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7,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冥昧
意志
太易
还初
排定
朝霭
浑噩
病心
转来
尖峰
常温
渴睡
睡蛇
浑茫
惺松
《漢語大詞典》:冥昧
(1).指天地未形成时的混沌状态。《易纬乾凿度》卷上:“一阳二阴,物之生於冥昧,气之起於幽蔽。” 三国 魏 嵇康 《太师箴》:“爰初冥昧,不虑不营。” 唐 李义府 《承华箴》:“邃初冥昧,元气氤氲,二仪始阐,三才既分。”
(2).幽暗。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跃潜飘之冥昧兮,濯光曜之昭明。”周书·晋荡公护传:“戴天履地,中有鬼神,勿云冥昧而可欺负。” 唐 李白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3).犹蒙昧。《后汉书·隗嚣传》:“ 莽 明知之,而冥昧触冒,不顾大忌,诡乱天术,援引史传。” 清 方苞 《读经解》:“每至郊庙大议,众皆冥昧而莫知其原。” 严复 《救亡决论》:“八股取士,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昏人神智,上不足以辅国家,下不足以资事畜。”
(4).犹冥默,沉默。 宋 王禹偁 《拟裴寂祷华山文》:“余志若是,神心则那,苟无言而冥昧,俾没世以蹉跎。”
(5).指死亡。 唐 沈佺期 《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诗:“ 崔 昔挥宸翰, 苏 尝济巨川。絳衣陪下列。黄阁谬差肩。及此俱冥昧,云谁叙播迁。”
(6).指神灵。太平御览卷五七三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精气感冥昧,所降若有缘。”
《國語辭典》:意志  拼音:yì zhì
思想志向,即人类自行决定行为的能力。《抱朴子。外篇。自叙》:「性闇善忘,又少文,意志不专,所识者甚薄。」
《漢語大詞典》:太易
古代指原始混沌的状态。《列子·天瑞》:“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三:“观变穷太易,探元化羣生。”参见“ 太初 ”、“ 太素 ”。
《漢語大詞典》:还初(還初)
(1).恢复原来的地位。魏书·显祖纪:“诸非劳进超迁者,亦各还初。”
(2).回到人性本初纯真的状态。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述前 明 篤行诸生,还初超然。”
《國語辭典》:排定  拼音:pái dìng
安排妥当。如:「十二月分的节目单已排定。」《三国演义》第一一一回:「姜维令军士运粮草车仗,至武城山,穿连排定,欲立起寨栅,以为屯兵之计。」
《漢語大詞典》:朝霭(朝靄)
早晨的雾气。 冰心 《寄小读者》三:“外望远山连绵不断,都没在朝霭里,淡到欲无,只浅蓝色的山峰一线,横亘天空。”
比喻朝廷的混乱状态。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解严输黄钺表》:“朝靄方卷, 郢 氛已廓。”朝,一本作“ 祲 ”。
《國語辭典》:浑噩(渾噩)  拼音:hún è
1.形容质朴厚重,严肃正大。《文明小史》第一回:「苗汉杂处,民俗浑噩,犹存上古朴陋之风。」
2.迷糊不知事理。如:「公司来了一个新同事,做事浑噩,不知不觉中已得罪了人。」
3.形容景象模糊。如:「云雾缭绕,湖面一片浑噩。」「关于车祸的经过,我只有片段浑噩的记忆。」
《漢語大詞典》:病心
(1).谓患心痛之疾。庄子·天运:“ 西施 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
(2).指人的心理行为等发生异常状态的疾病。 宋 张师正 括异志·钱斋郎:“一日,其妻被夫之衣冠,语言皆男子也,状如病心。”
(3).指病中的心情。 唐 白居易 《与微之书》:“上报疾状,次序病心,终论平生交分。” 前蜀 韦庄 《婺州屏居蒙右省王拾遗车枉降访病中延候不得因成寄谢》诗:“画角莫吹残月夜,病心方忆故园春。”
《國語辭典》:转来(轉來)  拼音:zhuǎn lái
1.回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急忙取了钱转来,文若虚已此剩不多了。」
2.反而。《西游记》第一四回:「你的东西全然没有,转来和我等要分东西!」
《国语辞典》:尖峰  拼音:jiān fēng
最巅峰的状态。如:「现在正是出门上班或上学的时刻,也是交通拥挤的尖峰时间。」
分类:状态
《國語辭典》:常温(常溫)  拼音:cháng wēn
正常的温度。一般指摄氏十五至二十五度的温度。
《國語辭典》:渴睡  拼音:kě shuì
1.想睡、贪睡。宋。苏轼〈王巩清虚堂〉诗:「吴兴太守老且病,堆案满前长渴睡。」
2.瞌睡。《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王生酒意已醒,看看渴睡上来,伸伸腰、打个呵欠。」
《漢語大詞典》:睡蛇
喻烦恼困扰、心绪不宁的精神状态。遗教经论:“烦恼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当以持戒之钩,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 宋 苏轼 《午窗坐睡》诗:“睡蛇本亦无,何用鉤与手。” 宋 陆游 《晚起》诗之一:“化蝶飞时嗟昨梦,睡蛇去后喜安眠。”
《漢語大詞典》:浑茫(渾茫)
(1).混沌蒙昧。指上古人类未开化的状态。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浑茫剖判,清浊以陈,或昇以动,或降而静,彼天地犹不知所以然也。” 宋 秦观 《上吕晦叔书》:“閤下之道如元气行乎浑茫之中,其发为风霆雨露者,特糟粕耳。”
(2).谓广大无边的境界。 清 曹寅 《钱塘晓潮》诗:“北斗掉尾天失色,浑茫之元不可测。”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张超然上舍》:“浑茫千顷翻学海,扶疎十丈丰词条。”
(3).模糊;不分明。 清 姚鼐 《米友仁〈楚江风雨图卷〉》诗:“波翻雨横客登楼,天地浑茫不知处。” 梁斌 《播火记》四二:“他们坐在那里,眼看着太阳渐渐西沉,天地相连的地方一带浑茫。”
《漢語大詞典》:惺松(惺鬆)
(1).形容声音轻快。 宋 辛弃疾 《鹊桥仙·赠人》词:“风流标格,惺鬆言语,真个十分奇絶。”
(2).清醒。 宋 杨万里 《雪后东园午望》诗:“天色轻阴小霽中,昼眠初醒未惺鬆。”
(3).形容刚睡醒时神志和眼睛还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她揉着惺松的睡眼,歪过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