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欲界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分诸法为三界,系属于欲界之法,云欲界系。
欲界九品惑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九品惑)
九品惑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作九品烦恼。即贪,瞋,慢,无明四种之修惑,就粗细而分为上中下等九品也。盖三界总有九地。欲界四禅及四无色是也。其中欲界具四种之修惑,四禅及四无色,除瞋而有三惑。然于其一地中,将此等修惑,总分为上上乃至下下九品,故九地合有八十一品。名之为八十一品之修惑。通于有漏无漏之两断,凡夫亦得断其中之下八地七十二品。若就圣者言之,则于修道位,断欲界之前六品者为第二果,全断欲界之九品者为第三果,断上二界之七十二品者为第四果。又断此一品,每各有无间解脱二道,称为九无间九解脱是也。(参见:九无间道)
欲界三欲
【佛学大辞典】
(名数)食欲,睡眠欲,淫欲之三欲也。
【佛学常见辞汇】
食欲、睡眠欲、淫欲。
欲界散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欲界之有情无定心,定心限于色界无色界之有情,故以彼云定地而名欲界为散地。
【佛学常见辞汇】
在三界之中,色界和无色界的有情具有定心,只有欲界的有情没有定心,所以色界和无色界叫做定地,欲界则叫做散地。
欲界五趣地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五趣杂居地,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等五趣,因其皆有欲,故合为一地。
三欲──欲界三欲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一、饮食欲〕,谓凡夫之人于种种美味饮食多生贪爱,是名饮食欲。
〔二、睡眠欲〕,谓凡夫之人心多暗塞,不能勤修道业,唯耽睡眠,是名睡眠欲。
〔三、淫欲〕,谓一切男女,互相贪染,起诸欲事,是名淫欲。
苦苦对欲界
【三藏法数】
谓三界受生,无非是苦。欲界诸境逼迫,苦中复苦,故云苦苦对欲界。
欲界人天识住
【三藏法数】
谓欲界中人,若初受生,此识即托母胎,遂依母息出入。及出胎后,依身而住。又若因修戒善,感报而生欲天,此识即依化生之身而住,是为欲界人天识住。(戒善者,五戒十善也。)
离垢地寄欲界天乘
【三藏法数】
谓二地菩萨,明修十善之行,而复示现生于欲界天上,以作天王。故云离垢地寄欲界天乘。(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不瞋、不邪见也。)
发欲界主心
【三藏法数】
欲界主者,即欲界他化自在天主也。谓众生若念念张大威势,夺他所化,以自娱乐,而行魔罗道,是名发欲界主心。(梵语魔罗,华言能夺命。谓能夺人智慧之命。称大魔者,即此天也。)
欲界六天
【三藏法数】
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二、忉利天,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往世三十三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天。三、须夜摩天,梵语须夜摩,华言善时分。谓此天时时唱快乐,故又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四、兜率陀天,梵语兜率陀,华言知足。谓此天于五欲境知止足故。五、化乐天,谓此天自化五尘而娱乐故。六、他化自在天,谓此天假他所化乐事,以成己乐,即欲界天主。(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