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枝末
(1).树枝的梢头。参见“ 枝末生根 ”。
(2).比喻次要的事物。 南朝 宋 何承天 《报应问》:“西方説报应,其枝末虽明而根本常昧。”
《漢語大詞典》:枝末生根
树木的枝梢上生根。喻不合事理,不可能。
《漢語大詞典》:刚条(剛條)
坚硬的树枝。 南朝 梁 刘孝绰 《谢西中郎谘议启》:“臣诚无识……而降其接引,优以旨喻,於臣微物,足为荣陨。况刚条落叶,忽沾云露;周行所寘,復齿盛流。” 明 徐渭 《次夕降抟雪》诗:“压取刚条俱偃偃,试寻劲草但萋萋。” 明 王慎中 《游白鹿洞》诗:“柔叶稍朝零,刚条非夏长。”
分類:坚硬树枝
《國語辭典》:橄榄枝(橄欖枝)  拼音:gǎn lǎn zhī
橄榄的树枝。西方《圣经》记载,大洪水后,鸽子将橄榄枝衔回诺亚的方舟,表示洪水已退,所以橄榄枝后来作为和平与希望的象徵。
《漢語大詞典》:青薪
刚砍伐下的树木、树枝。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掠乡民三千餘人,沿江採青薪,垒慢道。” 元 圆至 《雪》诗:“青薪焰方吐,红灯花欲滴。”
《漢語大詞典》:稍芟
指树枝芦荻等塞河之物。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往年 河 决 商胡 ,执政之臣,不审计虑,遽谋修塞,凡科配稍芟一千八百万,骚动六路百餘州军,官吏催驱,急若星火,虚费民财,为国歛怨。”
分類:树枝芦荻
《漢語大詞典》:龙骸(龍骸)
龙的遗骨。喻嶙峋的山石、树枝等。 唐 皇甫湜 《石佛谷》诗:“鸟跡巧均分,龙骸极癯瘠。”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古杉三十韵》:“鬭死龙骸杂,争奔鹿角差。”
《漢語大詞典》:纠枝(糾枝)
交错的树枝。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双椅垂房,纠枝还会。” 明 徐渭 《〈宣府槐龙篇〉序》:“槐龙,高不过丈餘,围亦未匝两把,而广团如盖,纠枝如龙蛇。”
分類:交错树枝
《国语辞典》:枒杈  拼音:yá chā
树枝纵横杂出。元。王恽〈赵邈龊虎图行〉诗:「巅崖老树缠冰雪,石觜枒杈横积铁。」
《漢語大詞典》:支孽
旁生的树枝。喻旁出的宗族。亦谓事物由主体分出的部分。史记·吕太后本纪 唐 司马贞 索隐述赞:“诸 吕 用事,天下示私;大臣葅醢,支孽芟夷。” 梁启超 《论专制政体有害于君主而无一利》:“ 周 室之亡,实亡於贵族。 秦嬴 鉴之,夷天下为郡县,支孽无尺寸之土,功臣无汤沐之祚。” 金松岑 《文学观》:“一曰学説,诸子是也。其言皆史之支孽,各持一端,各欲以其术易天下。”
《國語辭典》:樟脑(樟腦)  拼音:zhāng nǎo
自樟科植物樟树的枝干及根之木材中提取精制所得的酮类精油所析出白色结晶。现已可由人工合成。其功用可以驱虫,并可用为兴奋剂、局部止痒剂、防虫药、火药等。也称为「潮脑」。
《漢語大詞典》:凋槭
谓树枝叶凋落而成光秃之状。 南朝 梁 萧统 《讲解将毕赋三十韵诗》:“乐树永繁稠,禪枝詎凋槭。”
《國語辭典》:打火  拼音:dǎ huǒ
1.用火镰敲击火石取火,称为「打火」。
2.行人在旅途中生火做饭或吃饭。《水浒传》第三回:「次早五更起来,子父两个先打火做饭吃罢,收拾了。」也作「打伙」、「打夥」。
《漢語大詞典》:摆条(擺條)
摇动树枝。 宋 梅尧臣 《二月四日雪》诗:“前日春风初摆条,昨夜雪飞深一尺。” 宋 梅尧臣 《次韵长文社日禖祀出城》:“晓出春风已摆条,应逢社伯马蹄骄。”
分類:摇动树枝
《国语辞典》:花材  拼音:huā cái
插花的材料。包括花卉、叶片、叶子、树枝、枯木及乾的插花材料。
《漢語大詞典》:杨柳鞭(楊柳鞭)
柳树枝做的马鞭。折柳作鞭为古代春游的一种习俗。 宋 晏几道 《浣溪沙》词:“白紵春衫杨柳鞭,碧蹄骄马杏花韉,落英飞絮冶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