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灵长(靈長)
广远绵长。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一:“夫天地灵长,不能无否泰之变;父子自然,不能无天絶之异。”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若 晋 室灵长,明公便宜奉行此詔。” 宋 范成大 《读唐太宗纪·平内难》诗之三:“佐命诸公趣夜装,争言社稷要灵长。”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远古思邃,徵寿於鐘鼎;季近文敷,施藻於山岳;鐘鼎灵长,故弘润而简贵;山岳气壮,乃肃括而华腴。”
(1).指人类。生物进化系统分类,最高的一类为灵长目,其中最进化的是人类。 鲁迅 《坟·人之历史》:“虽然,人类进化之説,实未尝瀆灵长也。”
(2).引申为同类动物中出类拔萃的。 郭沫若 《女神·凤凰涅槃》:“哈哈,凤凰!凤凰!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国语辞典》:夜猴  拼音:yè hóu
动物名。脊椎动物哺乳纲灵长目。眼大如枭,白昼不便视物,耳小,鼻孔向下,色白,犬牙小,体长,尾略有缠绕性,昼伏洞窟,牝牡同居,至夜则徘徊各处,觅食果实、小鸟等,啼声宏大,产于巴西等地。
《国语辞典》:狐猴  拼音:hú hóu
除树鼩外,最原始的灵长目之统称。主产于马达加斯加岛及科摩罗群岛的森林地区。身体细长,眼大,尾毛长而密,后肢长。体色及食性不一。性驯顺,喜群居,生殖季节明显。已被列为罕见或濒危动物。
《國語辭典》:类人猿(類人猿)  拼音:lèi rén yuán
外貌和举动都像人的猿类。属长臂猿科和猩猩科的无尾、人形灵长类动物。大都栖息在非洲和东南亚热带森林中。能以后肢步行,血管、神经、骨肉、齿列等均与人类相似。但口吻突出,颜面较小,智力甚高,在亲缘上比其他现存灵长动物更接近人类。简称为「人猿」。
《國語辭典》:长臂猿(長臂猿)  拼音:cháng bì yuán
六种小的人形类人猿的统称。灵长目。体细长,颜面圆形,口吻突出。臀部胼胝小,臂较长,具大犬齿,声音在音量、音色和传送能力方面都有其特点。营家庭生活,树栖,以嫩枝、果实、昆虫、鸟蛋和幼鸟为食。产于印度、马来西亚的森林中。
《国语辞典》:树鼩(树鼩)  拼音:shù qú
动物名。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树鼩科。为一种原始猿类,外形像松鼠,体型小,吻尖而细,尾巴蓬松,毛棕褐色。分布于南亚至东南亚间的树林中。惯食昆虫、鸟卵和果实。
《国语辞典》:指猴  拼音:zhǐ hóu
动物名。哺乳纲灵长目指猴科。身长约四十公分,尾部特长,约六十公分,毛色为褐色,手、足之指很长,善于抓物,故称为「指猴」。
《国语辞典》:猿科  拼音:yuán kē
灵长目中与人科最接近的分类单位,包括现生的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及其祖先的化石等。
《国语辞典》:绢猴(绢猴)  拼音:juàn hóu
动物名。哺乳纲灵长目狨科。毛柔软细长有如绢丝,故称为「绢猴」。体型矮小,耳边生有白毛,尾长,产于南美。
《国语辞典》:吼猿  拼音:hǒu yuán
动物名。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为最大形的广鼻猿类。原产巴西、哥伦比亚等地。能以长尾悬于他物,又能以尾尖取果实纳口。体色依种类而异。晨夕或暴风雨将至,辄大吼,故称为「吼猿」。
《国语辞典》:猴类(猴类)  拼音:hóu lèi
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动物的统称。头圆,脸短平而无毛,四肢能握物。因种类的不同,而有尾卷曲与不卷曲之分。除狒狒外,大多栖于树上,喜成群活动,是昼行性动物。如猴、猩猩等。
《国语辞典》:卷尾猴  拼音:juǎn wěi hóu
动物名。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卷尾猴科。体长约一尺半,鼻孔隔离,无颊囊,色黑褐,尾长,末端捲曲。栖息于美洲森林中。体有香气,也称为「麝香猴」。
《国语辞典》:羊毛猴  拼音:yáng máo hóu
动物名。哺乳类灵长目卷尾猴科。身长约五十至六十公分,尾巴比身体长,密生毛柔软似羊毛。以植物、昆虫的幼虫为食物,群生于树上,分布于南美山林中。
《国语辞典》:眼镜猴(眼镜猴)  拼音:yǎn jìng hóu
动物名。灵长目眼镜猴科。为极小型的原猿类。眼睛如戴眼镜般,特别大,适于夜行。密生长毛,红褐及灰色,四肢发达。雌雄成对生活,以蜗牛、昆虫等为食。
《国语辞典》:人猿科  拼音:rén yuán kē
脊椎动物哺乳类灵长目。为猿类中最似人者,多产于非洲、亚洲的东南及马来群岛,长臂,短尾,能直立步行,其血管、神经、筋肉及脑又与人相类似,故称为「人猿科」。也称为「类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