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法门(法門)  拼音:fǎ mén
1.古称南门为「法门」。《谷梁传。僖公二十年》:「南门者,法门也。」
2.佛教指修行者所从入的门径。《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此一派也,两宗未有,六祖无传,可谓独辟法门者矣。」
3.道教指众生入道的门径。如:「天尊慈悲,大开法门。」
4.引申指一切方法、途径。如:「努力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國語辭典》:出使  拼音:chū shǐ
1.出任驻外使节。《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华阳、泾阳等击断无讳,高陵进退不请。」《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其夫出使北边,他是个女人,那能凑得许多价钱?」
2.派遣使臣。汉。班固 匈奴和亲议:「先帝圣德远览,瞻前顾后,遂复出使,事同前世。」
《國語辭典》:应门(應門)  拼音:yìng mén
1.古代宫廷的正门。《诗经。大雅。绵》:「乃立应门,应门将将。」《礼记。明堂位》:「九采之国,应门之外,北面东上。」
2.管理门户开启或应对访客。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六。滦阳消夏录六》:「董文恪公老仆王某,性谦谨,善应门。数十年未忤一人。」
3.当家主持门户。《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诸子应门,或殁于官,或丧于途。」
《漢語大詞典》:王门(王門)
(1).指王宫之皋门、库门。周礼·地官·大司徒:“若国有大故,则致万民於王门。” 孙诒让 正义:“王门即王宫之皋门、库门。”
(2).犹王庭,帝阙。竹书纪年卷上:“元年乙酉帝(帝 废 )即位,诸夷宾于王门。”后汉书·东夷传序:“自 少康 已后,世服王化,遂宾於王门,献其乐舞。”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九千里之丹凤,始践王门;七十日之黄龙,初阶郡职。”
(3).王爷的邸第。《文选·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王门所以贵,自古多俊民。” 刘良 注:“王门,谓 邵陵王 门也。” 唐 杜甫 《行次古城店泛江》诗:“王门高德业,幕府盛才贤。”原注:“ 卫伯玉 为 江陵 节度,时封 阳城郡王 ,故云王门。” 元 吴莱 《望会稽山》诗:“犹廻 剡 曲棹,肯鼓王门琴?” 王邦采 等注引《晋中兴书》:“ 武陵王 晞 闻其( 戴逵 )能琴,使人召焉。 逵 对使者前破琴曰:‘ 戴安道 不为王门伶人。’” 明 戴良 《喜谢密庵至》诗之一:“自昔王门久曳裾, 河间 礼乐属真儒。”
(4).泛指 王 氏之门户派系。 宋 强至 《寄献王中丞》诗:“纪纲新宪府,德业旧 王 门。” 清 黄宗羲 明儒学案·北方王门学案:“ 王道 字 纯甫 者,受业 阳明 之门……其后趋向果异,不必列之 王 门。”
(5).即 玉门 。尸子卷下:“ 文王 幽於 羑里 , 武王 覊於 王门 。”太平御览卷四八六引作“玉门”。吕氏春秋·首时:“ 武王 事之,夙夜不懈,亦不忘 王门 之辱。” 陈奇猷 集释引 毕沅 曰:“ 王门 即 玉门 ,古以中画近上为‘王’字,‘王’三画正均即‘玉’字。”参见“ 玉门 ”。
《國語辭典》:玉门(玉門)  拼音:yù mén
1.宫阙。《楚辞。刘向。九叹。怨思》:「背玉门以奔鹜兮,蹇离尤而干诟。」
2.两汉时通往西域的关隘。参见「玉门关」条。
3.产门。如中医妇科病有玉门痧。
4.县名。属甘肃省,位于滨疏河上源东岸。出产金砂、石油。
《漢語大詞典》:宫树(宫樹)
帝王宫苑中的树木。 唐 王维 《奉和圣制御春明楼临右相园亭赋乐贤诗应制》:“小苑接侯家,飞甍暎宫树。”《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香烟靄靄旋为盖,宫树蒙蒙自变春。” 宋 刘秉 《戊申年七夕》诗:“红蕖烂漫碧池香,罗綺三千 侍 汉皇。阿母暂来成底事? 茂陵 宫树已苍苍。” 元 虞集 《正月十一日朝回即事》诗:“宫树春阴合,霓旌拂曙来。”
《國語辭典》:天阍(天閽)  拼音:tiān hūn
1.天门。借指天帝的守门人。《楚辞。屈原。远游》:「命天阍其开关兮,排阊阖而望予。」《宋书。卷一六。礼志三》:「延乔、松于东序,诏韩、岐于西厢,麾天阍,使启关,谒紫宫,朝太一。」
2.指帝王宫殿之门。《宋史。卷四七九。列国世家二。西蜀孟昶》:「抗手疏以陈诚,伏天阍而请命。」《明史。卷二二六。列传。吕坤》:「天阍邃密,法座崇严,若不广达四聪,何由明照万里。」
《國語辭典》:虎贲(虎賁)  拼音:hǔ bēn
1.勇士。《书经。牧誓。序》:「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受战于牧野。」
2.星官名,仅由一颗星组成,属太微垣,在西方为狮子座72号星。《宋史。卷四九。天文志二》:「虎贲一星,在下台星南,一曰在太微西蕃北,下台南,静室旄头之骑官也。」
3.职官名。周礼夏官有虎贲氏,掌王出入护卫,汉置期门郎,至平帝更名虎贲郎,置虎贲中郎将、虎贲郎等主宿卫之事,历代沿袭,至唐始废。《周礼。夏官司马。虎贲氏》:「虎贲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军旅会同亦如之。舍则守王闲,王在国,则守王宫。国有大故,则守王门。大丧亦如之。」
《漢語大詞典》:禁严(禁嚴)
(1).谓门禁森严。后汉书·李通传:“今关门禁严,君状貌非凡,将以此安之?”
(2).指帝王宫禁。 宋 苏轼 《杭州谢上表》:“伏念臣起自废黜,骤登禁严,毕命驱驰,未偿万一。”
《漢語大詞典》:紫殿
帝王宫殿。三辅黄图·汉宫:“ 武帝 又起紫殿,雕文刻鏤黼黻,以玉饰之。” 南朝 齐 谢朓 《直中书省诗》:“紫殿肃阴阴,彤庭赫弘敞。” 唐 杜甫 《赠蜀僧闾邱师兄》诗:“当时上紫殿,不独卿相尊。” 明 梁辰鱼 《浣沙记·谋吴》:“捧霞觴愿期万年欢聚,筵开紫殿千秋树。”
《國語辭典》:紫宫(紫宮)  拼音:zǐ gōng
1.帝王的宫禁。《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
2.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3.即紫微垣,参见「紫微」条。
《漢語大詞典》:玉陛
(1).帝王宫殿的台阶。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常愿得一奉朝覲,排金门,蹈玉陛……死不恨矣。” 唐 王昌龄 《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诗:“玉陛分朝列,文章发圣聪。” 宋 陆游 《十二月二十七日祭风师归道中作》诗:“束带敢言趋玉陛,横戈犹忆戍 天山 。”
(2).指朝廷。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玉陛舒奇抱。看琐尾啼饥众纷扰,惟改柱张弦,抡才访道。” 清 陈梦雷 《秋兴》诗之八:“紫誥恩荣辞玉陛,彩衣秋好舞牙檣。”
《漢語大詞典》:朱甍
(1).朱红色的屋顶。 唐 李白 《明堂赋》:“皓壁昼朗,朱甍晴鲜。”
(2).借指帝王宫室和道院、庙宇等。 宋 陆游 《归三山入秋益凉欣然有赋》:“碧瓦朱甍无杰屋,乌篷画楫有新船。道山顶上虽清絶,万顷烟波始是仙。” 明 何景明 《大梁行》:“万骑千乘空云屯,綺构朱甍不復存。” 明王錂《春芜记·瞥见》:“朱甍画栋绕 祗园 ,看云外幡风飘乱。” 张怀奇 《颐和园词》:“朱甍天际集凤凰, 九成 避暑离宫凉。”
《漢語大詞典》:紫庭
(1).帝王宫庭。《后汉书·皇甫规传》:“臣生长边远,希涉紫庭,怖慴失守,言不尽心。” 晋 左思 《悼离赠妹》诗之二:“以兰之芳,以膏之明,永去骨肉,内充紫庭。” 唐 白居易 《骠国乐》诗:“ 德宗 立仗御紫庭,黈纊不塞为尔听。”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八年:“今陛下已御正殿,臣谓何惜紫庭数步之地,使之稽首拜伏,瞻仰清光。”
(2).神仙所住宫阙。 三国 魏 嵇康 《代秋胡歌诗》:“受道 王母 ,遂升紫庭。” 唐 李康成 《玉华仙子歌》:“溶溶紫庭步,渺渺 瀛臺 路。”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赞》:“仙之来兮 峨眉 扃,曳素衣兮游紫庭。”
《漢語大詞典》:禁兵
(1).帝王宫中御用的武器。汉书·佞幸传·董贤:“下至 贤 家僮僕皆受上赐,及武库禁兵,上方珍寳。” 汉 张衡 《西京赋》:“武库禁兵,设在兰錡。”
(2).犹禁军。 三国 魏 曹植 《东征赋》序:“ 建安 十九年,王师东征 吴 寇,余典禁兵卫宫省。”宋书·天文志四:“ 索头 攻略 青 、 冀 、 兖 三州,禁兵大出。” 宋 欧阳修 《原弊》:“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僱人荷之。”《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宫墙下站满了手持戟戈的禁兵。”
《國語辭典》:储胥(儲胥)  拼音:chú xū
1.婢仆。《称谓录。卷二五。仆。储胥》:「尚书大传:憎其人者,憎其储胥。案:储胥,仆俾也。」
2.围栏,藩篱。《文选。扬雄。长杨赋》:「木拥枪累,以为储胥。」唐。李商隐 筹笔驿诗:「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3.汉时所置宫馆。汉。张衡〈西京赋〉:「既新作于迎风,增露寒与储胥。」唐。李善。注:「《汉书》曰:『武帝因秦林光宫,元封二年,增通天、迎风、储胥、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