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若还(若还)  拼音:ruò huán
如果仍旧。唐。许岷〈木兰花。江南日暖芭蕉展〉词:「若还猜妾倩人书,误了平生多少事。」《西游记》第一回:「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还得了好处,决不忘你指引之恩。」
《国语辞典》:采茶(采茶)  拼音:cǎi chá
1.采摘茶叶。如:「小时候常在半山腰里帮著家人采茶,现在却连茶园也难得见到。」
2.流行于江南各省的一种地方戏剧。参见「采茶戏」条。
《國語辭典》:两江(兩江)  拼音:liǎng jiāng
清代对江南和江西两省的合称。其地域包括今之江苏、安徽、江西三省。
《漢語大詞典》:南河
(1).古代称 黄河 自今 潼关 以下由西向东流的一段为 南河 。书·禹贡:“浮于 江 沱 潜 汉 ,逾于 洛 ,至于 南河 。”史记·五帝纪:“ 舜 让辟 丹朱 於 南河 之南。” 张守节 正义:“ 河 在 尧 都之南,故曰 南河 。《禹贡》‘至于 南河 是也。’” 唐 张说 《喜度岭》诗:“ 东汉 兴 唐 历, 南河 復 禹 谋。”
(2). 清 以前 黄河 自今 内蒙古 巴彦高勒镇 以下分为南北二支,南支即今 黄河 正流,当时为支流,称为 南河 。参见“ 北河 ”。
(3). 清 雍正 七年(1729年)改河道总督为 江南 河道总督,掌管防治 江南 (今 江苏 、 安徽 两省)境内的 黄河 、 运河 、 洪泽湖 、 海口 等。时称总督为 南河 总督,所管理诸河为 南河 。参见“ 北河 ”、“ 东河 ”。
(4).星名。属井宿,共三星。晋书·天文志:“南河、北河各三星,夹东井。”参见“ 北河 ”。
《國語辭典》:北河  拼音:běi hé
河川名。黄河流至河套,在阴山南麓分为南、北二河,北边的称为「北河」。
《漢語大詞典》:二江
(1).指 四川 境内之 郫江 、 流江 。史记·河渠书:“ 蜀 守 冰 凿 离碓 ,辟 沫水 之害,穿二江 成都 之中。” 张守节 正义引 任豫 《益州记》:“二江者, 郫江 、 流江 也。” 晋 左思 《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抗 峨眉 之重阻。” 唐 杜甫 《大雨》诗:“三日无行人,二江声怒号。”
(2).借指 成都 一带。隋书·于文仲传:“ 王谦 窃居二江,叛换 三蜀 。” 前蜀 杜光庭 《自到仙都山醮词》:“ 蜀王 扶天茂绩,命世雄姿,八国二江,早列封圻之内; 黔 城 楚 硤,皆归陶冶之中。”
(3).相当于 北宋 的 江南东路 与 江南西路 。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一:“ 霸祖 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4). 四川 宜昌 段 长江 中有 葛洲坝 和 西坝 两个洲,将 长江 分成三条水流,即大江、二江和三江。二江介于两洲之间。
《漢語大詞典》:平米
(1). 明 中叶以后 江南 征收田赋的计税单位。参见“ 平米法 ”。
(2).按公平合理的价格出售的米粮。 孙中山 《革命成功全赖宣传主义》:“革命没有成功以前, 广东 人有一句俗话……就是‘革命成功,我们大家有平米吃’。这句是很有道理的,因为革命成功了,如果实行民生主义,国民真是有平米吃。”
(3).指平方米。
《漢語大詞典》:平米法
明 中叶以后在 江南 实行的田赋征收的改革办法。 宣德 八年(公元1433年),针对 江南 田赋奇重,负担不均的现象, 江南 巡抚 周忱 创平米法,沿袭至 清 。其法将正米及耗米合计,科则重的加耗少,科则轻的加耗多,据此规定平米则例,再以平米则例算出应征米粮和银两数额。 清 冯桂芬 《与赵抚部书》:“ 明 史载 周文襄 抚 江南 ,召父老问逋税故,皆言豪户不肯加耗并征之细民,乃创为平米法,出耗必均。”
《漢語大詞典》:南馆(南館)
(1).南边的客舍。泛指接待宾客的处所。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驰骋北场,旅食南馆。” 南朝 梁简文帝 《答定襄侯饷卧簟书》:“三伏餘炎,九折成用,便可旅食南馆,高卧北窗。” 隋 孙万寿 《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诗:“旅食南馆中,飞盖西园里。” 唐 韩愈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月台》:“南馆城阴阔,东湖水气多。”
(2).南边的官舍;南边的屋舍。 南朝 陈 江总 《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诗:“北宫命簫鼓,南馆列旌麾。” 唐 白居易 《樟亭双樱树》诗:“南馆西轩两树樱,春条长足夏阴成。”
(3).按江南风味做饭菜的饭馆。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八:“ 罗歪嘴 道:‘不吃这个,我们歇一会吃南馆去。’”原书注:“南馆是南方馆子的省文,表明它是江南派头。”
《漢語大詞典》:复社(復社)
明 末 江南 士大夫主张改良政治的文学结社之一。 明 天启 时 江 南 张溥 、 陈贞慧 等初结应社, 崇祯 六年又集合南北文社中人,会于 苏州 虎丘 ,取兴复绝学之义,成立复社,继东林党之后,以讲学批评时政。 南明 弘光 时,屡受 马士英 、 阮大鋮 的迫害。 清 军南下,复社主要人物 吴应箕 、 陈子龙 等参加抗 清 ,殉难。 顺治 九年,复社被 清 政府取缔解散。
《國語辭典》:入宅  拼音:rù zhái
搬入新宅。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一。暖屋》:「今之入宅与迁居者,邻里醵金治具,过主人饮,谓曰暖屋,或曰暖房。」
分類:新居江南
《漢語大詞典》:小熟
(1).似乎相识。 清 赵绍祖 《宿田家书所见》诗:“向客索主人,復讶面小熟。”
(2).今江南称夏收为小熟。
《漢語大詞典》:竹叶舟(竹葉舟)
唐 李玫 《异闻实录》载: 江南 人 陈季卿 游 长安 ,十年不归。一日于 青龙寺 访僧不遇,见壁间有寰瀛图,叹曰:“得此径归,不悔无成。”旁有一翁笑曰:“此何难。”乃折阶前竹叶,置图上 渭水 中,谓 陈 曰:“注目於此,如愿矣。” 陈 熟视之,恍然登舟,至家团聚。待复返 青龙寺 ,山翁尚拥褐而坐。后用为送人归里的典实。 宋 范成大 《重送伯卿》诗:“故人竹叶舟,岁晚梦漂泊。”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 陈季卿 云]恰纔是一片竹叶儿,黏在壁上怎么就变成一隻船,可也奇怪。”
《國語辭典》:南闱(南闈)  拼音:nán wéi
1.明、清科举制度时,称江南举行的乡试为「南闱」。于北方顺天府举行的乡试为「北闱」。
2.向南的门户。南朝梁。沈约〈直学省愁卧〉诗:「秋风吹广陌,萧瑟入南闱」
《漢語大詞典》:吴体(吴體)
诗体之一种。语言通俗,取譬浅俚,有江南民歌风味,故称。 唐 杜甫 《愁》诗题下自注:“强戏为 吴 体。” 仇兆鳌 注引 黄生 曰:“ 皮 陆 集中亦有 吴 体诗,乃当时俚俗为此体耳。诗流不屑效之。 杜公 篇什既众,时出变调;凡集中拗律,皆属此体。” 宋 王观国 学林·大刀:“古乐府所载,如《藁砧》诗者数篇,其取譬皆浅俚,故撰诗者不显姓名,后人但以古诗称之。 江 右又谓之风人诗,有‘围棋烧败袄,看子故依然’之句。围棋者,看子也;烧败袄者,故衣然也。 鲍明远 诸集中亦有二篇,谓之 吴 体。盖自《雅》《颂》不作,迄於 魏 晋 南北朝 以来,浮靡愈甚,始有为此态者;悉取閭阎鄙媟之语,比类而为之。”按今本《鲍参军集》题作“吴歌”。
《國語辭典》:侨人(僑人)  拼音:qiáo rén
1.寄居异地的人。东晋偏安江左,百姓南奔者称为「侨人」。《隋书。卷二四。食货志》:「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也称为「侨士」。
2.踩高蹻的人。见《列子。说符》晋。张湛注。
《國語辭典》:枪仗手(槍仗手)  拼音:qiāng zhàng shǒu
宋代福建路与江南西路的乡兵中,使用枪的兵士。《宋史。卷一九一。兵志五》:「天下步兵之精,无如福建枪仗手,出入轻捷,驭得其术,一可当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