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猜间(猜間)
猜忌隔阂。新唐书·李纲传:“后太子寖狎亡赖,猜间朝廷, 纲 频諫不见听,遂乞骸骨。”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若恩意浹洽,猜间不生,其乐岂有涯哉?” 清 姜埰 《效行路难》诗之四:“纵有谗言生猜间,无那君心竟自安。”
分類:猜忌隔阂
《漢語大詞典》:猜讶(猜訝)
猜忌疑怪。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指摘两憎嫌,睢盱互猜讶。” 宋 柳永 《洞仙歌》词:“从来娇纵多猜讶。更对翦香云,须要深心同写。”
分類:猜忌
《漢語大詞典》:恶忌(惡忌)
厌恶猜忌。荀子·成相:“争宠嫉贤利恶忌。” 杨倞 注:“利在恶忌贤者。” 唐 司空图 《容城侯传》:“虽待物无私,方图不碍,然疵陋者终恶忌,积毁于上。”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孤》:“凡某之流,为人恶忌者,无他,为其伤人耳。”
分類:厌恶猜忌
《漢語大詞典》:沈猜
亦作“沉猜”。 深沉猜忌;深疑。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沉猜则方逞其欲,藏疾则自矜於己。”北史·王世充传:“ 世充 捲髮豺声,沉猜多诡诈,颇窥书传,尤好兵法。”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绿翘:“鍊师欲求三清长生之道,而未能忘解珮荐枕之欢;反以沉猜,厚诬贞正。 翘 今必毙於毒手矣。”
分類:深沉猜忌
《漢語大詞典》:猜惑
猜忌,疑惑。 明 刘基 《二鬼》诗:“自可等待天帝息怒解猜惑,依旧天上作伴同游戏。”
分類:猜忌疑惑
《漢語大詞典》:嫌贰(嫌貳)
猜疑,猜忌。《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姦谗并起,更相陷懟,转成嫌贰。”梁书·武帝纪上:“积相嫌贰,必大诛戮。”
分類:猜疑猜忌
《漢語大詞典》:猜害
因猜忌而杀害或陷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假谲:“ 王敦 举兵图逆,猜害忠良,朝廷骇惧,社稷是忧。”北齐书·高隆之传:“ 显祖 末年,既多猜害,追忿 隆之 ,诛其子 德枢 等十餘人,并投 漳水 。”明史·徐阶传:“ 嵩 怙宠弄权,猜害同列。”
《漢語大詞典》:谤忌(謗忌)
诽谤猜忌。金史·文艺传下·麻九畴:“为文精密奇健,诗尤工緻。后以避谤忌,持戒不作。”
分類:诽谤猜忌
《漢語大詞典》:猜薄
猜忌鄙薄。南史·王晏传:“ 明帝 虽以事际须 晏 ,而心相疑斥……及见此詔,愈猜薄之。”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窦玉妻》:“小女子得奉巾櫛,盖是宿缘,勿谓异类,遂猜薄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我虽鬼,故人之念,耿耿不去心。今有所瀆,愿无以异物遂猜薄之。”
分類:猜忌鄙薄
《漢語大詞典》:猜暴
猜忌凶暴。晋书·五行志中:“ 桓玄 将拜 楚王 ,已设拜席……有狗来便其席,莫不惊怪。 玄 性猜暴,竟无言者,逐狗改席而已。”新唐书·田弘正传:“ 弘正 幼孤,事 融 甚谨,军中尝分曹习射, 弘正 注矢联中, 融 退,抶怒之,故当 季安 猜暴时能自全。” 明 宋濂 《题太平策后》:“士之遇合,苟当明时,虽小善必録;若值猜暴之主,纵大贤亦有所不容。”
分類:猜忌凶暴
《漢語大詞典》:猜谗(猜讒)
因猜忌而散布谗言。 唐 刘长卿 《送侯中丞流康州》诗:“迁播共知臣道枉,猜谗却为主恩深。” 唐 马戴 《新春闻赦》诗:“道在猜谗息,仁深疾苦除。”
《漢語大詞典》:猜毁
猜忌诋毁。 唐 皮日休 《口箴》:“一息之波,流于无垠;猜毁之言,出如钧天。” 宋 梅尧臣 《月下怀裴如晦宋中道》诗:“唯影与月光,举止无猜毁。”
分類:猜忌诋毁
《漢語大詞典》:凶猜
凶狠猜忌。《宋书·谢晦传》:“ 王华 贼亡之餘,赏擢之次,先帝常见访逮,庶有一分可取,而 华 禀性凶猜,多所忍害。”
分類:凶狠猜忌
《漢語大詞典》:鹰猜(鷹猜)
谓鹰性猜忌。 唐 白居易 《夏日独直寄萧侍御》诗:“鹰猜课野鹤,驥德责山麋。”
分類:猜忌
《漢語大詞典》:忌褊
褊狭猜忌。南史·宋营浦侯遵考传:“﹝ 刘季连 ﹞性忌褊,遂严愎酷佷,土人始怨。”
分類:褊狭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