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哮阚(哮闞)  拼音:xiāo hǎn
1.盛怒。三国。魏。曹植〈七启〉:「哮阚之兽,张牙奋鬣。」
2.比喻勇猛。《文选。陆机。辩亡论》:「哮阚之群风驱,熊罴之众雾集。」
《漢語大詞典》:猛虡
古代刻猛兽形象为饰的钟架。文选·张衡〈西京赋〉:“洪鐘万钧,猛虡趪趪。” 刘良 注:“猛,谓兽也……虡,鐘架趺也。” 北周 庾信 《周宗庙歌·昭夏》:“清庙肃肃,猛虡煌煌。”
《漢語大詞典》:熊螭
(1).熊与螭。均猛兽名。 汉 班固 《西都赋》:“挟师豹,拖熊螭。”
(2).用以喻豪杰。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晋阳武》:“斮梟驁,连熊螭。”
分類:豪杰猛兽
《漢語大詞典》:豺貙
豺和貙,皆猛兽。比喻凶狠残暴的寇盗、异族入侵者。 清 郑鉽 《送族弟瀛洲之官安县七十韵》:“自从 崇禎 末,豺貙肆狂噬。遂今 周 餘民,斩刈犹草薙。”
《漢語大詞典》:乳兽(乳獸)
(1).育子的猛兽。猛兽在育子期间,凶猛胜过平日。 南朝 梁 张缵 《南征赋》:“採风謡于往昔,闻乳兽于 寧成 。” 唐 杜甫 《课伐木》诗:“空荒咆熊羆,乳兽待人肉。” 清 朱彝尊 《孟忠毅公神道碑铭》:“潜狙乳兽,争磨其牙。”
(2).幼兽。 宋 梅尧臣 《送许当职方通判泉州》:“乳鸟不远飞,乳兽不远游,异类尚有恋,人独安所求。”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四》引 狄遵度 诗:“佳城鬱鬱頽寒烟,孤雏乳兽号荒阡。”
《漢語大詞典》:武貔
即虎貔。泛指猛兽,借指武士。 唐 人避 唐太祖 李虎 讳改。 前蜀 贯休 《贺郑使君》诗:“ 三衢 蜂蠆陷城池,八咏龙韜整武貔。”参见“ 虎貔 ”。
《國語辭典》:虎貔  拼音:hǔ pí
虎与貔,二者皆指凶猛的野兽。比喻勇猛的将士。唐。李商隐〈韩碑〉诗:「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分類:勇猛战士
《漢語大詞典》:逸兽(逸獸)
(1).奔跑的猛兽。 唐 张说 《谏避暑三阳宫疏》:“陛下往往轻行,警蹕不肃,歷蒙密,乘险巇,卒然有逸兽狂夫,惊犯左右,岂不殆哉!”
(2).灵异之兽。 清 吴伟业 《田家铁狮歌》:“异材逸兽信超羣,其气无乃如将军。”
《国语辞典》:狮子口(狮子口)  拼音:shī zi kǒu
古时在监狱门口,塑一猛兽头,名为狴犴,形状似狮子,所以俗称狱门为「狮子口」。《水浒传》第四九回:「当日乐和拿著水火棍,正立在牢门里狮子口边,只听得拽铃子响。」
《漢語大詞典》:罴貅(羆貅)
犹貔貅。古代传说中的猛兽。喻勇猛的士卒。 明 王玉峰《焚香记·驱敌》:“拥百万之羆貅,专四方之征伐。”
《漢語大詞典》:嗜血
谓猛兽贪于血食,后亦用以形容人凶残成性。《花城》1981年增刊:“﹝狼﹞嗜血的渴望和凶残的本性,使它张开血盆大口,吐出来的舌头垂涎滴滴。” 巴金 《〈沉默集〉(二)序》:“ 哥代 始终不知道她的错误,她至死还把 马拉 当作一个嗜血的疯子。”
《漢語大詞典》:毒兽(毒獸)
恶兽,猛兽。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善为道者:“蠹虫不作,毒兽不生。”法苑珠林卷六三:“有人入林伐木,迷惑失道,时值大雨,日暮飢寒,恶虫毒兽欲侵害之。”云笈七籤卷一○一:“飞龙毒兽,巨虬千寻,玃天奋爪,备卫玉闕。”
分類:猛兽
《漢語大詞典》:貙豻
亦作“ 貙犴 ”。 貙和豻,皆猛兽。或以“貙豻”为一兽,谓貙虎之大者。周礼·夏官·射人“士以三耦射豻侯”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兽有貙豻熊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下则有白虎玄豹,蟃蜒貙豻。”尔雅·释兽“貙獌似貍” 晋 郭璞 注:“今山民呼貙虎之大者为貙豻。” 唐 皮日休 《太湖诗·上真观》:“皮肤坼甲胄,枝节擒貙犴。”
《漢語大詞典》:貉隶(貉隸)
司寇的属官,掌驯养猛兽之事。因从东北方少数民族俘虏中选任,故称。周礼·秋官·序官:“貉隶百有二十人。” 郑玄 注:“征东北夷所获。凡隶众矣,此其选以为役员,其餘谓之隶民。”周礼·秋官·貉隶:“掌役服不氏而养兽,而教扰之,掌与兽言。”
《漢語大詞典》:冥氏
周礼官名。掌攻除猛兽。周礼·秋官·冥氏:“冥氏掌设弧张,为阱擭以攻猛兽,以灵鼓敺之,若得其兽,则献其皮、革、齿、须、备。”
分類:官名猛兽
《漢語大詞典》:般首
泛指老虎一类猛兽。汉书·扬雄传上:“履般首,带修蛇。”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般音班,班首,虎之类也。”
分類:老虎猛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