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42,分7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楚骚庚寅
楚骚仆
楚裳
楚台人(又作:楚台梦 ...)
楚畹
楚王不夜行
吴头楚尾(又作:楚尾)
楚些
楚些歌
楚咻(又作:众楚咻 众齐咻楚)
楚倚相
楚玉恨赋
楚越
楚重瞳
楚逐伍胥
典故
楚骚庚寅
 
记庚寅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3~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汉·王逸注:「庚寅,日也。降,下也。《孝经》曰:故亲生之膝下。寅为阳正,故男始生而立于寅。庚为阴正,故女始生而立于庚。言己以太岁在寅,正月始春,庚寅之日,下母之体而生,得阴阳之正中也。」
典故
仆命骚
 
奴仆命骚
 
奴名骚
 
楚骚仆


《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三〈杜牧六·太常寺奉礼部李贺歌诗集序〉~7807~
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
典故
女媭嫌直
 
楚裳
 
芰荷裳

相关人物
女媭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6~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脩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脩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汝何博謇而好脩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典故
一枕高唐仙梦
 
楚台人
 
楚台梦
 
楚台赋客
 
相关人物
楚襄王


《昭明文选》卷十九〈赋癸·情·神女赋〉~886~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
典故 
冉冉年华老
  
树惠辞
 
老冉冉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0~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埃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众芳之芜秽。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夫前脩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脩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脩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典故
楚王不夜行

相关人物
项羽


《汉书》卷三十一《项籍传》
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例句

若逢楚王贵,不作夜行人。 李峤


《方舆胜览》卷十九〈江西路〉
(豫章)地接衡庐,上控百粤,吴头楚尾,左九江,右洞庭,襟三江,带五湖,当淮海之襟带,扼瓯闽交广之吭。
《职方乘》
豫章之地,为吴头楚尾。
典故

《昭明文选》卷三十三〈骚下·招魂〉~54~
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长人千仞,唯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归来归来!不可以托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雕题黑齿,得人肉而祀,以其骨为醢些。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雄虺九首,往来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归来归来!不可久淫些。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旋入雷渊,爢散而不可止些。幸而得脱,其外旷宇些。赤蚁若象,玄若壶些。五谷不生,丛菅是食些。其土烂人,求水无所得些。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归来归来!恐自遗贼些。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些。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归来归来!不可以久些。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
典故
楚些歌


《楚辞》卷九《招魂》
「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

例句

搔首惊闻楚些歌,拂衣归去泪悬河。 牟融 邵公母

典故
一傅众咻
 
咻已伙
 
忘齐语
  
众人咻
  
众齐咻楚
 
齐咻


《孟子注疏》卷六上〈滕文公章句下〉~2~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典故
楚倚相
 
相关人物
董狐
 
倚相


《春秋左传·宣公二年》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例句

天生良史笔,浪迹擅文藻。 姚发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草字

记事还同楚倚相,传经远自汉扶阳。 权德舆 送韦行军员外赴河阳

简成良史笔,年是洛阳才。 薛奇童 和李起居秋夜之作

典故
楚玉恨赋


《楚辞补注》卷八〈九辩〉~82~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恍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沈藏。叶烟邑而无色兮,枝烦挐而交横;颜淫溢而将罢兮,柯彷佛而萎黄;梢櫹椮之可哀兮,形销铄而瘀伤。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騑辔而下节兮,聊逍遥以相佯。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俇攘。
典故

《庄子》内篇·卷二下《德充符》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唐·成玄英疏:「楚越迢递,相去数千,而于一体之中,起数千之远,异见之徒,例皆如是也。」

例句

蕙花渐寒暮,心事犹楚越。 钱起 长安旅宿

同衾成楚越,别岛〔凫〕类胡秦。 陈子昂 合州津口别舍弟至东阳峡步趁不及眷然有怀作以示之

典故 
羽又重瞳
 
舜目重瞳
 
岂其苗裔
  
相关人物
项羽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338~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尸子曰:「舜两眸子,是谓重瞳。」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帝舜〉~3~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简释

重瞳:指舜或项羽,或指有帝王之相。唐李白《远别离》:“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典故
楚逐伍胥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伍奢
 
伍尚
 
太子建
 
楚平王


《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
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杀己,乃因谗太子建。建母,蔡女也,无宠于平王。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 顷之,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愿王少自备也。自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知无忌谗太子于平王,因曰:「王独柰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无忌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禽。」于是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行未至,奋扬使人先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将诛。」太子建亡奔宋。 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王不听,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雠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雠,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使者捕伍胥。伍胥贯弓执矢向使者,使者不敢进,伍胥遂亡。闻太子建之在宋,往从之。

例句

汉求季布鲁朱家,楚逐伍胥去章华。 李白 江上赠窦长史

《漢語大詞典》:楚襄
(1).指 战国 时 楚襄王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 楚襄 讌集,而 宋玉 赋《好色》。意在微讽,有足观者。”
(2). 楚 地 襄阳 。泛指 楚 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归过 洞庭 ,见一画舫…… 梁 目注舫中,见一少年丈夫,科头叠股其上;傍有二八姝丽,挼莎交摩。念必 楚 襄 贵官。”
分類:襄阳楚襄
《國語辭典》:九死  拼音:jiǔ sǐ
多次濒临死亡。比喻处于极危险的境地。《楚辞。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宋。苏轼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漢語大詞典》:楚畹
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畂。”后因以“楚畹”泛称兰圃。 唐 唐彦谦 《兰》诗之二:“ 谢 庭漫芳草, 楚 畹多緑莎。” 清 厉鹗 东城杂记·芝兰室图:“ 蒲庵 释 来復 云:‘…… 商 巖采到连茎瑞, 楚 畹移来奕叶光。’”
《國語辭典》:吴头楚尾(吳頭楚尾)  拼音:wú tóu chǔ wěi
泛指江西地区。其地位于古代吴地上游,楚地下游,如吴楚之首尾,故称为「吴头楚尾」。宋。黄庭坚 谒金门。山又水词:「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元。魏初〈人月圆。冷云冻雪褒斜路〉曲:「吴头楚尾,风雨江船。」也作「楚尾吴头」。
《漢語大詞典》:楚尾
指古代 楚 地下游一带。 宋 范成大 《题岳麓道乡台》诗:“山外 江 水黄, 江 外满城緑……长烟贯 楚 尾,远势带 吴 蜀 。” 宋 陆游 《病退颇思远游》诗:“平日身如不繫舟,曾从 楚 尾客 秦 头。”参见“ 楚尾吴头 ”。
分類:地下下游
《國語辭典》:楚尾吴头(楚尾吳頭)  拼音:chǔ wěi wú tóu
泛指江西地区。其他位于古代吴地的上游,楚地的下游,如吴楚之头尾,故称为「楚尾吴头」。《水浒传》第一一一回:「这两座山生在江中,正占著楚尾吴头。」也作「吴头楚尾」。
《國語辭典》:楚些  拼音:chǔ suò
楚辞招魂中多以「些」为句末助词。如:「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后以楚些为楚辞或招魂的代称。宋。辛弃疾〈沁园春。老子平生〉词:「试高吟楚些,重与招魂。」明。陆世廉《西台记》第四出:「台星今已坼,楚些远难招。」
《漢語大詞典》:楚咻
见“ 楚人咻 ”。
《漢語大詞典》:楚人咻
孟子·滕文公下:“有 楚 大夫於此,欲其子之 齐 语也……一 齐 人傅之,众 楚 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 齐 也,不可得矣。” 赵岐 注:“咻之者,嚾也。” 楚 人咻,谓周围 楚 音喧嚷。比喻所处环境不好,做事不能有所成就。 宋 王安石 《寓言》诗之二:“不得君子居,而与小人游……如无一 齐 人,以万 楚 人咻,云復学 齐 言,定復不可求。”亦省作“ 楚咻 ”。 清 李渔 《乔复生王再来二姬合传》:“随行婢僕皆南人,众音嘈嘈,我方病若 楚 咻。”
《漢語大詞典》:众楚咻(衆楚咻)
见“ 众楚羣咻 ”。
《漢語大詞典》:众楚群咻
谓众多的 楚国 人共同来喧扰。语出《孟子·滕文公下》:“一 齐 人傅之,众 楚 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 齐 也,不可得矣。”后以“众楚羣咻”指众多外来的干扰。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百工居肆,欲其专也;众 楚 羣咻,喻其散也。”亦省作“ 众楚咻 ”。 清 黄遵宪 《和周朗山见赠之作》:“立志不肯随沉浮,一 齐 足敌众 楚 咻。” 清 黄遵宪 《题樵野丈运甓斋话别图》诗:“岂图五丁力,竟招众 楚 咻。”
《國語辭典》:良史  拼音:liáng shǐ
1.优秀或称职的史官。《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下。论曰》:「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覈,固文赡而事详。」《文选。曹丕。典论论文》:「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
2.完美的史书。如:「著作一部良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漢語大詞典》:楚越
楚国 和 越国 。喻相距遥远。庄子·德充符:“ 仲尼 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 楚 越 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成玄英 疏:“ 楚 越 迢递,相去数千。”《文选·卢谌〈赠刘琨诗〉》:“爰造异论,肝胆 楚 越 。” 李善 注:“ 高诱 《淮南子》注曰:‘肝胆,喻近也; 楚 越 ,喻远也。’” 唐 李白 《寄远》诗之八:“坐思行叹成 楚 越 ,春风玉颜畏销歇。” 清 张惠言 《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词:“百年復几许?慷慨一何多…… 楚 越 等閒耳,肝胆有风波。”
分類:相距遥远
《漢語大詞典》:楚重瞳
指 楚霸王 项羽 。相传 项羽 目有重瞳,故称。 元 赵显宏 《刮地风·叹世》曲之二:“ 韩 元帅 阵开, 楚重瞳 命衰, 汉高皇 拆了坛臺。”参阅史记·项羽本纪
《國語辭典》:重瞳  拼音:chóng tóng
眼中有两个眸子。相传舜跟项羽都是重瞳。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后用以指舜或项羽。亦可比喻帝王。《红楼梦》第六四回:「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漢語大詞典》:重瞳子
亦作“ 重童子 ”。 谓目中有两个瞳人。旧时认为是一种异相、贵相。史记·项羽本纪论:“吾闻之 周生 曰‘ 舜 目盖重瞳子’,又闻 项羽 亦重瞳子。 羽 岂其苗裔邪?” 裴駰 集解引尸子:“ 舜 两眸子,是谓重瞳。”汉书·陈胜项籍传赞:“ 周生 亦有言,‘ 舜 盖重童子’, 项羽 又重童子,岂其苗裔邪?” 颜师古 注:“童子,目之眸子。”梁书·沈约传:“ 约 左目重瞳子……聪明过人。”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 煜 字 重光 ……丰额、駢齿,一目重瞳子。”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夫人 黄氏 先大夫之长女。生重瞳子,眉目如画。”
《國語辭典》:重华(重華)  拼音:chóng huá
1.史臣赞美虞舜的话,指其继尧而有光华,或即以为舜的字号。《书经。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
2.岁星之名。《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岁星一曰摄提,曰重华,曰应星,曰纪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