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鸣泉(鳴泉)
(1).淙淙鸣响的泉水。 唐 张鷟 游仙窟:“激石鸣泉,疏巖凿磴。”
(2).使泉水淙淙鸣响。 唐 李峤 《楚望赋》:“眇乎忽然,高山之颠。露团团而湿草,风烈烈而鸣泉。”
(3).泉水名。 宋 苏轼 《〈鸣泉思〉思君子也君子抱道且殆而时弗与民咸思之鸣泉故基堙圮殆尽眉山苏轼搔首踟蹰作〈鸣泉思〉以思之》诗:“ 鸣泉 鸣泉 ,经云而潺湲。”
《漢語大詞典》:天齐(天齊)
(1).谓天使整齐。书·吕刑:“天齐于民。” 孔 传:“天整齐於下民。”
(2).泉水名。史记·封禅书:“ 天齐 渊水,居 临菑 南郊山下者。” 司马贞 索隐引 解道彪 《齐记》:“ 临菑 城南有 天齐泉 ,五泉并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地理风俗记》:“ 齐 所以为 齐 者,即 天齐 渊名也。”
(3). 唐玄宗 封 泰山 神为 天齐王 ,后称东岳为 天齐 。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忆从 梁父 禪 天齐 ,又逐荣光祀 碧鷄 。”参见“ 天齐王 ”。
《漢語大詞典》:天齐王(天齊王)
东岳 泰山 神的封号。旧唐书·礼仪志三:“ 开元 十三年,封 泰山 神为 天齐王 。”
《漢語大詞典》:红泉(紅泉)
红色的泉水。传说 汉 东方朔 小时掘井,陷落地下,有人欲引往采仙草,中隔红泉不得渡,其人以一屐与之,遂泛红泉,至仙草之处,采而食之。见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后遂以红泉为传说中的仙境景色之一。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诗:“ 铜陵 映碧涧,石磴泻红泉。” 唐 钱起 《山中酬杨补阙见过》诗:“日暖风恬种药时,红泉翠壁薜萝垂。” 明 屠隆 《綵毫记·知几引退》:“红泉无恙,白云千顷疎。”
《國語辭典》:泉涌(泉湧)  拼音:quán yǒng
泉水涌出。形容物量之多,如泉出自地下涌出,源源不绝。《三国演义》第八回:「言讫,泪如泉涌。」《聊斋志异。卷一。青凤》:「粉饰多词,妙绪泉涌。」
《漢語大詞典》:瀑泉
喷涌的泉水。 唐 王维 《燕子龛禅师》诗:“瀑泉吼而喷,怪石看欲落。”
瀑布。 宋 钱易 南部新书辛:“﹝ 中条山 王官谷 ﹞周迴十餘里,泉石之美,冠於一山。北巖之上,有瀑泉流注谷中。” 清 杜岕 《雪水茶》诗:“瓢勺生幽兴,簷楹恍瀑泉。”
《漢語大詞典》:雪水
(1).雪融化成的水。《宋书·蛮夷传·呵罗单国》:“处 雪山 阴,雪水流注,百川洋溢,八味清浄。” 唐 刘禹锡 《松滋渡望峡中》诗:“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 华山 《山中海路》:“冰川的雪水,从山豁口倾泄下来,形成一道瀑布。”
(2).明澈洁净的水,泉水。 唐 孟浩然 《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诗:“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宋 毛滂 《破子》词:“怕将醒眼看浮世,不换云芽雪水。”
《国语辞典》:奔泉  拼音:bēn quán
急流的泉水。如:「涧水奔泉,使人精神舒爽。」唐。卢照邻〈五悲文。悲昔游〉:「当谽岈之洞壑,临决咽之奔泉。」
《漢語大詞典》:暗泉
隐伏的泉水。 唐 雍陶 《韦处士郊居》诗:“满庭诗景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
分類:隐伏泉水
《漢語大詞典》:海眼
泉眼,泉水的流出口。古人认为井泉的水,潜流地中,通江海,故称。 唐 杜甫 《太平寺泉眼》诗:“石涧见海眼,天畔縈水府。” 宋 王安石 《龙泉寺石井》诗之一:“山腰石有千年润,海眼泉无一日乾。” 清 许承钦 《由来鹤桥登楼观趵突泉》诗之二:“槛外金沙玉蕊繁,谁开海眼任澜翻。” 朱自清 《潭柘寺戒坛寺》:“洞里有石虎、石龟、上天梯、海眼等等。”
《漢語大詞典》:瀑流
瀑布。 唐 李白 《蜀道难》诗:“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厓转石万壑雷。” 唐 岑参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诗:“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绿》:“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分類:瀑布
《國語辭典》:乳泉  拼音:rǔ quán
石钟乳上的滴水。唐。段式成《酉阳杂俎续集。卷四。贬误》:「岩中有丹灶盆,乳泉滴沥。」
《國語辭典》:觱沸  拼音:bì fèi
泉水涌出的样子。《诗经。大雅。瞻卬》:「觱沸槛泉,维其深矣。」唐。刘禹锡〈复荆门县记〉:「昔饮于洿,夏溷冬枯;自公感通,觱沸生兮。」
《漢語大詞典》:滭浡
亦作“ 滭沸 ”。 水沸涌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滭浡滵汩,湢测泌瀄。” 司马贞 索隐引 司马彪 曰:“滭沸,盛貌。”汉书作“滭弗”。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滭浡沕潏,川流海渟。”
分類:水沸沸涌
《漢語大詞典》:碧泉
(1).形容清澈的泉水。 唐 施肩吾 《惜花词》:“千树繁红遶碧泉,正宜尊酒对芳年。” 唐 姚合 《和李补阙曲江看莲花》:“穠彩烧晴雾,殷姿纈碧泉。”
(2).泉名。在今 湖南省 湘潭县 西南七十里。澄碧如染,故名。
《漢語大詞典》:秋泉
(1).秋日的泉水。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诗:“秋泉鸣北涧,哀猿响南峦。” 唐 李端 《过谷口元赞善所居》诗:“入谷访君来,秋泉已堪涉。” 唐 杜荀鹤 《送僧归国清寺》诗:“到参禪后知无事,看引秋泉灌藕花。” 唐 灵一 《溪行即事》诗:“孤舟屡失道,但听秋泉声。”
(2).瓜名。 晋 郭义恭 《广志》:“秋泉瓜,秋种,十月熟,形如羊角,色苍黑。”
《漢語大詞典》:一井
(1).古代井田制的一种单位。以九百亩为一井。国语·鲁语下:“有军旅之出则徵之,无则已。其岁收田一井,出稯禾秉芻缶米,不是过也。”《韩诗外传》卷四:“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其田九百亩。”汉书·食货志:“率十二夫为田一井一屋。”朱子语类卷一一○:“ 淮 上屯田须与画成一井,中为公田。”
(2).一口水井;一眼泉水。 北齐 刘昼 新论·类感:“龙举一井,而云弥九天;虎啸一谷,而风扇万里。”魏书·高祐传:“又令一家之中,自立一碓,五家之外,共造一井,以供行客。” 唐 姚合 《咏盆池》诗:“莫惊池里寻常满,一井清泉是上源。”朱子语类卷十五:“且如赤子入井,一井如彼深峻,入者必死。”
(3).一个市井;一座市镇。诗·陈风·东门之枌序“歌舞於市井” 唐 孔颖达 疏:“古者二十亩为一井,因为市交易,故称市井。”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三章:“人住邑中必须饮水,因此邑必有井……所以一邑也得称一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