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繁柯
繁密的树枝。 汉 应瑒 《竦迷迭赋》:“烛白日之炎阴,承翠碧之繁柯。” 唐 刘蜕 《吊屈原辞·哀湘竹》:“繁柯重乎 舜 祠兮,瘦影叠乎 湘水 。”
分類:繁密树枝
《國語辭典》:枝梢  拼音:zhī shāo
树枝的末端。唐。白居易〈游悟真寺〉诗:「枝梢袅青翠,韵若风中弦。」
《国语辞典》:挂纸(挂纸)  拼音:guà zhǐ
扫墓时,挂在坟墓四周的树枝或浅埋在坟墓表土的一种长方形纸。
《漢語大詞典》:铜柯(銅柯)
刚劲、苍郁的树枝。 元 宋旡 《西湖酒家壁画枯木》诗:“铁榦铜柯嗅不香,苍云玄烟润将滴。” 傅尃 《六朝柏》诗:“南麓森然见双柏,铜柯石干凌神霄。”
分類:刚劲树枝
《國語辭典》:丫叉  拼音:yā chā
1.树木两枝分歧的地方。《东周列国志》第六四回:「俗语云『怪树怪丫叉』,绰最与州邢二将有些心病,原原本本,未免迁怒到栾盈身上。」也作「桠杈」。
2.两手交叉。宋。陆游 冬晴与子坦子聿游湖上诗六首之五:「双手丫叉出迎客,自称六十六年僧。」
《漢語大詞典》:龙筋(龍筋)
指瘦劲的松树枝干。 宋 范成大 《步入衡山》诗:“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漢語大詞典》:香枝
(1).谓香气散溢于树枝。 南朝 梁简文帝 《晚春赋》:“水筛空而照底,风入树而香枝。”
(2).花枝。 南朝 梁 江淹 《杂三言五首·爱远山》:“香枝兮嫩叶,翡累兮翠叠。”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年饭》:“年饭用金银米为之,上插松柏枝,缀以金钱、枣、栗、龙眼、香枝,破五之后方始去之。”
《漢語大詞典》:嫩枝
通常为细长的树枝或幼嫩的枝条
抽出细长的初生枝(常指有蔓植物的嫩枝)例如:早熟倭瓜开始抽出细长的嫩枝。
《漢語大詞典》:鸾枝(鸞枝)
(1).栖息鸾凤的树枝。借指制作美琴的良木。 唐 陈标 《焦桐树》诗:“江上烹鱼採野樵,鸞枝摧折半曾烧。”
(2).见“ 鸞枝花 ”。
《漢語大詞典》:鸾枝花(鸞枝花)
花木名。《广群芳谱·花谱三二·鸾枝》:“鸞枝花,木本。枝榦俱似桃,叶有刻缺似棣棠。三月附枝开花,或著树身最繁茂,瓣多而圆,似郁李而大,深红色。京师多有之。” 清 戴璐 藤阴杂记卷四:“壬子,公子招余饮堂前鸞枝花下。”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余丙戌入都,寓 潘家河沿 。庭中有花盛开,浅红淡白,色颇娇艷。余初不识,问花农,曰:‘此鸞枝花也。’ 子原 则云:‘鸞枝花深红,今色浅,非是,乃榆叶梅耳。’”亦省作“ 鸞枝 ”。 清 查慎行 《是夕再饮严矱庵侍御鸾枝花下》诗之二:“僦居喜近 慈仁寺 ,移得鸞枝隔岁栽。”
《國語辭典》:修枝  拼音:xiū zhī
林木的枝条因天然脱落或人工伐除,生长出光滑树干及无节良材称为「修枝」。
《漢語大詞典》:轻条(輕條)
轻细的树枝。 晋 陆机 《招隐》诗:“轻条象云构,密叶成翠幄。” 南朝 梁 沈约 《伤春》诗:“弱草半抽黄,轻条未全緑。”
分類:轻细树枝
《漢語大詞典》:柘弓
柘木做的弓。柘树枝长而坚,宜作弓。《太平御览》卷九五八引 汉 应劭 《风俗通》:“柘材为弓,弹而放快。” 北周 庾信 《春赋》:“金鞍始被,柘弓新张。”
分類:柘木树枝
《漢語大詞典》:缃枝(緗枝)
浅黄色的树枝。
分類:黄色树枝
《漢語大詞典》:素枝
无花的树枝。 南朝 齐 谢朓 《将游湘水寻句溪》诗:“兴以暮秋月,清霜落素枝。” 唐 灵澈 《听莺歌》:“新鶯傍簷晓更悲,孤音清泠囀素枝。”
分類:树枝
《國語辭典》:荆条(荊條)  拼音:jīng tiáo
荆木的枝条。可以编制筐篮等器具,古代也用为刑具。《福惠全书。卷一二。刑名部。问拟》:「不用荆条,徒流按年里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