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沙弥尼(沙彌尼)
梵语音译的略称。初出家的女佛教徒。《新华文摘》1982年第6期:“出家的女人受十戒的称沙弥尼,受具足戒的称比丘尼。”
《漢語大詞典》:五众(五衆)
(1).指司陡、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五官的属吏。礼记·曲礼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 郑玄 注:“众,谓羣臣也。” 孔颖达 疏:“言用此上五官,使各守其所掌上之羣众也。”
(2).佛教语。出家的五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法苑珠林卷十六:“若出家五众已受得戒,但依修行,不復别受。”
(3).佛教语。“五藴”的旧译。《法华经·譬喻品》:“分别説诸法五众之生灭。” 吉藏 疏:“以五法和聚,义称五众;又一一阴法各众多,故云众也。” 南朝 梁武帝 《喻梦》诗:“甘寝随四坐,盖睡依五众。”
《国语辞典》:十戒  拼音:shí jiè
佛教沙弥和沙弥尼所受的十条戒律,即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不听视歌舞、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沙弥十戒法并威仪〉:「汝今已受沙弥十戒竟,当尽形寿顶戴奉持。」
《漢語大詞典》:女沙弥(女沙彌)
即沙弥尼,尼姑。佛母般泥洹经:“有女沙弥三人,一人得不还道。” 唐 白居易 《龙花寺主家小尼》诗:“头青眉眼细,十四女沙弥。”
《国语辞典》:式叉摩那  拼音:shì chā mó nà
年满十八岁的沙弥尼,到满二十岁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尼之前,要受六法,此时就称为「式叉摩那」。为梵语śikṣamāṇā的音译。《四分律》卷二七:「彼比丘尼取他依,著不语主,入村乞食者波逸提,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或意译为「学法女」、「学戒女」、「正学女」。
沙弥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S/ra%man!erika%,新云室罗摩拿理迦。女性之沙弥也。俱舍光记十四曰:「室罗摩拿理迦,唐言勤策女,译名如前。理是女声,旧云沙弥尼,讹也。」(参见:沙弥)。饰宗记四曰:「室罗摩拿理迦,翻为勤策女。」
【佛学常见辞汇】
未受比丘尼戒的出家女童。尼即女。
【三藏法数】
玄奘法师云:梵语室利摩拿理迦,华言勤策女。谓勤行善法,策进功德,故名沙弥尼。
【三藏法数】
梵语沙弥尼,又云室利摩理迦,华言勤策女。谓精勤策进佛法功行故也。
沙弥尼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
沙弥尼律仪要略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读体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