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沈 → 沈沉”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3? 【介绍】: 唐相州内黄人,字云卿。高宗上元二年进士。武则天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由协律郎累除给事中、考功员外郎。中宗神龙初,坐赃配流岭表。后召授起居郎,加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宴宫中。历中书舍人、太子詹事。工诗,尤长七言,始定七律体制。诗与宋之问齐名,时号“沈宋”。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6—715 字云卿,排行三,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人。官终太子少詹事,世称沈詹事。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任协律郎。武周时为通事舍人,曾与修《三教珠英》。大足元年(701)迁考功员外郎,次年,复迁给事中。四年坐贿入狱,旋获释。次年,中宗复辟,坐阿附张易之流驩州,越明年,遇赦北返。景龙中,以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终太子少詹事,约当玄宗开元初。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一。佺期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于律体定型,其功尤伟,时称“苏(味道)李(峤)居前,沈宋比肩”(《新唐书·宋之问传》),而佺期之与七律形成较之问作用更大,为王维前唐代七律创作成就最著者。其所作,虽多奉和应制,而每能心与境会,自铸秀句。五律如《游少林寺》、《铜雀台》,或清丽警秀,或吞吐含芳;七律如《兴庆池侍宴应制》、《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均揽景阔远,词气飞动。凡此均承上官仪而转变,初见开宕起伏之工。又七律《龙池篇》、《独不见》,一气盘旋,含秀俊于古雅,最能见出七律由骈俪化歌行蜕出之步武。南贬中所作,更承四杰之绪,题材扩大,洗削铅华,如五律《过七盘岭》、《岭表逢寒食》,七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等,均通篇沉挚,清丽中见凄惋抑郁,下启张说,得盛唐先声。此外七古《入少密溪》整丽虽不脱初唐体格,而尽去浮词肤言,由即目之秀景,婉转以见清远之意,为当时仅见,预示王维《桃源行》一路格调。张说称:“沈三兄诗,直须还他第一”(《隋唐嘉话》卷下),可见当时声望之高。原集10卷,久佚,明王廷相辑为《沈詹事诗集》7卷。明以来各本多作2卷。宋人又著录5卷本,有抄本传世。注本有今人陶敏《沈佺期集校注》。《全唐诗》编其诗为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2首,断句4联。
唐诗汇评
沈佺期(656?-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高宗上元二年(675)登进士第。武后荃历中累迁通事舍人,转考功员外郎,授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中宗景龙间,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佺期工诗,尤长于律体,与宋之问并称“沈宋”。有《沈佺期集》十卷,已佚。今存清抄本《洸云卿文集》五卷。又有《沈詹事诗集》七卷,乃明人所辑。《全唐诗》编诗三卷。
词学图录
沈佺期(656-714) 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二年进士及第。由协律郎累迁考功员外郎。曾因受贿入狱,后复职,迁给事中。中宗即位,因谄附张易之,被流放。神龙三年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宫中。后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史论以为律诗体制定型代表诗家。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沈佺期集》。曾作《回波乐》词。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五
佺期。相州内黄人。第进士。神龙中历官太子詹事。开元初卒。

作品评论

《唐诗品》
云卿诗,其命意周委,如雪舞岩林,随形宛转,无象不得,其𣁎词丽则,如春在瑶池,气色照映,自含华态,可谓意象纵横、同锋姿媚者也。其拙语如田家,而殊深俊朗;其形器如木石,而更被华要。仰承贞观,弥见周留:俯待开元,先咀意旨。旷代高之,无以为过。置之往哲之中,岂但叔源失步,明远变色者耶!
《沈诗评》
沈诗五言宛丽,迥出一时。
《艺苑卮言》
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律为音律、法律,天下无严于是者,知虚实平仄不得任情而度,明矣。二君正是敌手,排律用韵稳妥,事不傍引,情无牵合,当为最胜。摩诘似之,而才小不逮。少陵强力宏蓄,开合排荡,然不无利钝。馀子纷纷,未易悉数也。
诗镜总论
沈佺期吞吐含芳,安详合度,亭亭整整,喁喁叮叮,觉其句自能言,字自能语,品之所以为美。苏、李法有馀闲,材之不逮远矣。
《诗源辨体》
初唐七言古,自王、卢、骆再进而为沈、宋二公,宋、沈调虽渐纯,语虽渐畅,而旧习未除。……然析而论之,沈气为促,宋实胜之。
《诗源辨体》
七言古,沈如“水晶帘外金波下,云母窗前银汉回”、“燕姬彩帐芙蓉色,秦子金炉兰麝香”、“灯华灼灿九衢映、香气氤氲百和然”、“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让镜台”、“玳瑁筵中别作春,琅玕窗里翻成昼”等句,偶偭极工,语皆富丽,与王、卢、骆相类者也。
《诗源辨体》
五言自王、杨、卢、骆,又进而为沈、宋二公,沈、宋才力既大,造诣始纯,故其体尽整栗,语多雄丽,而气象风格大备,为律诗正宗。或问:以入录观沈宋五言律,制作实工,而后人独推盛唐,何耶?曰:盛唐五言律入圣者,虽人止数篇,然化机流行,在在而是。沈宋制作虽工,而化机尚浅,此升堂、入室之分也。
《唐律消夏录》
沈、宋工力悉敌,确是对手。其高妙不及射洪,遒密不及必简,然闲情别绪,句剪字裁,已极文人之致。若沈虽沉切处时有轩豁,宋虽显露处更觉粘滞,此则两人心地中事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古称沈为靡丽,今观之,乃见朴厚耳。……然朴厚自是初唐风气,不足矜,当取其厚中带动,朴而特警者。如《芳树》、《和赵麟台元志春情》、《叹狱中无燕》、《和元万顷临池玩月》,最其振拔。
《载酒园诗话又编》
长律至沈而工,较杜、宋实为严整。然唯“卢家少妇”篇首尾温丽,馀亦中联警耳。结语多平熟,易开人浅率一路,若从此入手,恐不高。
围炉诗话
沈、宋诸公七律之高华典重,以应制故,然非诸诗皆然,而可立为初唐之体也?
《唐诗英华》
七律肇自唐初,工于沈、宋,浸淫渐盛,率务高华。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陈德公先生曰:沈、宋上接六代,下开盛唐,进绮丽而益工,运便妍而极秀。音韵吐含,温婉不迫;姿态流媚,生溢行间。王、岑由此准绳,钱、刘亦共嗣续。唐代正音,端在是尔。济南止拔华亮,不录尖新,所谓崇雅味于生致者欤?
《石州诗话》
沈、宋律句匀整,格自不高。杼山目以“射雕手”,当指字句精巧胜人耳。
《石州诗话》
沈、宋应制诸作,精丽不待言,而尤在运以流宕之气。此元自六朝风度变来,所以非后来试帖所能几及也。
三唐诗品
其源亦出谢、沈,植骨清隐,舒芬华秀,在考功之亚,名并当时。律体特取风神,开盛唐之派。

人物简介

维基
沈佺期(1608年—1682年),字云右,号复斋,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人,明末政治人物。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举人,次年联捷进士,授吏部郎中。明亡后绝意仕进。永历元年(1647年),郑鸿逵与郑成功于福建泉州的桃花山会师。沈佺期与乡绅林桥升、郭符甲、诸葛斌举兵响应,十八年(1664年)退守铜山,来到台湾。郑成功礼遇之,被尊称为「中丞」。沈佺期曾与陈士京、张煌言、徐孚远、卢若腾、曹从龙六人一同组成“海外几社”,诗词唱和。以医药济人,被称为「台湾医祖」,民间传有图画《沈中丞悬壶问世》。三十六年(1682年)秋卒。延平郡王祠有供奉其牌位。
《国语辞典》:沈佺期  拼音:shěn quán qí
人名。字云卿,生年不详,约卒于玄宗开元初。唐相州内黄人(今河南省),高宗上元间进士,武后时任修文馆学士,工五言诗,辞情靡丽,与宋之问齐名,时号「沈宋」。有文集十卷传于世。
《漢語大詞典》:沈宋
唐 诗人 沈佺期 、 宋之问 的并称。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 阴 何 尚清省, 沉 宋 歘联翩。”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 西汉 五言,三变而为歌行,四变而为 沉 宋 。” 清 赵翼 瓯北诗话·七言律:“ 唐 初 沉 宋 诸人益讲求声病,於是五七律遂成一定格式。”
《漢語大詞典》:参迹(參迹)
继迹。犹言步后尘。 汉 蔡邕 《释诲》:“僕不能参迹於若人,故抱璞而优游。” 唐 沈佺期 有《和户部岑尚书参迹枢揆》诗。 清 宋大樽 《茗香诗论》:“饮,诗人之通趣也,奈参迹者殊多矣。”
分類:沈佺期
《国语辞典》:卢家少妇(卢家少妇)  拼音:lú jiā shào fù
语本《乐府诗集。卷八五。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郎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后引为少妇代称。唐。沈佺期〈古意呈乔补阙知之〉诗:「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漢語大詞典》:沈宋体(沈宋體)
指 唐 沈佺期 、 宋之问 所作的诗体。诗自 汉 季以迄六朝,格调屡变, 沈约 、 庾信 音韵婉谐,属对精密;至 佺期 、 之问 益以靡丽,学者宗之,称为 沉 宋 体。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以人而论,则有 沉 宋 体。”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体上:“ 沉 宋 体, 佺期 、 之问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