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诗经·小雅·小弁》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汉·毛氏传:「父之所树,已尚不敢不恭敬。」

例句

致敬惟桑梓,邀欢即主人。 孟浩然 重酬李少府见赠

讵知方拥彗,逢子敬惟桑。 崔善为 答王无功冬夜载酒乡馆

枌榆恩赏洽,桑梓旧情恭。 张说 奉和圣制过晋阳宫应制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柳宗元 闻黄鹂

谢病始告归,依然入桑梓。 卢象 八月十五日象自江东止田园移庄庆会未几归汶上小弟幼妹尤嗟其别兼赋是诗三首之一

此去愿言归梓里,预凭魂梦展维桑。 翁承赞 奉使封闽王归京洛

《國語辭典》:桑梓  拼音:sāng zǐ
桑树和梓树。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以养蚕,种梓树以制作器具。语本《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后借指故乡家园。《文选。张衡。南都赋》:「永世克孝,怀桑梓焉。」唐。柳宗元〈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也作「梓里」。
《国语辞典》:桑梓之邦  拼音:sāng zǐ zhī bāng
古人常种植桑、梓于乡里,以留子孙,故泛称故乡、乡里为「桑梓之邦」。《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须用瞿塘中峡水;瞿塘在蜀,……子瞻桑梓之邦,倘尊眷往来之便,将瞿塘中峡水,携一瓮寄与老夫,则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
《漢語大詞典》:桑梓礼(桑梓禮)
指乡里长幼之礼。与官场长官、下属之礼相对而言。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唐 世 梁太祖 未建国前, 崔禹昌 擢进士第,有别业在 汴州 管内。 禹昌 敏俊善接对,初到 夷门 ,希 梁祖 意,请陈桑梓礼, 梁祖 甚喜。”
《分类字锦》:桑梓加隆
宋书武帝纪永初元年诏曰彭沛下邳三郡首事所基情义缱绻事由情奖古今所同彭城桑梓本乡加隆攸在优复之制宜同丰沛其沛郡下邳可复租布三十年
分类:蠲赈
《漢語大詞典》:敬恭桑梓
语出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朱熹 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墻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因桑梓为父母所种,故应恭敬。后用作热爱故乡,尊敬故乡之人的典故。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鹤楼赴义》:“本是幸瞻依髫齔儿,今日里向关河独自回,岂孩儿不是属毛离里,岂孩儿未曾敬恭桑梓?”《孽海花》第七回:“富贵还乡,格外要敬恭桑梓,也是 雯青 一点厚道。”
《漢語大詞典》:梓桑
(1).梓木与桑木。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北百里,曰 大尧之山 ,其木多松柏,多梓桑。”
(2).即桑梓。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烽烟起,烽烟起,梓桑半损。欲归,归途难问。”参见“ 桑梓 ”。
《國語辭典》:桑梓  拼音:sāng zǐ
桑树和梓树。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以养蚕,种梓树以制作器具。语本《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后借指故乡家园。《文选。张衡。南都赋》:「永世克孝,怀桑梓焉。」唐。柳宗元〈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也作「梓里」。
《漢語大詞典》:桑里
即桑梓。故乡。儒林外史第十五回:“ 憨仙 道:‘先生,你是 处州 ,我是 台州 ,相近,原要算桑里。’”
分類:桑梓故乡
《漢語大詞典》:桑枌
桑梓、枌榆之省略。指乡里。 宋 苏轼 《黄州再祭文与可文》:“俯仰三州,眷恋桑枌。” 宋 黄公度 《西园招陈彦昭同饮》诗:“未用天涯难离索,一尊满意説桑枌。”
《漢語大詞典》:桑思
桑梓之思。乡思。 元 范梈 《苦热怀楚下》诗:“自从别家来,江海信不通。宛宛维桑思,愿从孤征鸿。”参见“ 桑梓 ”。
分類:桑梓乡思
《國語辭典》:桑梓  拼音:sāng zǐ
桑树和梓树。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以养蚕,种梓树以制作器具。语本《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后借指故乡家园。《文选。张衡。南都赋》:「永世克孝,怀桑梓焉。」唐。柳宗元〈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也作「梓里」。
《漢語大詞典》:惟桑
语出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朱熹 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墻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后因以“维桑”、“惟桑”指父祖所建的住宅。泛指住宅。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违利建於 海昏 ,创惟桑於江汜。”
分類:父祖住宅
《漢語大詞典》:维桑(維桑)
《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毛 传:“父之所树,己尚不敢不恭敬。”后以“维桑”指代故乡。 晋 陆云 《岁暮赋》:“处孝敬於神丘兮,结祗慕於惟桑。瞻山川而物存兮,思六亲而人亡。” 唐 骆宾王 《秋夜送阎五还润州》诗序:“ 阎五官 言返维桑,修途指 金陵 之地; 李六郎 交深投漆,开筵浮白玉之樽。” 宋 王禹偁 《投柴殿院》诗:“ 白公 是前政, 鲁望 有维桑。” 清 钱曾 《湘灵先生移居》诗:“甲子迁讹昔梦中,维桑回首又春风。”
分類: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