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4,分2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挽西江苏涸辙
词典
江苏
江苏省
分类词汇
西山
洞庭
扬州
金陵
北山
会稽
西园
吴越
曲江
寒山
建康
钟山
典故
借斗水
  
失水鲋
 
委辙
 
守穷辙
 
慰穷鳞
 
挽西江苏涸辙
 
斗升水
  
望斗升
  
枯辙
   
槁鲍肆
 
波臣守辙
 
泥辙
 
活枯鱼
 
活穷鳞
        
涸鳞去辙
 
渴一泓
 
煦辙
 
监河贷粟
  
穷辙鲋
  
索枯鱼
   
庄周贷粟
 
西来斗水
 
西江水
 
西江水救鱼
 
西江润
 
贷监河粟
 
辙中枯
 
辙中鱼
 
辙中鳞
  
辙鲋忧
 
辙鲋涸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集释》卷九上〈杂篇·外物〉~924~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简释

斗升水:喻急需的济助。唐刘禹锡《送张盥赴举》:“乞取斗升水,因之云汉津。”

涸鱼:喻处境困窘或相互救助。唐白居易《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倦鸟得茂树,涸鱼返清源。”

涸鲋:喻指处境艰难或无益之助。唐沈全期《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少宽穷涸鲍,犹悯触藩羝。”


例句

石枯山木焦,鳞穷水泉涸。 刘长卿 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乃呈王员外

持法不须张密网,恩波自解惜枯鳞。 刘长卿 狱中闻收东京有赦

笼禽得高巢,辙鲋还层澜。 孟郊 新卜清罗幽居奉献陆大夫

枯鳞易为水,贫士易为施。 孟郊 赠主人

舍予在泥辙,飘迹上云津。 孟郊 赠李观

北海樽留客,西江水救鱼。 张南史 早春书事奉寄中书李舍人

省郎门似龙门峻,应借风雷变涸鳞。 张蠙 投所知

弃杖枯还植,穷鳞涸更浮。 张说 喜度岭

已呼断雁归行里,全胜枯鳞在辙中。 方干 别从兄郜

无事坐悲苦,块然涸辙鱼。 李白 拟古十二首之五

涸辙思流水,浮云失旧居。 李白 江夏使君叔度上赠中郎中

莫持西江水,空许东溟臣。 李白 赠友人三首之三

涸鱼思雨润,僵燕望雷苏。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

失计抛鱼艇,何门化涸鳞。 杜牧 书事

真成穷辙鲋,或似丧家狗。 杜甫 奉赠李八丈判官

监河受贷粟,一起辙中鳞。 杜甫 奉赠肖二十使君

早发云台杖,恩波起涸鳞。 杜甫 江陵望幸

少宽穷涸鲋,犹悯触藩羝。 沈佺期 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

穷鳞遂蹭蹬,夙昔事罕存。 独孤及 丙戌岁正月出洛阳书怀

涸鱼久失风波势,枯草曾沾雨露恩。 白居易 江南遇天宝乐叟

倦鸟得茂树,涸鱼返清源。 白居易 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

几时裁尺素,沧海有枯鳞。 窦牟 送东光吕少府之官连帅奏授

便应酬倚注,何处话穷鳞。 罗隐 投寄韦右丞

宦名随落叶,生事感枯鱼。 钱起 罢官后酬元校书见赠

他日感恩惭未报,举家犹似涸池鱼。 韩翃 寄令狐尚书

涸鳞去辙还游海,幽禽释网便翔空。 骆宾王 畴昔篇

出笼穷短翮,委辙涸枯鳞。 骆宾王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涸鳞惊照辙,坠羽怯虚弯。 骆宾王 途中有怀

《高级汉语词典》:江苏  拼音:jiāng sū
中国东部经济文化发达的省。在长江、淮河下游,东临黄海。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6052万(1982),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地势低平,气候温和湿润,农业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一直居全国前列。铁路、水运、公路发达。工业发达,手工业种类繁多。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省份之一
分类:江苏
《國語辭典》:江苏省(江蘇省)  拼音:jiāng sū shěng
省名。清代初置江苏省,是以江宁、苏州二府的首字得名,民国后沿用之。位于长江下游,东濒黄海、东海,并与山东、安徽、浙江、河南为邻。气候四季分明,雨量丰沛,河湖交错,渔业发达,交通便利。农产以稻为主,以小麦、高粱、花生、棉花、桑蚕等为副。亦是主要盐场之一。省会为镇江市。简称为「苏」。
《漢語大詞典》: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选·李密〈陈情事表〉:“但以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扬雄 《反骚》:“临 汨罗 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李白 《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杜甫 《野望》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國語辭典》:西山饿夫(西山餓夫)  拼音:xī shān è fū
商朝末年,孤竹君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二人闻西伯昌善养老而逃至周。值武王伐商,二人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饿死。见《史记。卷六一。伯夷传》。后以西山饿夫代指伯夷、叔齐。《梁书。卷四○。刘显传》:「之遴尝闻,夷、叔、柳惠,不逢仲尼一言,则西山饿夫,东国黜士,名岂施于后世。」唐。刘轲 重与陆宾虞书:「不然,则东国绌臣,西山饿夫,微仲尼,何伤为展季、伯夷矣。」
分類:伯夷叔齐
《國語辭典》:洞庭  拼音:dòng tíng
1.广大的庭宇。指天地。《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唐。成玄英。疏:「洞庭之野,天地之间,非太洞之洞庭也。」
2.湖泊名:(1)在今湖南省北部。参见「洞庭湖」条。(2)太湖的旧称。参见「太湖」条。
《國語辭典》:洞庭湖  拼音:dòng tíng hú
湖泊名。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的南侧,纳湘、资、沅、澧四水,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与长江相通,而在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夏季洪水期间湖面较大,冬季则湖面缩小,具有调节长江水量的作用。为淡水养殖渔业的重要地区之一。
《國語辭典》:太湖  拼音:tài hú
湖泊名。跨江苏、浙江两省,面积约二千四百平方公里,湖水东溢为黄浦、吴淞诸水,分注于长江。濒湖土壤肥沃,是江、浙间的重要农作地带。旧称为「洞庭」、「震泽」。
分類:太湖震泽
《国语辞典》:扬州(扬州)  拼音:yáng zhōu
1.古九州之一。今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属之。也称为「维扬」。
2.周汉以来,各朝皆置扬州,其地愈后愈狭,治所亦屡有迁易。东汉扬州治合肥,三国吴移治建业,隋改为江都郡,治江都,在今江苏江都县地。由于漕运、盐法的关系,由隋唐至明清,其地繁华冠于全国,后漕运废,盐法改,始渐衰落。也称为「维扬」。
《國語辭典》:金陵  拼音:jīn líng
地名。即今南京市及江宁县地。战国楚时为金陵邑,秦时称秣陵,三国吴建都于此,改名建业。唐时称升州,南唐建西都,改为江宁府,宋时又改为建康府。明初定都于此,称应天府,清时改为江宁府。
《國語辭典》:北山  拼音:běi shān
1.北面的山。《诗经。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台,北山有莱。」
2.钟山的别名。参见「钟山」条。
3.北邙山的别名。参见「北邙山」条。
4.八公山的别名。参见「八公山」条。
5.《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北山,大夫刺幽王也。」或以为劳于王事而不得养其父母者所作的诗。首章二句为:「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國語辭典》:会稽(會稽)  拼音:guì jī
1.地名。浙江省旧县名,今与山阴县合并为绍兴县。
2.山名。位于浙江省绍兴县东南。参见「会稽山」条。
《漢語大詞典》:西园(西園)
(1).园林名。 汉 上林苑 的别名。文选·张衡〈东京赋〉:“岁维仲冬,大閲 西园 ,虞人掌焉,先期戒事。” 薛综 注:“ 西园 , 上林苑 也。”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四年:“帝著商贾服,从之饮宴为乐。又於 西园 弄狗,著进贤冠,带綬。”
(2).园林名。在 河南省 临漳县 邺县 旧治北,传为 曹操 所建。 三国 魏 曹植 《公宴诗》:“清夜游 西园 ,飞盖相追随。” 唐 张说 《邺都引》:“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 西园 明月在。”
(3).园林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 明 代始建。其罗汉堂有五百罗汉像,姿态各殊,为 清 代泥塑杰作。
(4).园林名。在 湖北省 武昌县 西。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辛酉, 纶 集其麾下於 西园 。”
《國語辭典》:吴越(吳越)  拼音:wú yuè
1.朝代名。(西元907~978)五代时十国之一,钱镠所建。在今浙江全省及江苏省西南部、福建省东北部之地,至其孙俶纳土归宋。凡三世五主,八十四年。
2.春秋时吴国与越国的合称。
《國語辭典》:曲江  拼音:qū jiāng
钱塘江的别名。参见「钱塘江」条。
《國語辭典》:曲江池  拼音:qū jiāng chí
杂剧名。元石君宝作,内容演述郑元和曲江遇李亚仙的故事。由唐人白行简的传奇小说《李娃传》点染而成。
《國語辭典》:寒山  拼音:hán shān
1.冷落寂静的山。唐。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2.人名。唐代高僧,喜好吟诗唱偈,与国清寺僧拾得交友。诗风不拘格律,自然通俗。有诗三百馀首,后人辑为《寒山子诗集》。也称为「寒山子」。
《國語辭典》:寒山子  拼音:hán shān zǐ
唐代高僧寒山的字号。参见「寒山」条。
《国语辞典》:建康  拼音:jiàn kāng
1.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江宁县南。东晋改建业县为建康,隋又改称江宁。
2.东汉顺帝的年号。(西元144)
《國語辭典》:钟山(鍾山)  拼音:zhōng shān
1.山名。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东西长约七公里,南北宽约三公里。多紫红色砂页岩、石英砾岩、石英岩。名胜古迹有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等。也称为「北山」、「紫金山」。
2.县名。参见「钟山县」条。
《漢語大詞典》:失水鱼(失水魚)
离水之鱼。喻处于困境的人。 唐 元稹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诗之四:“飢摇困尾丧家狗,热暴枯鳞失水鱼。”
分類:水之困境
《漢語大詞典》:斗水
少量之水,亦喻指少量的资助。语出庄子·外物:“﹝鮒鱼﹞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北魏 李骞 《赠亲友》诗:“ 监河 爱斗水, 苏子 惜餘明。” 唐 孟郊 《赠主人》诗:“斗水泻大海,不如泻枯池。”《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但愿捐斗水,而活涸辙之枯,下壶飧而救翳桑之饿。”
分類:少量资助
《漢語大詞典》:东溟臣(東溟臣)
庄子·外物:“ 周 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 顾视车辙中,有鮒鱼焉。 周 问之曰:‘鮒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 曰:‘诺。我且南游 吴 越 之王,激 西江 之水而迎子,可乎?’”后因以“东溟臣”比喻陷入困境亟待解救之人。 唐 李白 《赠友人》诗之三:“莫持 西江 水,空许东溟臣。”
《國語辭典》:枯鱼(枯魚)  拼音:kū yú
乾鱼。《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枯鱼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有饥色。」《文选。应璩。百一诗》:「田家无所有,酌醴焚枯鱼。」
《國語辭典》:枯鱼之肆(枯魚之肆)  拼音:kū yú zhī sì
卖乾鱼的市场。《庄子。外物》:「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比喻处于困境。唐。元稹《莺莺传〉:「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
分類:困境绝境
《漢語大詞典》:枯鳞(枯鱗)
枯鱼。亦喻处于困境者。《隋书·儒林传·王孝籍》:“伏惟明尚书公动哀矜之色,开宽裕之怀。咳唾足以活枯鳞,吹嘘可用飞穷羽。” 唐 刘长卿 《狱中闻收东京有赦》诗:“持法不须张密网,恩波自解惜枯鳞。”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生离》:“东风殢得红颜瘦,枯鳞望断西江口,雨惨云愁咽 楚 謳。”
分類:困境
《漢語大詞典》:涸辙(涸轍)
(1).比喻穷困的境地。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宋 司马光 《西台诗二十四韵》:“涸辙犹蒙润,寒灰免附炎。” 明 张煌言 《长鲸行》:“跳梁寧復昔睚眦,涸辙应怜旧饕餮。” 叶圣陶 《穷愁》:“岂久处涸辙,贪鄙渐萌,乃欲为此一掷,以冀非分耶?”参见“ 涸辙之鮒 ”。
(2).犹搁浅。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海兽》:“海潮退后,有一兽涸辙沙滩,长八尺餘,色纯黑,毛如海虎。”
《國語辭典》:涸辙之鲋(涸轍之鮒)  拼音:hé chè zhī fù
辙,车轮辗地所留下的痕迹。鲋,鲫鱼。在乾枯车辙中的鲫鱼所需要的只是斗升的水,如果拖延时间远去西江取水,则不过是空口白话,无法解决问题。典出《庄子。外物》。后比喻陷处困境,急需救援的人或物。宋。苏轼 乞开杭州西湖状:「若一旦堙塞,使蛟龙鱼鳖,同为涸辙之鲋,臣子坐观,亦何心哉?」也作「涸辙枯鱼」、「涸辙穷鳞」、「涸辙穷鱼」、「涸辙之枯」、「涸辙之鱼」。
分類:鲋鱼
《國語辭典》:涸辙之鲋(涸轍之鮒)  拼音:hé chè zhī fù
辙,车轮辗地所留下的痕迹。鲋,鲫鱼。在乾枯车辙中的鲫鱼所需要的只是斗升的水,如果拖延时间远去西江取水,则不过是空口白话,无法解决问题。典出《庄子。外物》。后比喻陷处困境,急需救援的人或物。宋。苏轼 乞开杭州西湖状:「若一旦堙塞,使蛟龙鱼鳖,同为涸辙之鲋,臣子坐观,亦何心哉?」也作「涸辙枯鱼」、「涸辙穷鳞」、「涸辙穷鱼」、「涸辙之枯」、「涸辙之鱼」。
分類:鲋鱼
《漢語大詞典》:涸辙鱼(涸轍魚)
同“ 涸辙之鮒 ”。 唐 王绩 《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诗:“尔为背风鸟,我为涸辙鱼。” 清 林昌彝 《市价行》:“力拔涸辙鱼,哀矜出肺腑。”亦作“ 涸辙枯鱼 ”。 明张景《飞丸记·怜儒脱难》:“吹嘘一点灵犀热,涸辙枯鱼沐浩波。”
《漢語大詞典》:涸辙鲋(涸轍鮒)
见“ 涸辙之鮒 ”。
《國語辭典》:涸辙之鲋(涸轍之鮒)  拼音:hé chè zhī fù
辙,车轮辗地所留下的痕迹。鲋,鲫鱼。在乾枯车辙中的鲫鱼所需要的只是斗升的水,如果拖延时间远去西江取水,则不过是空口白话,无法解决问题。典出《庄子。外物》。后比喻陷处困境,急需救援的人或物。宋。苏轼 乞开杭州西湖状:「若一旦堙塞,使蛟龙鱼鳖,同为涸辙之鲋,臣子坐观,亦何心哉?」也作「涸辙枯鱼」、「涸辙穷鳞」、「涸辙穷鱼」、「涸辙之枯」、「涸辙之鱼」。
分類:鲋鱼
《漢語大詞典》:涸鱼(涸魚)
“涸辙鱼”的略语。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 权 ( 孙权 )若涸鱼,乾腊矫鳞。”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涸鱼思雨润,僵燕望雷苏。” 清 刘光第 《美酒行》:“涸鱼久失水,微雨岂苏将。”参见“ 涸辙鱼 ”。
《漢語大詞典》:涸辙鱼(涸轍魚)
同“ 涸辙之鮒 ”。 唐 王绩 《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诗:“尔为背风鸟,我为涸辙鱼。” 清 林昌彝 《市价行》:“力拔涸辙鱼,哀矜出肺腑。”亦作“ 涸辙枯鱼 ”。 明张景《飞丸记·怜儒脱难》:“吹嘘一点灵犀热,涸辙枯鱼沐浩波。”
《國語辭典》:涸鲋(涸鮒)  拼音:hé fù
比喻处于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参见「涸辙之鲋」条。北周。庾信〈拟咏怀〉诗二七首之一:「涸鲋常思水,惊飞每失林。」
《國語辭典》:涸辙之鲋(涸轍之鮒)  拼音:hé chè zhī fù
辙,车轮辗地所留下的痕迹。鲋,鲫鱼。在乾枯车辙中的鲫鱼所需要的只是斗升的水,如果拖延时间远去西江取水,则不过是空口白话,无法解决问题。典出《庄子。外物》。后比喻陷处困境,急需救援的人或物。宋。苏轼 乞开杭州西湖状:「若一旦堙塞,使蛟龙鱼鳖,同为涸辙之鲋,臣子坐观,亦何心哉?」也作「涸辙枯鱼」、「涸辙穷鳞」、「涸辙穷鱼」、「涸辙之枯」、「涸辙之鱼」。
分類:鲋鱼
《漢語大詞典》:涸鳞(涸鱗)
同“ 涸辙之鮒 ”。 唐 骆宾王 《畴昔篇》:“涸鳞去辙还游海,幽禽释网便翔空。” 唐 杜牧 《书事》诗:“失计抛渔艇,何门化涸鳞。” 明 杨慎 《高泉临行再赋此以别》诗:“鎩羽涸鳞去安所,翾飞川咏几时同。”
《漢語大詞典》:穷辙(窮轍)
(1).困顿途穷。
(2).犹涸辙。比喻穷困的处境。 唐 唐彦谦 《送樊琯司业归朝》诗:“贱子悲穷辙,当年亦擅场。”
《漢語大詞典》:穷鳞(窮鱗)
失水之鱼。比喻处在困境的人。 唐 柳宗元 《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诗:“好音怜鎩羽,濡沫慰穷鳞。” 宋 陈师道 《寄单州张朝请》诗:“闻説监河收贷粟,定倾东海活穷鳞。”
《漢語大詞典》:肆鳞(肆鱗)
指放纵的蛟龙。 唐 孟郊 《寄陕府邓给事》诗:“病书凭昼目,驛信寄宵鞭,疾诉将何諭,肆鳞今倒悬。”
分類:放纵蛟龙
《漢語大詞典》:卧辙(卧轍)
东汉 侯霸 为 淮阳 太守,征入都,百姓号哭遮使车,卧于辙中,乞留 霸 一年。见《后汉书·侯霸传》。后常用为挽留去职官吏的典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三年,解 丹阳 尹,领太子少傅,餘悉如故。掛服捐驹,前良取则;卧辙弃子,后予胥怨。”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解龟踰卧辙,遣骑觅扁舟。” 元 柯丹丘 《荆钗记·民戴》:“卧辙攀鞍无计策,离歌别酒众难忘。”
《國語辭典》:辙鲋(轍鮒)  拼音:chè fù
困在乾涸车辙中的鱼。典出《庄子。外物》。比喻身陷困境。唐。杜甫〈奉赠李八丈判官曛〉诗:「真成穷辙鲋,或似丧家狗。」
分類: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