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收江南
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用在双调套曲内。 明 清 传奇用此曲时,往往略有变化。
《国语辞典》:江南机器制造局(江南机器制造局)  拼音:jiāng nán jī qì zhì zào jú
清同治四年(西元1865),由曾国藩、李鸿章等在上海所创设的机构。专门制造新式船炮,并附设翻译馆,翻译西书。
《国语辞典》:哀江南赋(哀江南赋)  拼音:āi jiāng nán fù
文章名。北周庾信哀悼梁亡而作。信以梁人留仕北周,多思乡之情,故为赋以致意。梁都为昔时楚地,因此本《楚辞。宋玉。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语为赋名。其中文情哀感,为世传诵。
《国语辞典》:大江南北  拼音:dà jiāng nán běi
大江,长江。「大江南北」指天下各地。《儒林外史》第三一回:「我所以一见就问这两个人,两个人都是大江南北有名的。」
《国语辞典》:江南河  拼音:jiāng nán hé
运河名。为隋代所开凿的五条运河之一。由长江到杭州,衔接长江与钱塘江,是今江南运河的前身。
《漢語大詞典》:塞上江南
见“ 塞北江南 ”。
《漢語大詞典》:塞北江南
原指古 凉州 治内 贺兰山 一带。后泛指塞外富庶之地。 唐 韦蟾 《送卢潘尚书之灵武》诗:“ 贺兰山 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叶圣陶 《坝上一天》:“我们这一回参观访问,常常听见‘塞上江南’的说法,常常看见‘塞上江南’的字样。”
《漢語大詞典》:塞北江南
原指古 凉州 治内 贺兰山 一带。后泛指塞外富庶之地。 唐 韦蟾 《送卢潘尚书之灵武》诗:“ 贺兰山 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叶圣陶 《坝上一天》:“我们这一回参观访问,常常听见‘塞上江南’的说法,常常看见‘塞上江南’的字样。”
《分类字锦》:江南春水
见上注
分类:绮绫
《漢語大詞典》:江南七子
清 王昶 、 王鸣盛 、 吴泰来 、 钱大昕 、 赵文哲 、 曹仁虎 、 黄文莲 七人, 乾隆 间以诗文著称,因皆 江苏 人,时称“江南七子”。也称“吴中七子”。
分類:钱大昕
《漢語大詞典》:江南三绝(江南三絶)
指 皖南 三大名产--宣纸、徽墨、歙砚。 清 姚鼐 《论墨绝句》之一:“笔法而今论篆画, 江 南三絶自当年。”
《分类字锦》:江南水寺
李郢 中元日诗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阑边见月娥。
《国语辞典》:逢君  拼音:féng jūn
1.迎合意旨。《孟子。告子下》:「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2.遇到。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國語辭典》:大书(大書)  拼音:dà shū
1.民间说唱艺术中一种说书。以说历史演义、英雄战争、扑刀赶棒之类的故事为主。与有说有唱、敷衍烟花粉黛、儿女私情的小书相对。
2.以大字书写。
3.特别记载或书写。如:「大书特书」。
《國語辭典》:南京  拼音:nán jīng
1.地名。位在江苏省西南部。东有钟山,西、北临长江,依山面水,中间为秦淮河和长江的冲积平原,形势险要。战国时称为「金陵」,三国时吴国于此建都,改称为「建业」。后东晋、宋、齐、梁、陈皆以南京为首都,改称为「建康」。至明太祖又在此建都,称为「应天府」。后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应天府为南京,为「南京」名称的由来。
2.城市名。参见「南京市」条。
《漢語大詞典》:十道
(1).指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的十个方面。尚书大传卷一下:“五作十道,孝力为右。” 郑玄 注:“十道,谓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恭、夫和、妻柔、姑慈、妇听者也。”
(2).十个行政区域。 唐 贞观 初,分全国为 关内 、 河南 、 河东 、 河北 、 山南 、 淮南 、 江南 、 陇右 、 剑南 、 岭南 等十道。
(3).十个行政区域。 元 代 江南 行台所辖十道: 江东 建康道 、 江西 湖东道 、 江南 浙西道 、 浙东 海右道 、 江南 湖北道 、 岭北 湖南道 、 岭南 广西道 、 海北 广东道 、 海北 海南道 、 福建 闽海道 。参阅元史·百官志二
(4).即十善。不犯十恶。见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