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海八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海八德经,一卷,秦罗什译。举大海之八德,比显戒经之八德者。见小乘部。
海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所得之三昧名。如于大海中印象一切之事物,湛然于佛之智海印现一切之法也。大集经十五曰:「譬如阎浮提一切众生身及馀外色,如是等色,海中皆有印像。以是故,为大海印。」宝积经二十五曰:「如大海,一切众流悉入其中,一切诸法入法印中,亦复如是,故名海印。」探玄记四曰:「海印者,从喻为名,如修罗四兵列在空中,于大海中印现其像。菩萨定心犹如大海,应机现异,如彼兵像故。」还源观曰:「言海印者,真如本觉也。妄尽心澄,万像齐现,犹如大海由风起浪。若风止息,海水澄清,无像不现。」八十华严经十四曰:「众生形相各不同,行业音声亦无量,如是一切皆能现,海印三昧威神力。」楞严经四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三藏法数三十九依宗镜录于海印三昧列十义。华严宗以此海印三昧为华严经所依之定。华严经钞二曰:「如说法华依无量义处三昧,说般若经依等持王三昧,说涅槃经依不动三昧,故说诸经,多依三昧,今说此经,依何三昧?即海印三昧。」
海印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海印)
海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所得之三昧名。如于大海中印象一切之事物,湛然于佛之智海印现一切之法也。大集经十五曰:「譬如阎浮提一切众生身及馀外色,如是等色,海中皆有印像。以是故,为大海印。」宝积经二十五曰:「如大海,一切众流悉入其中,一切诸法入法印中,亦复如是,故名海印。」探玄记四曰:「海印者,从喻为名,如修罗四兵列在空中,于大海中印现其像。菩萨定心犹如大海,应机现异,如彼兵像故。」还源观曰:「言海印者,真如本觉也。妄尽心澄,万像齐现,犹如大海由风起浪。若风止息,海水澄清,无像不现。」八十华严经十四曰:「众生形相各不同,行业音声亦无量,如是一切皆能现,海印三昧威神力。」楞严经四曰:「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三藏法数三十九依宗镜录于海印三昧列十义。华严宗以此海印三昧为华严经所依之定。华严经钞二曰:「如说法华依无量义处三昧,说般若经依等持王三昧,说涅槃经依不动三昧,故说诸经,多依三昧,今说此经,依何三昧?即海印三昧。」
海印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即海印三昧。
海岸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海岸山为今之补陀洛山,观音之住处。早离速离之兄弟为继母遗弃于此而饿死。净土本缘经说之。但宜知此经为伪作。
海岸国
【佛学大辞典】
(地名)华严经法界品所说善财童子所参善知识五十三人中第三善住比丘之住处。探玄记十八曰:「海岸国者,此国在海滨故,天竺本名海岸楞伽道。解云:此国道向楞伽山故也。」
海若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又作耐薰。毗沙门天腹部所带之鬼面名。本名河伯面。河伯,海若,皆水神之名。出于庄子。
海东
【佛学大辞典】
(人名)新罗国之沙门元晓入唐受学,有声望,以其为新罗国人,世以海东呼之。见宋僧传四。
海门国
【佛学大辞典】
(地名)华严经五十三善知识中,海云比丘之住处。探玄记十八曰:「言海门者,此国近在南海,城门向海,故名也。」
海珠
【佛学大辞典】
(譬喻)海底之宝珠。譬难得也。寄归传一曰:「考其功也,实致为山之劳,覈其益焉,时有海珠之润。」
海众
【佛学大辞典】
(譬喻)众僧一味和合,譬如海也。释氏要览下曰:「海众,增一经云:众僧如彼大海,流河决水以入乎海,便灭本名,但有大海之名。」
【佛学常见辞汇】
(喻)众僧和合,好像海水一味。
海云比丘
【佛学大辞典】
(人名)华严经法界品所说善财童子所参善知识五十三人中之第二。住于海门国常观海。探玄记十八曰:「海云者,此比丘,常在海岸观缘起大海及彼海上人法庄严遍布如云,从所观为名。」
海会
【佛学大辞典】
(譬喻)圣众会合之座也。德之深与数之多。譬如海。华严玄疏一曰:「言海会者,以深广故,谓普贤等众,德深齐佛,数广刹尘,故称为海。」演密钞曰:「海会众也。」华严经传记一曰:「普贤等海会圣众。」【又】总墓之名。海众同会一穴之义。
【佛学常见辞汇】
(喻)圣众会合一处,其德之深,与数之多,犹如大海。
海会塔
【佛学大辞典】
(堂塔)亦云普同塔。众僧之纳骨塔也。
海意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宝庄严土世界之菩萨,海意经之发起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