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灰灭(灰滅)  拼音:huī miè
消灭、泯灭。《魏书。卷三八。刁雍传》:「逮乎秦皇,剪弃道术,灰灭典籍,坑烬儒士。」《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
《漢語大詞典》:烟烬(煙燼)
亦作“烟烬”。
(1).烟和灰烬。列子·黄帝:“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 伯喈 识絶音之器於烟烬之餘; 平子 剔逸响之竹於未用之前。”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儻使 平子 不出, 公纪 不生,将恐此书与粪土同捐,烟烬俱灭。”
(2).烧成烟烬。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东序烟烬於委灰,生民燋沦於渊火。”
(3).指火焚之后的残余物。 北周 庾信 《贺新乐表》:“经纶图籍,校讐烟烬。”
《國語辭典》:吹灰  拼音:chuī huī
1.吹扬灰尘。《淮南子。齐俗》:「夫吹灰而欲无眯,涉水而欲无濡,不可得也。」
2.节气变换。参见「吹葭」条。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诗:「忆昨夹钟之吕初吹灰,上公礼罢元侯回。」
《國語辭典》:吹葭  拼音:chuī jiā
古代将葭莩灰放置在律管内,以占知季候。若某节气至,和它相应的律管里的葭灰便飞动起来,故称节气变换为「吹葭」。见《续汉书志。第一。律历志上》。唐。杜甫 小至诗:「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也作「吹灰」。
《國語辭典》:吹灰之力  拼音:chuī huī zhī lì
比喻很微小的力量,多用以形容事情很容易办成。《西游记》第四四回:「我两个是他靠胸贴肉的徒弟,我师父却又好道爱贤,只听见说个『道』字,就也接出大门。若是我两个引进你,乃吹灰之力。」《文明小史》第三七回:「那几个土匪,若要平他,不费吹灰之力。」
分類:极小
《漢語大詞典》:弃灰(棄灰)
把灰烬弃在路上。 殷 代对弃灰于道者断其手, 商君 对弃灰于道者处黥刑用以立威治国。韩非子·内储说上:“ 殷 之法刑弃灰於街者。 子贡 以为重,问之 仲尼 。 仲尼 曰:‘知治之道也。夫弃灰於街必掩人……虽刑之可也。且夫重罚者,人之所恶也;而无弃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无离所恶,此治之道。’”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轻凌;千钧之重,人不轻举。 商君 刑弃灰於道,而 秦 民治。”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 商鞅 立信於徙木,立威於弃灰。”或曰刑弃灰于道者,用以保马,以利耕战。 明 张萱 疑耀·秦法弃灰:“ 秦 法,弃灰於道者弃市。此固 秦 法之苛,第弃灰何害於事,而苛酷如此?余尝疑之,先儒未有发明者。偶閲《马经》,马性畏灰,更畏新出之灰,马驹遇之輒死,故石矿之灰,往往令马落驹。 秦 之禁弃灰也,其为畜马计耶?”
分類:灰烬道者
《漢語大詞典》:烧灰(燒灰)
(1).焚物使成灰。礼记·月令:“﹝仲夏之月﹞令民毋艾蓝以染,毋烧灰。” 郑玄 注:“火之灭者为灰。”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四月……草茂,可烧灰。”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鹿:“皮:(主治)一切漏疮,烧灰和猪脂纳之,日五六易,愈乃止。”
(2).焚烧后的灰烬。喻僧人遗迹。 唐 苏味道 《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砌古留方石,池清辨烧灰。” 前蜀 贯休 《送僧归华山》诗:“烧灰犹汤足,雪片似黏鬚。”
《漢語大詞典》:沈灰
(1).指沉埋于 昆明池 底的黑灰。附会为佛教所谓“劫灰”。语出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昔 汉武 穿 昆明池 底,得黑灰…… 兰 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唐 李百药 《和许侍郎游昆明池》:“大鲸方远击,沉灰独未然。”参见“ 劫灰 ”。
(2).犹死灰。已熄灭的灰烬。 唐 顾况 《送韦秀才赴举》诗:“芳桂君应折,沉灰我不燃。”
《國語辭典》:劫灰  拼音:jié huī
1.劫火烧剩的灰烬。古印度人认为世界将毁坏时,劫火出现,烧毁一切,世界都成灰烬。唐。李商隐 寄恼韩同年二首时韩住萧洞诗:「年华若到经风雨,便是胡僧话劫灰。」
2.战争烧杀后,残存的东西。
分類:劫火
《漢語大詞典》:烧烬(燒燼)
野火的灰烬。 唐 柳宗元 《郊居岁暮》诗:“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唐 李洞 《春日隐居官舍感怀》诗:“风吹烧烬杂汀沙,还似青溪旧寄家。”
分類:野火灰烬
《漢語大詞典》:积灰(積灰)
(1).指大火之中。吕氏春秋·禁塞:“赴巨水积灰,填沟洫险阻,犯流矢,蹈白刃。”
(2).聚积的灰烬。梁书·乐蔼传:“时 长沙宣武王 将葬,而车府忽於库失油络,欲推主者。 蔼 曰:‘昔 晋 武库火, 张华 以为积油万石必然。今库若有灰,非吏罪也。’既而检之,果有积灰,时称其博物弘恕焉。”
《漢語大詞典》:灰朽
灰烬和腐木。喻消亡。《晋书·应詹传》:“乱离既普,殆为灰朽。”
分類:灰烬消亡
《漢語大詞典》:焚烬(焚燼)
烧成灰烬。北史·牛弘传:“詔 刘向 父子讐校篇籍。 汉 之典文,於斯为盛。及 王莽 之末,并从焚烬。”
分類:灰烬
《漢語大詞典》:烟炀(煙煬)
谓焚烧而成为灰烬。 北齐 颜之推 《观我生赋》:“民百万而囚虏,书千两而烟煬。”
分類:焚烧灰烬
《漢語大詞典》:热灰(熱灰)
有馀热的灰烬。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四:“他又爬起来,摸着烟袋,走到外屋灶坑边,拨开热灰,把烟袋点上。”
分類:灰烬
《漢語大詞典》:熛烬(熛燼)
火后的灰烬。《梁书·武帝纪上》:“譬犹崩 泰山 而压蚁壤,决悬河而注熛烬,岂有不殄灭者哉!”
分類:火后灰烬
《國語辭典》:炮灰  拼音:pào huī
1.炮弹爆炸后所留下的灰烬。
2.比喻被迫参加战争而送命的士兵。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殖民地国家的百姓被派往前线当炮灰,真是人伦的悲剧!」
《国语辞典》:死灰复燎(死灰复燎)  拼音:sǐ huī fù liào
已经冷却的灰烬又再度燃烧起来。比喻失去权势后,重新掌握大权。参见「死灰复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