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4,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理人
治理
亲事
牧养
作郡
疆理
边功
共治
治军
治化
明理
辅国
佐时
尹京
抚民
《國語辭典》:理人  拼音:lǐ rén
1.治理百姓。唐。张九龄〈郡内閒斋〉诗:「理人无异绩,为郡但经时。」
2.理睬他人。多用于否定句。《红楼梦》第六六回:「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
《國語辭典》:治理  拼音:zhì lǐ
1.统治管理。如:「治理政务」。
2.整治处理。如:「治理黄河」。
3.有关一机构之权力来源及其运作在制度上之安排。
《國語辭典》:亲事(親事)  拼音:qīn shì
亲自处理事务。《汉书。卷四九。晁错传》:「臣闻五帝神圣,其臣莫能及,故自亲事。」
《國語辭典》:亲事(親事)  拼音:qīn shi
婚姻之事。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莺莺亲事,拟定妻君,只因兵火至,引起雨云心。」《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逢儿年纪也不小了,应该早早替他定下一房亲事,大嫂也有个媳妇侍奉。」
《漢語大詞典》:亲事官(親事官)
唐 代官名,在政府部门中干办具体事务。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省寺所用使令者,名亲事官,自 唐 已有之。按, 唐 王守澄 奏:‘宰相 宋申锡 、亲事官 王师文 等,同谋反逆。’”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亲事官闻之,白伯父曰:‘夫人请吏部。’”亦省称“ 亲事 ”。通典·职官十七:“又有亲事帐内。”原注:“六品七品子为亲事,八品九品子为帐内,限年十八以上举诸州,共率万人为之。” 唐 韩翃 《赠兖州孟都督》:“少年亲事冠军侯,中岁仍迁北 兖州 。”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五年:“上命 守澄 捕 豆卢著 所告十六宅宫市品官 晏敬则 及 申锡 亲事 王师文 等,於禁中鞫之。” 胡三省 注:“亲事,常在左右者,今宰执侍从,犹有亲事官。”
《漢語大詞典》:牧养(牧養)
(1).养育,抚养。管子·问:“问乡之良家其所牧养者几何人矣。” 尹知章 注:“牧养,谓其人不能自存。”明史·恭闵帝纪:“赐民高年米肉絮帛,鰥寡孤独废疾者官为牧养。”
(2).治理,统治。汉书·鲍宣传:“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为天牧养元元,视之当如一,合《尸鳩》之诗。”《后汉书·班勇传》:“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仍乞敕下吏部,慎选良吏,牧养小民。”
(3).放牧饲养。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吴王 ﹞乃赦 越王 得离其石室,去就其宫室,执牧养之事如故。”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山羊﹞既肥且伟,初疑岛上有人牧养,而絶无人踪,捕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莫翁 当下发了一季工食,着他在山边草房中住宿,专管牧养。” 柯蓝 《游牧者之歌》:“这是 傣 家牧养的‘菜牛’,专门用来吃肉的。”
《漢語大詞典》:作郡
指担任一郡长官,治理地方。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岑参 在 西安 幕府,诗云:‘那知故园月,也到 铁关 西。’ 韦应物 作郡时,亦有诗云:‘寧知故园月,今夕在西楼。’”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田登 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
《國語辭典》:疆理  拼音:jiāng lǐ
1.釐定疆界。《左传。成公二年》:「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汉书。卷二九。沟洫志》:「古者立国居民,疆理土地,必遗川泽之分,度水势所不及。」
2.疆域。《隋书。卷二。高祖纪下。史臣曰》:「职方所载,并入疆理,禹贡所图,咸受正朔。」《元史。卷一○二。刑法志一》:「及世祖平宋,疆理混一。」
《漢語大詞典》:边功(邊功)
(1).指守卫、开拓或治理边疆所立下的功勋。 唐 陈子昂 《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诗:“ 汉 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水浒传》第二回:“朕欲要抬举你,但有边功,方可升迁。”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唐 在 安 史 乱前是强大国, 唐玄宗 又是爱好边功的皇帝,为本身安全决不退出西域,也同样是有理由的。”
(2).犹边事。后汉书·李恂陈禅等传赞:“ 龟 习边功, 参 起徒中。” 明 袁宏道 《逋赋谣》:“东封西款边功多, 江 淮 陆地生洪波。”
《国语辞典》:共治  拼音:gòng zhì
共同治理。《文选。曹元首。六代论》:「先王知独治之不能久也,故与人共治之。」
《国语辞典》:治军(治军)  拼音:zhì jūn
训练军队、治理军政。《礼记。曲礼上》:「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吴子。图国》:「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
《國語辭典》:治化  拼音:zhì huà
治理教化。《庄子。缮性》:「及唐虞,始为天下,兴治化之流。」《魏书。卷三三。李先传》:「三皇五帝治化之典,可以补王者神智。」
《國語辭典》:明理  拼音:míng lǐ
通达事理,懂道理。《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妹子,你是明理的人。我门这行户例,只有贱买,那有贱卖?」
《國語辭典》:辅国(輔國)  拼音:fǔ guó
辅助国家。《红楼梦》第四二回:「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
《漢語大詞典》:佐时(佐時)
谓辅佐当世之君治理国家。 汉 张衡 《归田赋》:“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 李善 注:“言久淹滞於京都,而无知略以匡佐其时君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欲少留,则且止而佐时;欲昇腾,则凌霄而轻举者,上士也。” 唐 骆宾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启》:“君侯蕴明略以佐时,虚灵臺以照物。” 宋 王安石 《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文武佐时惭 吉甫 , 宣王 征伐自肤公。”
《漢語大詞典》:尹京
(1).治理京畿。汉书·叙传下:“ 广 汉 尹京,克聪克明。” 晋 潘岳 《西征赋》:“ 赵 张 三 王 之尹京, 定国 、 释之 之听理。” 宋 王禹偁 《五哀》诗:“掌选循故实,尹京耻钩距。”
(2).指京畿长官。 唐 贾岛 《再投李益常侍》诗:“何处初投刺,当时赴尹京。”
《漢語大詞典》:抚民(撫民)
治理人民。书·微子之命:“皇天眷佑,诞受厥命,抚民以宽,除其邪虐。”汉书·平帝纪:“盖闻帝王以德抚民,其次亲亲以相及也。”清史稿·克勤郡王岳托传:“今天与我 大凌河 ,正欲使天下知我善抚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