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印佩黄金斗
 
印垂金斗
 
印大如斗
 
印如斗
 
印如斗大
 
印窠如斗
 
垂斗章
 
大印如斗
 
斗大金章
 
肘后黄金腰下印
 
腰间金印
 
金印如斗
 
金印斗大
 
黄金印如斗
 
黄金如斗
 
黄金斗大

相关人物
周顗
 
王敦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尤悔〉~899~
王大将军起事,丞相兄弟诣阙谢。周侯深忧诸王,始入,甚有忧色。丞相呼周侯曰:「百口委卿!」周直过不应。既入,苦相存救。既释,周大说,饮酒。及出,诸王故在门。周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大将军至石头,问丞相曰:「周侯可为三公不?」丞相不答。又问:「可为尚书令不?」又不应。因云:「如此,唯当杀之耳!」复默然。逮周侯被害,丞相后知周侯救己,叹曰:「我不杀周侯,周侯由我而死。幽冥中负此人!」
《晋书》卷六十九〈周顗列传〉~853~
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顗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导不知救己,而甚衔之。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例句

色阻金印大,兴含沧浪清。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

匈奴破尽人看归,金印酬功如斗大。 韩翃 送孙泼赴云中

典故
唾壶口
  
唾壶敲碎
  
唾壶残
 
唾壶空击
 
唾壶缺
 
壶堪击
 
壶敲缺
 
壶边击断
 
壶频叩
 
扣壶歌
 
扣铜壶
  
击壶
 
击壶边缺
 
击樽破
 
击歌壶
 
击玉唾壶
 
击碎村醪𧣴
 
击碎歌壶
 
击碎玉唾壶
 
击铜壶浩叹
 
敲壶
 
敲柳瘿
 
敲玉壶
 
敲碎琼壶
 
敲缺唾壶
 
敲缺铜壶
 
狂叩唾壶
  
玉壶敲怨
 
琼壶敲缺
 
碎唾壶
 
空击铜壶
 
缺唾壶
  
缺壶声
 
醉击玉壶
 
银壶缺

相关人物
王敦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豪爽〉~598~
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晋书》卷九十八〈王敦列传〉~2557~
初,敦务自矫厉,雅尚清谈,口不言财色。既素有重名,又立大功于江左,专任阃外,手控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贰,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遂引刘隗、刁协等以为心膂。敦益不能平,于是嫌隙始构矣。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

简释

缺唾壶:指击节咏叹,或喻壮怀激烈。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见寄》:“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


例句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李白 玉壶吟

犹酌甘泉歌,歌长击樽破。 杜甫 屏迹三首之三

长歌敲柳瘿,小睡凭藤轮。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长啸林木动,高歌唾壶缺。 独孤及 代书寄上裴六冀刘二颍

閒斋夜击唾壶歌,试望夷门奈远何。 窦常 立春后言怀招汴州李匡卫推

歌敲玉唾壶,醉击珊瑚枝。 罗隐 钱塘遇默师忆润州旧游。

典故
石崇香枣

相关人物
王敦
 
石崇


《太平御览》卷九六五
《世说新语》:王大将军尝至石崇家,如厕,见漆箱中盛乾枣,本以塞鼻,王遂食尽,群婢莫不笑。
《世说新语》下卷下《纰漏》
王敦初尚主,如厕,见漆箱盛乾枣,本以塞鼻,王谓厕上亦下果,食遂至尽。

例句

长筹未必输孙皓,香枣何劳问石崇。 李商隐 药转

典故
王敦倾室

相关人物
王敦


《晋书》卷九十八《王敦传》
王敦字处仲,司徒导之从父兄也。父基,治书侍御史。敦少有奇人之目,尚武帝女襄城公主,拜驸马都尉,除太子舍人。时王恺、石崇以豪侈相尚,恺尝置酒,敦与导俱在坐,有女伎吹笛小失声,恺便驱杀之,一坐改容,敦神色自若。……敦眉目疏朗,性简脱,有鉴裁,学通左氏,口不言财利,尤好清谈,时人莫知,惟族兄戎异之。经略指麾,千里之外肃然,而麾下扰而不能整。武帝尝召时贤共言伎艺之事,人人皆有所说,惟敦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击鼓,因振袖扬枹,音节谐,神气自得,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石崇以奢豪矜物,厕上常有十馀婢侍列,皆有容色,置甲煎粉、沈香汁,有如厕者,皆易新衣而出。客多羞脱衣,而敦脱故著新,意色无怍。众婢相谓曰:「此客必能作贼。」又尝荒恣于色,体为之弊,左右谏之,敦曰:「此甚易耳。」乃开后閤,驱诸婢妾数十人并放之,时人叹异焉。

例句

王敦倾室,纪瞻出妓。 李瀚 蒙求

典故
正始遗音
 
玉振于江表

相关人物
王敦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赏誉〉~450~
王敦为大将军,镇豫章。卫玠避乱,从洛投敦,相见欣然,谈话弥日。于时谢鲲为长史,敦谓鲲曰:「不意永嘉之中,复闻正始之音。阿平若在,当复绝倒。」南朝宋·刘孝标注引《卫玠别传》曰:「玠至武昌见王敦,敦与之谈论,弥日信宿。敦顾谓僚属曰:『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今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悟永嘉之中,复闻正始之音。阿平若在,当复绝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66—324 【介绍】: 东晋琅邪临沂人,字处仲。王导从兄。晋武帝婿。官扬州刺史。琅邪王司马睿(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导同心扶助。镇压杜韬起事,拜镇东大将军。东晋立,迁大将军、荆州牧,手握重兵。元帝欲抑制王氏势力,敦遂于永昌元年举兵反。攻入建康,杀刁协、周顗、戴渊等,自为丞相,还屯武昌,遥制朝政。明帝太宁二年,王导等乘敦病重,率军讨之。敦命王含、钱凤等再进兵建康,旋病死,军散。
全晋文·卷十八
敦字处仲,祥弟览之孙,尚武帝女襄城公主,拜驸马都尉,除太子舍人。惠帝时,历给事黄门郎、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大鸿胪、侍中。出为广武将军、青州刺史。怀帝时徵为中书监,拜扬州刺史。元帝召为安东军咨祭酒,复拜扬州刺史,加广武将军,进左将军,又进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江州刺史,封汉安侯。建武初迁征南大将军,加荆州牧。永昌初,与刘隗不睦,举兵入石头,拜丞相江州牧,进爵武昌郡公,还屯武昌,自加督宁益二州。明帝时移镇姑孰,自为扬州牧。病卒,戮尸悬首南桁。有集十卷。(案:《祖纳传》,平北将军王敦辟为从事。《华阳国志》、《大同志》又有王敦,皆非处仲,盖同时同姓名有三。)
《国语辞典》:王敦  拼音:wáng dūn
人名。(西元266~324)字处仲,晋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王导的从弟。晋武帝的女婿,西晋亡,举族避乱江南,和从兄王导同在元帝朝做大官,主持国政。官至征南大将军,拜侍中,领江州牧,恃功专横,后举兵反,中途病死。
《国语辞典》:王敦击壶(王敦击壶)  拼音:wáng dūn jí hú
晋朝王敦喝酒后,总喜欢吟咏曹操的诗句,并击唾壶为拍,以致家中唾壶尽缺。见《晋书。卷九八。王敦传》。后比喻渴望报国的激烈情怀。
《漢語大詞典》:八王
(1). 晋惠帝 ( 司马衷 )时,宗室诸王间大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指 汝南王 亮 、 楚王 玮 、 赵王 伦 、 齐王 冏 、 长沙王 乂 、 成都王 颖 、 河间王 颙 、 东海王 越 。详“ 八王之乱 ”。
(2). 晋 代 王祥 、 王衍 、 王绥 、 王澄 、 王敦 、 王导 、 王戎 、 王玄 的合称。晋书·裴秀传:“ 裴 、 王 二族盛於 魏 晋 之世,时人以为八 裴 方八 王 。 徽 比 王祥 , 楷 比 王衍 , 康 比 王绥 , 绰 比 王澄 , 瓚 比 王敦 , 遐 比 王导 , 頠 比 王戎 , 邈 比 王玄 云。”
《國語辭典》:八王之乱(八王之亂)  拼音:bā wáng zhī luàn
西晋时,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囧、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颙、东海王越互相争杀,遂成大乱,史称为「八王之乱」。
《漢語大詞典》:七宝鞭(七寶鞭)
以多种珍宝为饰的马鞭。 晋 王敦 欲为乱, 明帝 乘骏骑密察 敦 营。 敦 觉,遣五骑追之。途中,帝将七宝鞭与逆旅老妪,令俟追者至,以鞭示之。俄而追者至,问妪,妪曰:“去已远矣。”因以鞭示之,追骑玩鞭稽留,帝仅而获免。见《晋书·明帝纪》。后用以为典。 唐 李白 《南奔书怀》诗:“顾乏七宝鞭,留连道傍翫。” 明 何景明 《游猎篇》:“城中莫辨真天子,道上传看七宝鞭。” 清 黄景仁 《陇头行》:“折断珊瑚七宝鞭,未曾回首只行前。”
《漢語大詞典》:缺壶歌(缺壺歌)
晋 王敦 酒后辄咏 曹操 《乐府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边尽缺。见晋书·王敦传。后因用“缺壶歌”为发抒壮怀之典实。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三:“ 鄴 下风流在 晋 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分類:王敦
《漢語大詞典》:西蚕(西蠶)
古代在国都西郊举行的亲蚕典礼,是帝王敦劝农桑的一种礼制。隋书·礼仪志二:“ 周 礼王后蚕於北郊。而 汉 法皇后蚕於东郊。 魏 遵 周 礼,蚕於北郊。 吴 韦昭 制《西蚕颂》,则 孙氏 亦有其礼矣。 晋 太康 六年, 武帝 杨皇后 蚕於西郊,依 汉 故事。 江 左至 宋 孝武 大明 四年,始於 臺城 西 白石里 ,为西蚕设兆域,置大殿七间,又立蚕观,自是有其礼。”
《漢語大詞典》:遗矢如冰(遺矢如冰)
东晋 王敦 谋反, 晋明帝 化装去察看 王敦 营垒。走后, 王敦 使五骑追帝。“帝亦驰去,马有遗粪,輒以水灌之”;而追的人“见马粪冷,以为信远而止不追”。事见晋书·明帝纪。后以“遗矢如冰”指代其事。 宋 苏辙 《湖阴曲》:“遗矢如冰去已遥,明日神兵下赤霄。”
《漢語大詞典》:扣壶长吟(扣壺長吟)
晋 王敦 常于酒后咏 曹操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句,并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边尽缺。见晋书·王敦传。后因以“扣壶长吟”为抒发壮怀或不平之气的典故。 清 唐孙华 《题薪禅弟〈击壶图〉》诗:“扣壶长吟心未厌,惜哉狂竖徒骄盈。”
《漢語大詞典》:唾壶击缺(唾壺擊缺)
亦作“ 唾壶敲缺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王处仲 ( 王敦 )每酒后輒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清 钮琇 觚賸·虎林军营唱和:“ 吴愧菴 名 炎 ……同以史事株连,逮繫 虎林军营 。 吴 有《营中送春》诗云:‘一半春光縲絏过,唾壶敲缺待如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先祖 旦釜公 《巩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云﹞忧来处,把唾壶敲缺,羯鼓频挝。”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毕竟英雄心不死,唾壶击缺剑光紫。”参阅晋书·王敦传
《漢語大詞典》:唾壶敲缺(唾壺敲缺)
见“ 唾壶击缺 ”。
《漢語大詞典》:唾壶击缺(唾壺擊缺)
亦作“ 唾壶敲缺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王处仲 ( 王敦 )每酒后輒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清 钮琇 觚賸·虎林军营唱和:“ 吴愧菴 名 炎 ……同以史事株连,逮繫 虎林军营 。 吴 有《营中送春》诗云:‘一半春光縲絏过,唾壶敲缺待如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先祖 旦釜公 《巩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云﹞忧来处,把唾壶敲缺,羯鼓频挝。”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毕竟英雄心不死,唾壶击缺剑光紫。”参阅晋书·王敦传
《漢語大詞典》:击唾壶(擊唾壺)
见“ 击碎唾壶 ”。
《國語辭典》:击碎唾壶(擊碎唾壺)  拼音:jí suì tuò hú
晋代王敦酒后往往歌咏魏武帝诗歌,并以如意敲打唾壶以和节拍,造成唾壶边缘碎缺。典出《晋书。卷九八。王敦传》。后用以比喻对文学作品非常激赏。也作「击缺唾壶」。
《漢語大詞典》:玉唾壶(玉唾壺)
玉制的唾壶。 晋 王嘉 拾遗记·魏:“ 灵芸 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 俞锷 《无题》诗之七:“画屏香冷博山炉,情泪珠殷玉唾壶。”
分類: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