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爟火  拼音:guàn huǒ
1.为拔除不祥所设置的火。
2.侦候敌人的烽火。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匈奴突于武川,爟火通于灞上。」
3.祭祀时照耀祭祀场所的火。
《國語辭典》:爝火  拼音:jué huǒ
火炬、火把。《庄子。逍遥游》:「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淮南子。道应》:「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
分類:炬火小火
《漢語大詞典》:把火
手持炬火。 唐 温庭筠 《夜看牡丹》诗:“高低深浅一栏红,把火殷勤遶露丛。”
分類:把火炬火
《漢語大詞典》:樵蒸
炬火,火把。文选·扬雄〈甘泉赋〉:“於是钦柴宗祈,燎薰皇天,皋摇泰壹,举洪颐,树灵旗,樵蒸焜上,配藜四施。” 吕向 注:“樵蒸,炬火也。” 唐 李德裕 《初归平泉过龙门南岭遥望山居即事》诗:“近野樵蒸至, 平泉 烟火新。”
分類:炬火火把
《漢語大詞典》:焦火
(1).烈火。庄子·在宥:“廉劌彫琢,其热焦火,其寒凝冰。” 王先谦 集解:“言尖利刻削之人,其心躁急则热如焦火,战惕则寒如凝冰。”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一:“凝冰亦焦火,渊沦復天飞。”
(2).炬火,火把。焦,通“ 爝 ”。吕氏春秋·求人:“十日出而焦火不息,不亦劳乎?” 陈奇猷 校释:“焦为爝之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