗。尉缭子·经卒令:“中军黄旗,卒戴黄羽。” 宋 陆游 《送汤岐公镇会稽》诗:“黄旗高十丈,大舟凌虚空。”《水浒传》第七八回:“黄旗按中央戊己,镇太将臺,散乱金霞。”《说岳全传》第五三回:“你可同 王贵 、 张显 领兵三千,都是黄旗黄甲,从北方杀入接应。”
(2).黄色的旗帜。指天子的仪仗之一。 唐 骆宾王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江浦 黄旗,匡復之功何远。” 明 高启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诗:“黄旗入 洛 竟何样,銕锁横 江 未为固。”
(3).古代指表示王气所在的祥瑞。《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青精翼紫軑,黄旗映朱邸。” 李周翰 注:“青精,星也。黄旗,瑞云也,皆王者将兴之符应也。紫軑,天子车也。朱邸, 明帝 所居。谓青精辅车,黄旗映於帝宅,此谓 明帝 将即位之时瑞也。”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紫葢凝而不散,黄旗鬱以常在,实陶钧之至,造化之功。”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四:“黄旗已尽年三百,紫气空收剑一双。”
《國語辭典》:霸气(霸氣)  拼音:bà qì
1.霸者的强悍气势。元。陈旅〈和萧秀才歌风台〉诗:「山河霸气已销毁,飒飒老柳吹斜阳。」
2.专横不讲理的处事态度。如:「他为人带有几分霸气,什么事都独断独行,从来也不采纳别人的意见。」
《漢語大詞典》:伯气(伯氣)
霸王气象。伯,通“ 霸 ”。 元 吴师道 《赤壁图》诗:“风火千年消伯气,江山一幅掛清愁。” 明 高启 《萧山尹明府吴越两山亭》诗:“不知千载竟谁主,伯气倏与飞烟收。”
《漢語大詞典》:震象
(1).易·说卦:“震为雷,为龙,为玄黄……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顙。” 高亨 注:“震为雷,雷之动迅速,此四种马行亦迅速,故曰。”后因以“震象”喻指骏马。 南朝 梁元帝 《答齐国饟马书》:“河精曜采,似 伏波 之铸铜;震象飞文,笑 东瀛 之刻玉。”
(2).《易·说卦》:“震为龙。”因以“震象”指帝王气象。《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北齐文武舞歌》:“仪协震象,乐均天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唐享太庙乐章》:“乾宫候色,震象增威。”
《國語辭典》:虎踞  拼音:hǔ jù
1.比喻地势险要。唐。李白 永王东巡歌:「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真乃为霸业之乡,诚为虎踞龙蟠之势也。」
2.形容怪石的形状。唐。王绩〈游北山赋〉:「石当阶而虎踞,泉度牖而龙吟。」
3.比喻以极优越的条件或地位,而雄据一方。《明史。卷一二三。明玉珍列传》:「近者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三国演义》第四○回:「孙权虎踞六郡,且有大江之险,亦不易取。」
《國語辭典》:虎踞龙蟠(虎踞龍蟠)  拼音:hǔ jù lóng pán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参见「龙盘虎踞」条。宋。辛弃疾〈念奴娇。我来吊古〉词:「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真乃为霸业之乡,诚为虎踞龙蟠之势也。」
《國語辭典》:虎踞龙盘(虎踞龍盤)  拼音:hǔ jù lóng pán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参见「龙盘虎踞」条。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势周旋,形曲折,虎踞龙盘仙子宫。」
《國語辭典》:龙盘虎踞(龍盤虎踞)  拼音:lóng pán hǔ jù
像龙盘绕,像虎蹲踞。语本《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州郡部。叙京都下》:「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形容地势宏伟险要。《警世通言。卷四○。旌阳宫铁树镇妖》:「有地名曰西山,龙盘虎踞,水绕山环,当出异人。」也作「龙蟠虎踞」、「虎踞龙盘」、「虎踞龙蟠」。
《國語辭典》:龙蟠虎踞(龍蟠虎踞)  拼音:lóng pán hǔ jù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参见「龙盘虎踞」条。唐。李白 永王东巡歌:「龙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英烈传》第一三回:「我看金陵乃龙蟠虎踞,真圣主之都。」
《國語辭典》:龙盘虎踞(龍盤虎踞)  拼音:lóng pán hǔ jù
像龙盘绕,像虎蹲踞。语本《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州郡部。叙京都下》:「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形容地势宏伟险要。《警世通言。卷四○。旌阳宫铁树镇妖》:「有地名曰西山,龙盘虎踞,水绕山环,当出异人。」也作「龙蟠虎踞」、「虎踞龙盘」、「虎踞龙蟠」。
《國語辭典》:佳气(佳氣)  拼音:jiā qì
美好的气象。唐。储光羲 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诗之三:「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唐。杜甫〈哀王孙〉诗:「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漢語大詞典》:天子气(天子氣)
帝王头上显现的瑞气。旧谓帝王出生或活动的地方有此气。史记·项羽本纪:“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史记·高祖本纪:“ 秦始皇帝 常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因东游以厌之。”晋书·天文志中:“天子气,内赤外黄,四方:所发之处当有王者。若天子欲有游外处,其地亦先发此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他每天晚上,约了 张百万 在园里指天划地的,説望天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