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洋铺子(洋鋪子)
以出售洋货为主的商店。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他说姑爹昨天晚上醉醺醺地到洋铺子买东西,顺手就拿了人家一瓶酒。”
《漢語大詞典》:子口税
旧 中国 海关征收的一种国内关税。凡进口洋货运销 中国 内地或出口土货从内地运销国外,除在口岸海关完纳值百抽五的进口税或出口税外,另缴2.5%的子口税,以代替沿途所经各内地关、卡应征的税、捐和厘金。这种代替内地关、卡应征的各种捐税称“子口税”。子口税的开征,始于1858年 中 英 《天津条约》的规定,其目的为便于帝国主义在 中国 内地倾销洋货和掠夺原料。1931年,子口税与厘金同时废止。 郑观应 《盛世危言·税则》:“有代用护照包送无运照之土货者。且同一土货,由 香港 来,则准其报半税,无釐捐,若由 粤 省来,则不准报子口税,必报釐捐……无异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国语辞典》:二五附税(二五附税)  拼音:èr wǔ fù shuì
针对进口洋货所徵的附加税。其税率普通品为百分之二点五,当正税之半。奢侈品则再加百分之二点五,与正税相等,故称为「二五附税」。我国在关税自主前曾以此为过渡办法。至民国十八年国定税则实行,始废除。
《國語辭典》:崇洋媚外  拼音:chóng yáng mèi wài
崇拜西洋,奉承外国人。如:「民族意识抬头,民族自信心增强之后,崇洋媚外的情形已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