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徒孥
泛指罪犯,犯人。 宋 李清臣 《谢赐恤刑诏表》:“徒孥颂繫,交手传懽。”
分類:罪犯犯人
《國語辭典》:死囚牢  拼音:sǐ qiú láo
监禁死刑犯的监牢。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有王大、王二、王三下在死囚牢中,与我拿将他三个出来。」《水浒传》第三九回:「宋江吃打得两腿走不动。当厅钉了,直押赴死囚牢里来。」
《漢語大詞典》:邑囚
地方上的犯人。宋史·张浚传:“至 醴陵 ,释邑囚数百,皆 杨么 谍者。”
《國語辭典》:在押  拼音:zài yā
将嫌犯拘留监禁。如:「在押嫌犯」、「『一人在押,十人在途』,说明了羁押对嫌犯及其家人亲朋的影响。」
《漢語大詞典》:赭徒
囚徒,犯人。因身穿赭衣,故称。 宋 罗泌 路史·前纪三·云阳氏:“ 秦 人於是发赭徒三千,凿 云阳 之北冈,曲之,因曰 曲阿 。”
《國語辭典》:鬼头刀(鬼頭刀)  拼音:guǐ tóu dāo
1.刀名。又旧称处斩罪犯的刀。如:「刽子手手握鬼头刀,看了让人不寒而慄。」
2.鱼名。鱰科。体长,头大,背部窄,向后渐变细。台湾各地海域均产,但以东部较多。
《漢語大詞典》:平活
谓平反冤狱,使受屈将死的犯人得以存活。 汉 赵岐 三辅决录卷二:“﹝ 何比干 ﹞为 汝阴县 狱吏法曹掾,平活数千人。”新唐书·方伎传·严善思:“方酷吏构大狱,以 善思 为详审,使平活八百餘人,原千餘姓。”
《國語辭典》:攀供  拼音:pān gōng
审讯时供词牵连他人。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他把绷扒吊拷般般用,情节根由细细穷,那其间枯皮朽骨难禁痛,少不得从实攀供。」也作「供攀」。
《漢語大詞典》:遣罪
旧时指发配犯人于边远地方的罪刑。 清 林则徐 《访获护送鸦片之巡船人役审明定拟折》:“ 尹亚全 熬卖烟膏,将来拏获,罪应拟遣罪上减二等,拟以杖一百徒二年半。”
《漢語大詞典》:铺监(鋪監)
旧时监狱勒索犯人钱财的名目。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监禁》:“牢头开帐派出使费,名曰铺监。”
《漢語大詞典》:铺班(鋪班)
指旧时官府差役向犯人索取贿赂而定的陋规。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总论》:“及其赴质,衙门各役又讲规礼铺班,索及舆牧。”
《漢語大詞典》:金选(金選)
古制犯人用以赎罪之罚金。
《漢語大詞典》:枷研
以重枷压研犯人之颈。
分類:犯人
《國語辭典》:火票  拼音:huǒ piào
1.清代递送紧急公文的凭證。清。徐珂《清稗类钞。物品类。火票》:「凡马递公文,皆用兵部凭證,令沿途各驿接递,谓之火票。」
2.旧时官府逮捕犯人的文书。《活地狱》第一三回:「立刻提笔将禀词批准,另出一张火票,签差一名王升,协同本图地保,前往该乡拿人。」
《漢語大詞典》:监故(監故)
谓犯人在监狱中死亡。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释招状》:“监禁死者,称监故。”清史稿·刑法志二:“梟首,则强盗居多。戮尸,所以待恶逆及强盗应梟诸犯之监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