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烟瘴(煙瘴)  拼音:yān zhàng
1.山林间因湿热蒸郁而成的毒气。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赛卢医不合赖钱勒死平民,又不合修合毒药致伤人命,发烟瘴地面,永远充军。」
2.古代将重犯发配边地充军的刑罚。《清史稿。卷一四三。刑法志二》:「明之充军,义主实边,……边远、极边、烟瘴为五军。」
《國語辭典》:洞仙  拼音:dòng xiān
仙人。唐。宋之问〈下桂江龙目滩〉诗:「巨石潜山怪,深篁隐洞仙。」也作「洞仙」。
《漢語大詞典》:云阿(雲阿)
云深处。指高山之上,深山之中。艺文类聚卷九一引 南朝 宋 颜延之 《白鹦鹉赋》:“既达美於天居,亦儷景於云阿。”文选·王僧达〈祭颜光禄文〉:“服爵帝典,栖志云阿。” 李善 注:“云阿,言高远也。” 李周翰 注:“而栖志实在云山之曲。阿,犹曲也。”
《國語辭典》:瓦松  拼音:wǎ sōng
植物名。景天科瓦松属,多年生常绿草本。生屋上及深山石罅中,叶莲座状,线形或披针形,长可达三公分。总状花序自二年生莲座中央长出,长金字塔形,花白色。全草入药,有小毒,止血敛疮。
《國語辭典》:邱壑  拼音:qiū huò
1.山峰和溪谷。也作「丘壑」。
2.比喻深远的意境。《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贾政道:『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也作「丘壑」。
《漢語大詞典》:幽岫
深山中的岩洞。常为隐者所居之处。晋书·简文帝纪:“夫肥遁穷谷之贤,滑泥扬波之士,虽抗志云霄,潜然幽岫,贪屈高尚之道,以隆协赞之美,孰与自足山水,栖迟丘壑,徇匹夫之洁,而忘兼济之大邪?” 晋 张协 《杂诗》之八:“荒庭寂以闲,幽岫峭且深。”
《国语辞典》:细蝶(细蝶)  拼音:xì dié
一种黄底黑纹的蝴蝶。分布在台湾中央山脉深山地区,数量很多。
《漢語大詞典》:峻岫
深山峻岭。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庇峻岫之巍峨,藉翠兰之芳茵。”云笈七籤卷六五:“自非篤志慕道者,於是丹经祕要便永藏峻岫矣!”
分類:深山峻岭
《漢語大詞典》:灵壁石(靈壁石)
石名。产于 安徽省 灵璧县 的 磬石山 。此石埋在深山沙土中,掘之乃见。色如漆,间有细白纹如玉,叩之声音清越。《书·禹贡》所谓“ 泗 滨浮磬”,即指此。以其形状奇特,常用以装点假山。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上皇始爱灵壁石,既而嫌其止一面,遂远取太湖。”参阅 宋 杜绾 云林石谱·灵璧石、 明 文震亨 长物志·灵璧
《国语辞典》:访山人(访山人)  拼音:fǎng shān rén
专门登上未开发山区,访求深山资源,规划开发,以求财富的人。如:「董事长早年为开发森林资源,翻山越岭,曾经是个积极的访山人。」
《國語辭典》:岩居穴处(巖居穴處)  拼音:yán jū xuè chǔ
隐居于岩穴之间。汉。王充《论衡。状留》:「贤儒处下,受驰走之使,至或岩居穴处,没身不见。」
《漢語大詞典》:仙人绦
见“ 仙人絛 ”。
《国语辞典》:台湾凤蝶(台湾凤蝶)  拼音:tái wān fèng dié
动物名。台湾特产种。分布于各处低山带和人迹少到的深山。雄雌形状相同,但雌蝶体形略大。雄蝶翅膀正面纯黑色,无纹;雌蝶色彩较淡,并且有橙红色及白色花纹。展翅约有七点五至八点二公分。
《国语辞典》:山中无历日(山中无历日)  拼音:shān zhōng wú lì rì
隐居深山隔绝人世,而忘记了年岁的流逝。唐。太上隐者〈答人〉诗:「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国语辞典》:幽栖岩谷(幽栖岩谷)  拼音:yōu qī yán gǔ
隐居深山。唐。裴铏《传奇。裴航》:「妾有夫在汉南,将欲弃官而幽栖岩谷,召某一诀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