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枝条(枝條)  拼音:zhī tiáo
1.树木的细小枝干。如:「枝条畅茂」。《警世通言。卷五。吕大郎还金完骨肉》:「树本就好做屋柱,枝条大者,就好做梁,细者就好做椽,却不省了匠人工作。」
2.比喻学术支派。《隋书。卷七六。文学列传。潘徽》:「自世属坑焚,时移汉魏,叔孙通之硕解,高堂隆之博识,专门者雾集,制作者风驰,节文颇备,枝条互起。」
《漢語大詞典》:石帆
珊瑚虫的一种。呈树枝形,骨骼为角质,著生于海底岩礁间。骨骼中之红色节片可为装饰品。 晋 左思 《吴都赋》:“石帆水松,东风扶留。”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石帆﹝集解﹞引 大明 曰:“石帆紫色,梗大者如筋,见风渐硬,色如漆,人以饰作珊瑚装。”
《漢語大詞典》:樛枝
向下弯曲的树枝。 南朝 齐 谢朓 《敬亭山》诗:“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復低。” 宋 王安石 《晨兴望南山》诗:“草树露颠顶,樛枝空復繁。”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忆夫》:“无奈樛枝,黄鸟声求友。”
《國語辭典》:连理枝(連理枝)  拼音:lián lǐ zhī
本指两棵树的枝条纠结在一起,后比喻恩爱的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他只待强拆我长搀搀的连理枝,生摆断我颤巍巍的并头莲。」
《國語辭典》:篱笆(籬笆)  拼音:lí bā
用竹条或木条编成的栅栏。《儒林外史》第九回:「只见七八间矮小房子,两扇篱笆门,半开半掩。」也称为「芭黎」、「芭篱」、「笆篱」、「篱落」。
《国语辞典》:杈枒  拼音:chā yá
树枝分岔的样子。唐。杜甫〈雕赋〉:「击丛薄之不开,突杈枒而皆折。」也作「杈桠」。
《漢語大詞典》:雪枝
(1).粘结着雪的树枝。 唐 吴融 《灵池县见早梅》诗:“待勒 燕然 归未得,雪枝南畔少徘徊。” 唐 无可 《寄兴善寺崔律师》诗:“幽石丛圭片,孤松动雪枝。”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蜿蜒转折的长车沿着湖边经四十多个山洞,拂掠雪枝,映漾冰影。”
(2).遍开白花的树枝。 唐 徐凝 《玩花》诗之一:“一树梨花春向暮,雪枝残处怨风来。”
《漢語大詞典》:瑶枝
玉枝,传说中仙树的树枝。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秋赋有期次韵》:“太微宫里环冈树,无限瑶枝待尔攀。” 金 王哲 《如梦令》词:“相接,相椄,长出瑶枝玉叶。”
《漢語大詞典》:松棚
(1).用松树枝叶搭的棚舍。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我这后院后头有个松棚儿,你老挪到后头去,好不好……公子到那里一看,那里什么松棚儿!原来是四根破竹竿子支着,上面又横搭了几根竹竿儿,把那砍了来作柴火的带叶松枝儿搭在上面晾着,就着遮了日暘儿,那就叫‘松棚儿’!”
(2).蓬乱貌。 明 沈鲸《双珠记·纩衣寄诗》:“粗疎鬢髮乱松棚,面皮烂焦千层饼。”
《漢語大詞典》:攀林
折取或拉下树枝。 南朝 宋 颜延之 《和谢监灵运》:“倚巖听绪风,攀林结留荑。”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憩花挹飞泉,攀林搴落英。”
分類:树枝
《漢語大詞典》:衔木(銜木)
口叼树枝。 唐 李白 《寓言》诗之三:“区区精卫鸟,衔木空哀吟。”参见“ 衔石填海 ”。
分類:树枝
《國語辭典》:衔石填海(銜石填海)  拼音:xián shí tián hǎi
用嘴巴叼石头来填满海。典出《山海经。北山经》。比喻力量虽薄弱,精神意志却十分坚强。如:「编字典就像衔石填海,非有坚忍的毅力难成其事。」《镜花缘》第九回:「小弟向来以为衔石填海,失之过痴,必是后人附会。今日目睹,才知当日妄议,可谓少所见多所怪了。」
《漢語大詞典》:丹枝
丹桂的树枝。比喻科举及第。 唐 齐己 《贻王秀才》诗:“须教至公手,不惜付丹枝。” 唐 罗隐 《东归》诗:“唯将白髮期公道,不觉丹枝属别人。”参见“ 丹桂 ”。
《國語辭典》:丹桂  拼音:dān guì
1.深黄色的木樨花。
2.木犀的别名。参见「木犀」条。
3.比喻登科及第的人。《宋史。卷二六三。窦仪传》:「冯道与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
《國語辭典》:辞条(辭條)  拼音:cí tiáo
1.辞藻条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既有佳致,兼辞条丰蔚,甚足以动心骇听。」也作「辞理」。
2.词典编辑所收集的辞目。也作「词条」。
《漢語大詞典》:云枝(雲枝)
高耸入云的树枝。宋书·始平孝敬王子鸾传:“上痛爱不已,拟 汉武 《李夫人赋》,其词曰:‘……中云枝之夭秀,寓坎泉之曾岑。’”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出藩曲》:“云枝 紫微 内,分组 承明 阿。” 唐 姚崇 《秋夜望月》诗:“灼灼云枝浄,光光草露团。”
《国语辞典》:璚枝  拼音:qióng zhī
如玉般的枝条,是对树枝的美称。晋。嵇喜〈答嵇康〉诗四首之一:「俯漱神泉,仰叽璚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