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风格(風格)  拼音:fēng gé
1.丰韵、风流。《聊斋志异。卷二。巧娘》:「年约五十馀,犹风格。」《花月痕》第七回:「曼云姓张氏,字彩波,年十九岁,代北人。风格虽不及梧仙,而风鬟雾鬓,妙丽天然。」
2.文学或美术作品中,充分表现作者才性或时代特性而形成的艺术格式。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议对》:「亦各有美,风格存焉。」明。李东阳〈七骏图〉:「谁哉画此七骏图,风格虽同毛骨殊。」
《國語辭典》:气概(氣概)  拼音:qì gài
1.气节。《魏书。卷七○。李神传。史臣曰》:「李神据危城,当大难,其气概亦足称焉。」
2.气派。《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回:「在京中往来拜客,好不气概。」《文明小史》第二七回:「济川见这里气概不凡,倒要看他是何官职。」
3.气焰。《红楼梦》第七九回:「自此更加一倍小心,不免气概又矮了半截下来。」
4.气度。《三国演义》第四二回:「曹操见了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
《漢語大詞典》:心魄
气魄;胸怀。 唐 李白 《赤壁歌送别》:“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袁鹰 《悲欢·不灭的诗魂》:“在当时,确实是呼风雨,挟雷电,撼人心魄的。”
分類:气魄胸怀
《國語辭典》:气量(氣量)  拼音:qì liang
度量。北周。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风神内照,气量深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此非下贱之相,况且气量宽洪,立心忠厚,他日必有好处。」
《漢語大詞典》:休休
嘘气声。休,通“ 咻 ”。太平广记卷九引神仙传:“﹝太守﹞见 先 熟卧於雪下,颜色赫然,气息休休,如盛暑醉卧。”
《國語辭典》:才气(才氣)  拼音:cái qì
表现于外面的才能或才思。《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文明小史》第一四回:「三位老弟才气很大,我有点羁束不下,不如府上另请高明罢。」
《國語辭典》:豪俊  拼音:háo jùn
才智勇力出类拔萃的人物。《汉书。卷五一。贾山传》:「文王之时,豪俊之士皆得竭其智,刍荛采薪之人皆得尽其力,此周之所以兴也。」《文选。贾谊。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也作「豪隽」。
《漢語大詞典》:气雄(氣雄)
气魄雄健。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忌戒》:“陛下必欲灭四夷,威海内,莫若武臣,武臣莫若蕃将,夫蕃将生而气雄,少养马上,长於阵敌,此天性然也。” 唐 杜淹 《寒食斗鸡应秦王教》诗:“顾敌知心勇,先鸣觉气雄。”
分類:气魄雄健
《漢語大詞典》:精魄
(1).精神魂魄。 汉 徐干 中论·夭寿:“夫形体者人之精魄也,德义令闻者人之荣华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受詔之日,精魄飞散,靡所投死。” 宋 苏舜钦 《哭曼卿》诗:“唯君颜色不復见,精魄飘忽随朝霞。” 清 朱仕琇 《与林穆庵书》:“更念大兄磊磊自将,年齿尚缩,而识量德守何裕也,志气精魄何长也。”
(2).精神气魄。 明 宋濂 《见山楼记》:“ 濂 之学识繆悠,立言无精魄,难以传远。” 明 宋濂 《元故奉训大夫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杨君墓志铭》:“初君为童子时,属文輒有精魄。”
《國語辭典》:豪放  拼音:háo fàng
豪迈奔放。亦指举止狂放而不拘小节。《北史。卷四三。列传。张彝》:「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宋史。卷四四二。文苑传四。苏舜钦传》:「益读书,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往往惊人。」也作「豪诞」。
《國語辭典》:豪迈(豪邁)  拼音:háo mài
气度宽广、性情豪放。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宋史。卷四二八。道学传二。李侗传》:「姿禀劲特,气节豪迈。」
《國語辭典》:宏壮(宏壯)  拼音:hóng zhuàng
规模伟大、雄壮。《文选。潘岳。西征赋》:「蹈秦郊而始辟,豁爽垲以宏壮。」《红楼梦》第八○回:「这天齐庙本系前代所修,极其宏壮。」
《漢語大詞典》:雄辞(雄辭)
气魄宏大、才情横溢的言论或文章。 唐 刘长卿 《送薛据宰涉县》诗:“雄辞变文名,高价喧时议。”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其雄辞閎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宋 陆游 《贺薛安抚兼制置启》:“杰作雄辞,散落四夷之远。”
《漢語大詞典》:豪健
(1).势力强大;声望显赫。后汉书·桓谭传:“今人相杀伤,虽已伏法,而私结怨讎,子孙相报,后忿深前,至於灭户殄业,而俗称豪健,故虽有怯弱,犹勉而行之,此为听人自理而无復法禁者也。” 唐 杜牧 《大雨行》:“尽召邑中豪健者,阔展朱盘开酒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明 季以来, 宋 学太盛。于是近今之士,竞尊 汉 儒之学,排击 宋 儒,几乎南北皆是矣。豪健者尤争先焉。”
(2).强健;壮健。 唐 杜甫 《沙苑行》:“苑中騋牝三千匹,丰草青青寒不死。食之豪健西域无,每岁攻驹冠边鄙。” 宋 苏轼 《与章子厚书》:“且其弟 岳 亦豪健絶人者也, 徐 沂 间人,鷙勇如 棐 岳 类甚众,若不收拾驱使令捕贼,即作贼耳!” 明 高启 《忆昨行寄吴中故人》诗:“我今齿髮虽未老,豪健已觉难如前。”
(3).气魄大,强有力。 唐 元稹 《唐故使持节万州诸军事万州刺史赐绯鱼袋刘君墓志铭》:“始君善交人,凡气志豪健尚功名者,多师之。”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於文章,见於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三:“ 老泉 之文豪健, 东坡 之文奇纵,而 潁滨 之文深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三家店词:“又 上谷 旅店,有题壁云:一将有餘 魏武帝 ,百身莫赎 楚怀王 。语极豪健。亦无名氏。”
《國語辭典》:气度(氣度)  拼音:qì dù
声势、度量。《水浒传》第七五回:「纵使招安,也看得俺们如草芥。……杀得他人亡马倒,梦里也怕。那时方受招安,才有些气度。」《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一齐走出来,一样打扮,气度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