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故爵
原来的爵位。汉书·高帝纪下:“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復故爵田宅。”
分類:原来爵位
《漢語大詞典》:夺爵(奪爵)
谓因罪而被削去爵位。汉书·景帝纪:“夺爵为士伍,免之。” 颜师古 注:“谓夺其爵,令为士伍,又免其官职,即今律所谓除名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刘东山:“ 东山 坐论如法,枷示而死, 鹤龄 夺爵贬 南京 。”清史稿·后妃传·敏惠恭和元妃:“郡王 阿达礼 、辅国公 扎哈纳 当妃丧作乐,皆坐夺爵。”
分類:爵位
《漢語大詞典》:赠封(贈封)
古代朝廷对官员家属赐以爵位和称号。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合巹》:“才郎但显功,娇妻拟赠封。”
《漢語大詞典》:设爵(設爵)
设置爵位。 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高帝 设爵以延 田横 , 光武 指河而誓 朱鮪 。” 三国 魏 曹丕 《策孙权九锡文》:“盖圣王之法,以德设爵,以功制禄。”晋书·地理志上:“ 武王 归 丰 ,监於二代,设爵惟五,分土惟三。”新唐书·宗室传赞:“至名儒 刘秩 目 武氏 之祸,则建论以为设爵无土,署官不职,非古之道。故权移外家,宗庙絶而更存。”
分類:爵位
《漢語大詞典》:三达尊(三達尊)
谓天下共同尊重的三个方面:爵位、高龄、德行。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赵岐 注:“三者天下之所通尊也。”
《漢語大詞典》:让爵(讓爵)
辞让爵位。后汉书·循吏传·王景:“至 辽东 , 閎 与郡决曹史 杨邑 等共杀 调 迎 遵 ,皆封为列侯, 閎 独让爵。”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让爵谢恩,亦表之别干。” 唐 钱珝 《代史馆相公让官表》之一:“今之让爵,盖惧生灾。”
分類:辞让爵位
《漢語大詞典》:禄爵
俸给和爵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郑玄 注:“禄,所以受食;爵,秩次也。”国语·晋语九:“ 穆子 召之曰:‘ 鼓 有君矣,尔心事君,吾定而禄爵。’”墨子·耕柱:“今 卫 君无道,而贪其禄爵。”史记·秦本纪:“事 虞 君, 蹇叔 止臣。臣知 虞 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
分類:俸给爵位
《國語辭典》:爵士  拼音:jué shì
英国贵族的荣衔。约可分为四种:一为世袭爵士,指贵族长子继承的爵位。二为授与爵士,凡对国家具有卓越贡献者均可获得赐封。三为宗教爵士,如英国主教可受封。四为法律爵士,法学家成为法律贵族议员时,可拥有爵位。
《漢語大詞典》:阶爵(階爵)
官阶爵位。 唐 贾至 《为韦相让豳国公表》:“贪荣冒宠,非臣所图,伏愿俯垂矜悯,捨此阶爵。”
分類:官阶爵位
《漢語大詞典》:上造
爵位名。 秦 制定爵位二十级,第二级为“上造”。后世亦有承袭 秦 制者。《商君书·境内》:“故爵公士也,就为上造也;故爵上造,就为簪褭。”汉书·食货志上:“於是 文帝 从 错 之言,令民入粟边,六百石爵上造。” 颜师古 注:“上造,第二等爵也。” 唐 卢照邻 《对蜀父老问》:“子爵不登上造,位不至中涓,藜羹不厌,短褐不全,庸非贫贱乎?”
《漢語大詞典》:信圭
相传 周 制以玉作六瑞,表示爵位等次。信圭为六瑞之一,侯爵所执。信,通“ 身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端,以等邦国……侯执信圭。” 郑玄 注:“信当为身声之误也。身圭、躬圭,盖皆象以人形为瑑饰,文有麤縟耳,欲其慎行以保身。圭皆长七寸。”国语·周语上“为贄币、瑞节以镇之” 三国 吴 韦昭 注:“瑞,六瑞:王执镇圭,尺二寸……侯执信圭,七寸。”
《漢語大詞典》:蜜印
用蜂蜡刻的官印。古时贵官死后追赠爵位、职位时所用。晋书·山涛传:“﹝ 涛 ﹞薨……策赠司徒,蜜印紫綬,侍中貂蝉, 新沓伯 蜜印青朱綬。” 唐 刘禹锡 《为人谢追赠表》:“紫书忽降於九霄,蜜印加荣於后夜。”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三:“ 权德舆 《哭刘尚书》诗:‘命赐龙泉重,追荣蜜印陈。’蜜印者,谓赠官刻蜡为印,悬綬以赐也。”
《漢語大詞典》:宠爵(寵爵)
尊荣的爵位。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 世祖 拨乱,爰建时雍。三台树位,履道是钟。宠爵之加,匪惠惟恭。自君二祖,为光为龙。”
分類:尊荣爵位
《漢語大詞典》:号位(號位)
称号和爵位;名号。《史记·三王世家》:“皇子赖天,能胜衣趋拜,至今无号位师傅官。”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三:“今君王之声闻於天下,号位不定,志士狐疑,宜即大位,使远人有知。”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良娣 董氏 ,备位后庭,素称淑慎,进昇号位,礼亦宜之。” 宋 曾巩 《为人后议》:“故前世人主有以支子继立而崇其本亲,加以号位,立庙奉祀者,皆见非於古今。”
分類:爵位
《漢語大詞典》:授爵
(1).以杯爵送交对方。仪礼·大射“主人北面拜受爵,宾主人之左拜送爵” 汉 郑玄 注:“宾南面授爵,乃於左拜。凡授爵,乡所受者。” 清 夏炘 学礼管释:“凡授爵、授觶等,尊卑俱讶授受。”
(2).授予爵位。《后汉书·刘玄传》:“更延英俊,因才授爵,以匡王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明试以功,即授爵之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