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症 → 證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封闭疗法(封閉療法)
治疗方法之一。当组织或器官发生炎症、损伤或疼痛时,激起局部强烈的神经冲动向中枢传导,影响中枢神经的正常活动。封闭疗法系用0.25%至1.0%盐酸普鲁卡因溶液阻断这种神经冲动的传入通路,以维护中枢神经的正常功能,从而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
《國語辭典》:肺炎  拼音:fèi yán
病名。肺的炎症,出现发烧、发冷、咳嗽、喀痰、胸疼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常由细菌、病毒等引起。
《漢語大詞典》:脊椎炎
脊椎骨的炎症。例如:结核性脊椎炎。
《漢語大詞典》:扁桃体炎
俗称“乳蛾”。指腭扁桃体的炎症。大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多在受冷、过度疲劳、烟酒过度、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发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年。起病急,有畏寒、高热、头痛、四肢酸痛、咽痛等症状。扁桃体充血、肿大,有点状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有时融合成白膜,称伪膜或假膜。多次发作可转为慢性,应考虑手术摘除。
《國語辭典》:肠炎(腸炎)  拼音:cháng yán
病名。由不易消化或刺激性的食物、毒物、病原微生物、过敏及压力等引起的肠道炎症。急性肠炎多由细菌或摄食不当所引起,症状为发病急骤、腹痛剧烈、腹泻频繁、头痛、寒战、发热等,且会导致脱水。慢性肠炎多由慢性细菌性痢疾或阿米巴痢疾所引起,症状为长期腹泻、腹痛、营养不良、体质虚弱等。治疗时需注意补充体液。
《漢語大詞典》:鼻息肉
鼻内良性肿物。常与鼻腔、鼻窦慢性炎症伴发,呈灰白色或淡红色,半透明,表面光滑,单个或多发性,可逐渐堵塞鼻腔。生长过多时使鼻外形膨大。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肺脉急甚为癲疾;微急为肺寒热,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
《國語辭典》:乳腺炎  拼音:rǔ xiàn yán
病名。为乳部感染细菌而生疮,病状为乳肿、痛、红、硬等,严重则发生坏疽。多发生在产妇哺乳期的头二周内。也称为「乳疮」。
《國語辭典》:链球菌(鏈球菌)  拼音:liàn qiú jùn
一种微生物。革兰氏阳性球菌,以排列成链状而得名。区分为α型及β型等,以β型的致病性较大。可引起扁桃腺炎、猩红热、风湿热等。盘尼西林、红黴素等抗生素,对其抑制效果佳。
《國語辭典》:冷敷  拼音:lěng fū
用冰袋或冷水浸过的毛巾,敷在病变的地方,以减轻疼痛、降低温度。如:「发高烧时,可用冰袋放在额头冷敷,以降低病人的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