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活字  拼音:huó zì
印刷上所使用的字模。宋仁宗庆历年间毕升所发明,刻铸单个文字或符号,排版时可以自由组合,反覆使用。旧时多以胶泥、木头、铜、铅等材料铸成,今则多以铅、锑、锡合金等代替。
《國語辭典》:活字本  拼音:huó zì běn
以活字排版所印刷的书。
分類:版本
《漢語大詞典》:铜活字(銅活字)
铜制的印刷活字。公元1403年, 朝鲜 已开始大量铸造铜活字印书。制法先用黄杨木刻字,翻成砂模,注入铜液成字。 中国 明 代 弘治 正德 年间(1488-1521年),在 无锡 、 常州 、 苏州 、 南京 一带曾广泛应用铜活字印书。 清 雍正 四年(1726年), 武英殿 曾用铜活字印行《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亦省称“ 铜字 ”。《清会典事例·内务府三十·武英殿库作》:“铜字库,库掌一员,拜唐阿二名,专司铜字铜盘及摆列等事。”
《国语辞典》:活字版印刷  拼音:huó zì bǎn yìn shuā
以活字排版的印刷方法。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毕升所发明。也称为「活字印刷」。
《国语辞典》:木活字  拼音:mù huó zì
一种印刷方法。元大德二年由王祯所发明。先在木板上刻字,逐字锯开,经整修后,放在框内排成字版。
《国语辞典》:泥活字  拼音:ní huó zì
用黏土刻成的印刷活字。其制作方式是先以胶泥做成活字,然后用火烧硬即成。为北宋时毕升所发明的。
《國語辭典》:活字版  拼音:huó zì bǎn
1.由各字模拼排的印版。字模最早为木制或铜制,今则通用铅字。简称为「活版」。
2.以活字排版印刷的版本。
《國語辭典》:活字典  拼音:huó zì diǎn
指知识渊博,无所不知的人。如:「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简直就是一本活字典。」
《漢語大詞典》:活字合金
即铅字合金。为铸造印刷活字、铅版的重要材料,由铅、锑、锡组成。也称印刷合金、铅合金、字铅。
《漢語大詞典》:活字印刷
指由 宋 代 毕昇 发明的用活字排版的印刷方法。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一节:“在一千三百年前,已经发明了刻版印刷。在八百年前,更发明了活字印刷。”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 仁宗 时工匠 毕昇 发明了活字印刷。”参见“ 活字 ”、“ 活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