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耲耙
东北 地区一种碎土整地的农具。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六:“劈了房子地,有了牲口,有了犁杖耲耙,咱们啥也不用愁了。” 毕方 锺涛 《千重浪》第十章三:“只见那平川地里出现了一溜一趟的小黑点,那不是两副耲耙在耲地吗?”
《漢語大詞典》:囫囵半片(囫圇半片)
印象模糊,不完整。 毕方 锺涛 《千重浪》第十章三:“﹝ 邢连成 ﹞这才囫囵半片地听出点意思。”
《國語辭典》:糊弄  拼音:hù nong
1.应付、敷衍。如:「对于这次事件的报告,他只想要糊弄过关,所以始终交代不清。」
2.将就、随便。如:「这份工作虽然收入微薄,但因食指浩繁也只好糊弄著做了!」
3.欺骗、愚弄。如:「这个人说的话不可信,全都是糊弄人的。」
《漢語大詞典》:脖梗
亦称“ 脖儿梗 ”。亦称“ 脖梗子 ”。 颈项。《老残游记》第六回:“俺们这里人人都躭着三分惊险,大意一点儿,站笼就会飞到脖儿梗上来的。” 毕方 锺涛 《千重浪》第十二章三:“ 徐国河 干活挺卖力,下面掏得挺深,不料哗啦一声塌下好大一块来,把他埋了个齐脖梗。” 叶文玲 《篱下》:“有次 小鹃 咬着嘴皮挑明了问,这可把他问慌了,当下就扭过了红涨涨的脖梗子结结巴巴答:‘我……我这两挑是给三叔婆挑的哩!’”
分類:颈项毕方
《國語辭典》:插杠子(插槓子)  拼音:chā gàng zi
介入或干涉无关自己的事。如:「这是别人的家务事,你别插杠子。」也作「插扛子」。
《漢語大詞典》:顶杠(頂杠)
(1).争辩,顶牛。如:他脾气坏,老爱跟人顶杠。
(2).喻代人承担责任;替罪。《何典》第一回:“遂能怀着鬼胎,生出小鬼。将来靠老终身,传宗接代,不怕无鬼顶杠。” 毕方 锺涛 《千重浪》第三章二:“七队有问题,撤 邢福 的职好了,儿子犯法,总不能拿老子顶杠吧!”
《國語辭典》:眵目糊  拼音:chī mu hú
眼屎胶著,视线模糊,称为「眵目糊」。
《漢語大詞典》:打快通拳
形容办事行动快。 毕方 锺涛 《千重浪》第十四章二:“你去给 老辛头 打个招呼,把牲口、草料安排好,要干就得打快通拳。遭灾的不止咱一个队,这事先下手为强!”
《漢語大詞典》:蛐蛇
方言。即蛐蟮。 毕方 锺涛 《千重浪》第五章四:“仰着那青筋鼓鼓得像爬满蛐蛇样的脖子。”参见“ 蛐蟮 ”。
分類:方言毕方
《國語辭典》:蛐蟮  拼音:qū shàn
蚯蚓的别名。参见「蚯蚓」条。
分類:蚯蚓郭璞
《漢語大詞典》:泥腿杆(泥腿桿)
泥腿。 毕方 等《千重浪》第十二章:“自己这个只会拨拉土坷垃的泥腿杆,成长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基层干部。”参见“ 泥腿 ”。
分類:毕方
《國語辭典》:泥腿  拼音:ní tuǐ
农夫、庄稼汉。亦用以喻流氓、无赖之徒。《红楼梦》第一○六回:「也不怪御史,我们听见说是府上的家人同几个泥腿哄嚷出来的。」也称为「泥腿光棍」。
分類:农民
《漢語大詞典》:蔫巴
(1).枯萎。《人民文学》1977年第8期:“野菜已经蔫巴了,但样子可以看得出来。”
(2).精神萎靡。 毕方 锺涛 《千重浪》第五章三:“你这人呀,蔫巴起来跟霜打了一样;来了精神头比灌了二两黄汤还欢!”
《漢語大詞典》:耍熊
方言。装出胆小无能的样子。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五段:“﹝ 车长杰 ﹞平常泼泼辣辣的,碰点伤点不吭一声,用嘴咂咂血就算了。黑夜一上桥,便耍起熊来。走路专好拉旁人的后袄襟,叫人带着。”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七:“别耍熊,快走!” 毕方 锺涛 《千重浪》尾声:“瞅瞅,这个多虎实,多灵巧;那个多蠢,多好耍熊!”
《國語辭典》:耍滑  拼音:shuǎ huá
做没有诚意的事,或设法逃避责任。如:「这件事你想耍滑也没用,还是出来面对吧!」
《國語辭典》:磨叨  拼音:mò dao
重覆不停的说,唠叨。如:「这件事你已经磨叨十遍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