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火药库(火药库)  拼音:huǒ yào kù
1.泛指集中放置枪炮弹药等武器的仓库。
2.比喻极危险的地方。如:「第一次大战前,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的火药库。」
《國語辭典》:打炮  拼音:dǎ pào
1.发射炮弹。
2.方言。放鞭炮。如:「王老倌,张老倌,香烟蒂头勿乱端。大娘舅,小外甥,勿在山林打炮强。」
3.原为嫖妓的粗话隐语,后用以泛指性行为。
《國語辭典》:上膛  拼音:shàng táng
1.口腔内的上颚部分。
2.把枪弹推进枪膛,或把炮弹推进炮膛,准备发射。
《國語辭典》:引信  拼音:yǐn xìn
一种炮弹、炸弹、地雷等爆炸物上的引爆装置。其种类区分为机械时间引信、触发引信、延发引信、近发引信等。也称为「信管」。
《国语辞典》:药筒(药筒)  拼音:yào tǒng
枪弹或炮弹后部装填火药的圆筒。也称为「弹壳」。
《国语辞典》:弹片(弹片)  拼音:dàn piàn
炸弹、炮弹等爆炸物爆炸后的碎片。
《国语辞典》:弹道(弹道)  拼音:dàn dào
枪炮弹射出枪炮口以后的行进路线。因受空气阻力和地心吸力的影响,形成不对称的弧线形。也称为「飞路」。
《漢語大詞典》:鸣放(鳴放)
(1).发出枪弹、炮弹。因发弹时伴有很大的响声,故称。如:他抽出手枪,对天鸣放,以示警告。
(2).指人民群众对问题公开发表意见。 毛泽东 《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农村中也要先让农民‘鸣放’,即提意见,发议论。” 柳青 《狠透铁》:“散会的时候,他对 高书记 说,看起来似乎‘鸣放’完了。”
《國語辭典》:开炮(開炮)  拼音:kāi pào
1.发射炮弹。如:「我海军对侵入领海的不明船只开炮示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他又打起了旗号知照他,再不停轮,便开炮了。」
2.比喻对人严厉批评。如:「每次开会时,与会的委员都针对行政弊端,开炮抨击备询的官员。」
《國語辭典》:开炮(開砲)  拼音:kāi pào
1.发射炮弹。《文明小史》第二八回:「要是捉不到,便要开炮洗城。」
2.对人严厉批评。如:「有些立法委员开会时经常对政府官员开炮猛轰,强烈质询。」
《漢語大詞典》:原子炮
既可使用普通装药炮弹,也可使用核装药炮弹的火炮。主要用于攻击敌方战术核武器、预备队和指挥所等目标。美军于20世纪50年代装备的、配有核弹头的280毫米口径的加农炮是最早的原子炮。
《国语辞典》:掷弹筒(掷弹筒)  拼音:zhí dàn tǒng
一种发射炮弹的小型武器,炮弹从筒口装入,射程不远。
《國語辭典》:照明弹(照明彈)  拼音:zhào míng dàn
弹体内装有照明剂,用以发光照明的炸弹、炮弹和手榴弹等。前两者的弹体内装有降落伞和定时引信,发射或投掷后,至一定时间,引信点燃抛射药和照明剂,使降落伞从弹尾抛落张开,照明剂发光照明。常用于夜间观察或指示攻击目标。
《國語辭典》:撞针(撞針)  拼音:zhuàng zhēn
前段尖形的圆柱,用来撞击火药,使子弹射出。
《國語辭典》:糖衣炮弹(糖衣炮彈)  拼音:táng yī pào dàn
大陆地区比喻外表具诱惑力,内含陷阱的一种手段。简称为「糖弹」。
《漢語大詞典》:哑火
火药引爆后不爆炸或炮弹、子弹等打不响
比喻该说话时不说话。例如:那么爱说话的人,今天怎么哑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