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月明风清(月明风清)  拼音:yuè míng fēng qīng
月色皎洁,微风清凉。形容夜色幽美宜人。如:「在月明风清的秋夜赏月,是件令人愉悦的事。」也作「风清月白」。
《国语辞典》:月朗风清(月朗风清)  拼音:yuè lǎng fēng qīng
月色皎洁,微风清凉。形容夜色幽美宜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夜深人静,月朗风清,是好天气也呵!」《隋唐演义》第九五回:「一夕月朗风清,从人先自去睡了,李谟心中烦闷,且不即睡。」也作「风清月白」。
《国语辞典》:仙草蜜  拼音:xiān cǎo mì
用仙草及水、糖等制成的清凉饮料。如:「夏天时喝一碗仙草蜜,清凉又消暑。」
《國語辭典》:风清月皎(風清月皎)  拼音:fēng qīng yuè jiǎo
微风清凉,月色皎洁。形容夜色幽美宜人。《孤本元明杂剧。紫微宫。第二折》:「端的是天晴日晓,更堪那风清月皎。」也作「风清月白」。
《國語辭典》:风清月朗(風清月朗)  拼音:fēng qīng yuè lǎng
1.微风清凉,月光明朗。形容夜景美好。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三。支诺皋》:「时春季夜间,风清月朗。」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出:「此夕欢娱,风清月朗,笑他梦雨暗高唐。」也作「风清月明」。
2.比喻品性高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先人甚的是浑俗和光,真一味风清月朗。」
《國語辭典》:薄荷脑(薄荷腦)  拼音:bò he nǎo
薄荷茎叶和水加以蒸馏,将蒸馏所得之液用食盐与冰屑之冷剂冷却,取出固体,除去油分,于酒精中再结晶即得。为无色针状结晶,有特殊香气,几不溶于水,但溶于酒精、醚等,熔点约四十三度。其味初如焦灼,后则凉爽。供兴奋剂、杀菌剂及其他医药用。又可作为牙粉、牙膏及糖果等香料。也称为「薄荷精」。
《國語辭典》:汽水  拼音:qì shuǐ
将碳酸气溶于水中,再加入糖和果汁而成的饮料。清末由欧洲传入,因荷兰为当时欧洲的主要通商国,故也称为「荷兰水」。也称为「苏打水」。
《漢語大詞典》:清清泠泠
清凉貌。文选·宋玉〈风赋〉:“清清泠泠,愈病析酲。” 李善 注:“清清泠泠,清凉之貌也。”
《國語辭典》:清风明月(清風明月)  拼音:qīng fēng míng yuè
1.清凉的微风,皎洁的明月。《孤本元明杂剧。女真观。楔子》:「每值良晨美景,清风明月之下,焚一炷香,操一曲琴。」《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若遇清风明月的时节,便同他在前面天井里谈说古今的事务,甚是相得。」也作「清风朗月」。
2.比喻人高雅清爽。宋。欧阳修〈会老堂致语〉:「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
《國語辭典》:沁人心脾  拼音:qìn rén xīn pí
渗透到人的心肝脾脏。形容感受深刻。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四。白香山诗》:「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也作「沁人肺腑」、「沁人心肺」、「沁入肺腑」、「沁入心脾」。
《漢語大詞典》:洁泠(潔泠)
明净清凉。 唐 孟郊 《石淙》之一:“雪霜有时洗,尘土无由和。洁冷诚未厌,晚步将如何。”泠,一本作“ 冷 ”。
分類:明净清凉
《漢語大詞典》:凉货(涼貨)
亦作“凉货”。 方言。指夏季出售的凉席、扇子之类的用品及清凉饮料和食物等。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远远在墙外卖凉货的小贩敲着‘冰盏’。”
《漢語大詞典》:凉幽幽(涼幽幽)
亦作“凉幽幽”。 清凉貌。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二:“ 张正国 在屋子里时候,已经很瞌睡,但一出来,在凉幽幽的街头走了两个来回,倒清醒了。”
分類: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