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摩罗(摩羅)
(1).百合的别名。《政和证类本草·草部中品之上·百合》:“一名重箱,一名摩罗,一名中逢花,一名强瞿,生 荆州 川谷。”
(2).鳄鱼。翻译名义集·畜生:“摩罗:《善见》云鶚鱼,长二丈餘,有四足,似鼉。”
(3).梵语译音。即魔。意为扰乱,障碍。佛经中原指欲界第六天的魔王 波旬 。后泛指一切障道之法。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摩罗之言,假自 天竺 ,此云天魔, 欧 人谓之撒但,本以目 裴伦 (G.Byron)。” 赵朴初 《临江仙·题萧淑芳画花卉长卷》词之二:“岂独爱花兼爱刺,锋銛何减吴戈?不辞流血对摩罗。”
《漢語大詞典》:四禅天(四禪天)
佛教有三界诸天之说。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色界诸天又分为四禅:初禅为大梵天之类;二禅为光音天之类;三禅为遍净天之类;四禅为色究竟天之类。色究竟天为色界的极处。参阅法苑珠林卷五。
《漢語大詞典》:九居
佛家语。即欲界一处,色界四处,无色界四处。佛教谓众生轮回之地,凡三界九处。 南朝 宋 谢灵运 《佛影铭》:“七识迭用,九居屡迁。”
《漢語大詞典》:六欲天
佛经谓欲界有六重天,即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见《俱舍论》八。《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菩萨品变文(甲)》:“且 兜率天王 者,以十善果报,生六欲天中,受妙乐於外宫,离嚣尘於内院。”
《漢語大詞典》:焰摩天
(1).亦作“ 焰魔天 ”。梵语的略译。或译为“夜摩天”、“炎摩天”。佛教谓欲界六天之三。此天为风轮所持,居三十三天之上。因用以喻遥远的去处。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总饶赶上燄摩天,教他无处相寻觅。” 元 无名氏 《博望烧屯》第三折:“有你走处,有我赶处,饶你走到焰魔天,随后驾云须赶上,不问那里赶将去。”《水浒传》第八九回:“饶君走上焰摩天,脚下腾云须赶上。”
(2).指 阎罗 。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我也没有研究过小乘佛教的经典,但据耳食之谈,则在 印度 的佛经里, 焰摩天 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参见“ 焰摩 ”。
《漢語大詞典》:焰摩
亦作“燄摩”。 梵语译音。佛教谓主管地狱之王,通常称为 阎罗 。 康有为 《寄赠王幼霞侍御》诗:“ 燄摩 欢乐非非想, 博望 幽忧故故疑。”
《漢語大詞典》:天子魔
佛教语。欲界第六天之主,常扰碍修行者。简称天魔。大智度论卷六八:“天子魔者欲界主,深著世间乐,用有所得,故生邪见,憎嫉一切贤圣涅槃道法,是名天子魔。”
《国语辞典》: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拼音:chāo sān jiè wài,bù zài wǔ xíng zhōng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道教认为经过修炼,超过三界,即可居仙圣之乡;五行,金、木、水、火、土所代表的世间五种相生相剋的原理。「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指超脱俗世,完全不介入凡俗的事情。《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二六回:「我既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怎么又来管你凡间什么闲争闲闹斗?」
《国语辞典》:北俱卢洲(北俱卢洲)  拼音:běi jū lú zhōu
在佛教的世界观中,欲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在须弥山的外围有四大洲,北洲为北俱卢洲。洲形正方,景色清静优美。人民身高一丈四尺,寿千岁,生活安乐。但因生活太过安乐,会障碍学佛,所以佛教认为在北俱卢洲出生是八难之一。也作「北拘卢洲」、「北郁单越」。
《漢語大詞典》:二十八天
佛教对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天的统称。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若乃沉沉夜壑,浩浩世尘,莫不以兹玄符,承彼慧日,超於三千大千之世,游乎二十八天者哉!”参见“ 三界 ”。
《國語辭典》:三界  拼音:sān jiè
佛教谓生死往来之世界有三:一曰欲界,有淫欲、食欲,有情之所住,自六欲天,下至无间地狱,称为「欲界」。二曰色界,色为质碍之义,有形之物质,在欲界之上,离二欲有情之所住,四禅天,或立十六天、十八天。三曰无色界,无色、无物、无身,有四无色,称为「四无色天」或「四空处」。
《漢語大詞典》:三十六天
道教称神仙居住的天界有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四梵天、三清天、大罗天,共三十六重。见云笈七籤卷二一。魏书·释老志:“二仪之间有三十六天,中有三十六宫,宫有一主。”亦作“ 三十六界 ”。 清 龚自珍 《西郊落花歌》:“ 玉皇 宫中空若洗,三十六界无一青蛾眉。”
《漢語大詞典》:三十二天
(1).佛教小乘有部称欲界十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为三十二天。法苑珠林卷五:“如《婆沙论》中説,天有三十二种,欲界有十,色界有十八,无色界有四,合有三十二天也。”
(2).道教称东南西北方各有八天,合称三十二天。 明 张九韶 《群书拾唾·老氏玄谈》:“三十二天:黄曾天、玉完天、何童天、平育天、举文天、摩夷天、越衝天、蒙翳天。已上为东方八天。和阳天、恭华天、宗飘天、皇笳天、堂曜天、端静天、恭庆天、极瑶天。已上为南方八天。孔昇天、皇厓天、极风天、孝芒天、翁重天、江由天、阮乐天、曇誓天。已上为西方八天。霄庆天、元洞天、妙成天、禁上天、常融天、玉隆天、梵度天,贾奕天。已上为北方八天。”
《國語辭典》:三十三天  拼音:sān shí sān tiān
佛教宇宙观中指:(1)在须弥山顶的中央为帝释天,其四方各有八个天城,共三十三天。属于欲界六天之一。《增一阿含经》卷三三:「三十三天昼度树本纵广五十由旬。」(2)居住在三十三天的天人。《增一阿含经》卷二八:「是时三十三天各各相谓言:『如来何故竟日而食?』」
欲界
【佛学大辞典】
(界名)梵名Ka%madha%tu,三界之一。淫欲食欲二欲强有情所住之处,名为欲界。上自六欲天为始,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八大地狱是也。俱舍论八曰:「地狱等四及六欲界,并器世间,是名欲界。」又曰:「欲所属界,说名欲界。」俱舍光记三曰:「欲界欲胜故但言欲。」
【佛学常见辞汇】
三界之一,即有色欲与食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中至人界的四大部洲,下至八大地狱等,都属于欲界的范围。
【三藏法数】
欲有四种:一者情欲,二者色欲,三者食欲,四者淫欲。下极阿鼻地狱,上至第六他化天,男女相参,多诸染欲,故名欲界。(梵语阿鼻,华言无间。第六他化天者,假他所化而自娱乐也。
欲界诸宫殿
【佛学大辞典】
(杂语)欲界有六重之天,称曰六欲天。即六欲天之宫殿也,(参见:六欲天)
六欲天
【佛学大辞典】
(界名)欲界有六重之天,谓之六欲天:一、四王天,有持国,广目,增长,多闻之四王,故名四王天。二、忉利天,译言三十三天,帝释天为中央,四方各有八天,故从天数而名三十三天。三、夜摩天,译言时分,彼天中时时唱快哉,故名。四、兜率天,译言喜足,于五欲之乐生喜足之心,故名。五、乐变化天,于五欲之境自乐变化,故名。六、他化自在天,于五欲之境使他自在变化,故名。此中四王天在须弥山之半腹,忉利天在须弥山之顶上,故谓之地居天,兜率天已上住在空中,故谓之空居天。见智度论九,俱舍论八。
【佛学常见辞汇】
欲界有六种的天,故名六欲天,即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此中四天王天在须弥山之半腰,忉利天在须弥山之顶,因依山而住,故名地居天,夜摩天以上,因依云而住,故名空居天。
【佛学次第统编】
六欲天者,福德与诸天为一趣。而饮食、男女、睡眠三事,与色、声、香、味、触五欲,与馀五道为一界。故论六趣则为天趣,论三界则属欲界也。
一、四王天 四王即护世四大天王也。并其眷属,总名四王天。此皆上品十善所感,或是不杀戒增上功德所感,或是一日一夜斋戒之力所感。身长五十七丈(约周尺算),以人间五十年,为一昼夜,寿五百岁,计人间数,即是九百万年。然亦有中夭者,死时五衰相现,甚大苦恼,阴阳如人世。
一、东方持国天王 主乾闼婆众。
二、南方增长天王 主鸠槃茶众。
三、西方广目天王 主龙众。
四、北方多闻天王 主夜叉众。
二、忉利天 梵语忉利,此翻三十三,因此天有三十三天也。(中一四方各八)。亦是上品十善所感,或是不杀不盗两戒增上功德所感,或是一日一夜斋力所感。天身长百五十丈,唯帝释身长三百丈。以人间百年为一日夜,寿一千岁,合人间三千六百万年。中夭并五衰相,与前天同。后诸天中,亦皆准知,此天以相抱为阴阳。
一、善法堂天 帝释天王所居,在各天中央。
二、南八天 山峰天、山顶天、善见城天、钵私他天、俱吒天、杂殿天、欢喜园天、光明天。
三、西八天 波利耶多天、离险岸天、谷崖岸天、摩尼藏天、旋行天、金殿天、鬘形天、柔软天。
四、北八天 杂庄严天、如意天、微细行天、歌音喜乐天、威德轮天、日行天、阎摩那娑罗天、速行天。
五、东八天 影照天、智慧行天、众分天、曼陀罗天、上行天、威德颜天、威德燄轮光天、清净天。
三、夜摩天 梵语夜摩,此翻时分,但以莲花开合,分昼夜故。此是上品十善,兼学坐禅所感,或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三戒增上功德所感,或亦八戒、十戒等功德所感。身长二百二十五丈,以人间二百年为一昼夜,寿二千岁,以身相近为阴阳。
四、兜率天 梵云兜率,此翻知足,谓于五欲境知止足故。上品十善兼得细住所感,或是身三、口四、七支戒品增上功德所感,或亦八戒、十戒等力所感。身长三百丈,人间四百年为一日夜,寿四千岁,以执手为阴阳。
内院 兜率天中,别有一生补处菩萨所居,名为内院。故大佛顶经云:「乃至劫坏,三灾不及也。」菩萨修行十善,乐习禅观,发心亲近补处大士,乃得上生。
五、化乐天 谓此天自化五尘而娱乐故。上品十善,兼成欲界中定所感。身长三百七十五丈,人间八百年为一日夜,寿八千岁,以相熟视为阴阳。
六、他化自在天 谓此天假他所化乐事,以成己乐,即欲界天主。上品十善兼成未到地定所感。身长四百五十丈,人间一千六百年为一日夜,寿一万六千岁,以暂瞬目为阴阳。
魔罗天 第六天上,别有魔罗所居天,他化天摄。大佛顶经云:「纵有禅定多智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又云:「善男子!穷诸行空,己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观命互通,却留尘劳,恐其销尽。是人则堕真无真执,发邪思因,立炽尘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天魔种。」大约或行福德,或修禅定,或学智慧,但由不能专持梵行,深堕爱网,遂成魔侣也。既恋尘劳,必与出世净法,为怨为障。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欲即色欲。四天王以形交为欲,忉利以风为欲,夜摩以抱持为欲,兜率以执手为欲,化乐以视笑为欲,他化但以视为欲也。谓之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亦名最胜,亦名光明,以其所欲不同,故名六欲天。
〔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国土,故居须弥山黄金埵。南方增长天王,谓能令他善根增长,故居须弥山琉璃埵。西方广目天王,谓能以净天眼,常观拥护此阎浮提,故居须弥山白银埵。北方多闻天王,谓福德之名闻四方,故居须弥山水晶埵。(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二、忉利天〕,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大智度论云:昔有婆罗门,姓憍尸迦,与知友三十二人,共修福德,命终皆生须弥山顶,憍尸迦为天主,名帝释天,三十二人为辅臣,周围列居,而帝释独处其中。又净名疏云:昔迦叶佛灭后,有一女人,发心修塔,报为天主;有三十二人助修,报为辅臣。君臣合之,为三十三也。(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梵语憍尸迦,又云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三十二人名字,经论不载。据正法念处经所载,三十三天各有住处,谓善法堂天、山峰天、山顶天、善见城天、钵私他天、俱吒天、杂殿天、欢喜园天、光明天、波利耶多天、离险岸天、谷崖岸天、摩尼藏天、旋行天、金殿天、鬘影天、柔软天、杂庄严天、如意天、微细行天、歌音喜乐天、威德轮天、月行天、阎摩那娑罗天、速行天、影照天、智慧行天、众分天、曼陀罗天、上行天、威德颜天、威德燄轮光天、清净天也。)
〔三、夜摩天〕,梵语夜摩,华言善时,亦名时分。谓其时时唱快乐故。以莲华开合,分其昼夜,此天依空而居。
〔四、兜率天〕,梵语兜率,华言知足。谓其于五欲境知止足故。此王依空而居。(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五、化乐天〕,化乐天者,谓自化五尘之欲而娱乐故。此天依空而居。(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六、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者,谓假他所化以成己乐故。此天依空而居,即魔王天也。
欲界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欲界所属之禅定也。然欲界为散地不当有禅定,谓欲界定乃未至定之异名,是一义也。或谓欲界虽为多分散心,亦非无少分之定心,取其少分之定,故名欲界定。其定心不永续,灭去甚速,故又谓之电光定,是一义也。见七帖见闻三末。若依成实之义,则欲界有确然之禅定,能发无动智。见止观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