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查 → 查槎”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考證  拼音:kǎo zhèng
依据可靠资料对古代文明制度加以考核、辨證,详明真伪的研究方法。也作「考据」。
《漢語大詞典》:验到(驗到)
清 代吏部查验各省至京官员的年貌等。《六部成语·吏部·验到》:“各省来京引见之员,到京后,即赴吏部报知,而部官验其年貌,曰验到。”
《漢語大詞典》:检考(檢考)
查验监督。后汉书·隗嚣传:“﹝ 王莽 ﹞设为六管,增重赋敛,刻剥百姓,厚自奉养,苞苴流行,财入公辅,上下贪贿,莫相检考。”
分類:查验监督
《漢語大詞典》:验数(驗數)
查验数目。《元典章·兵部三·站赤》:“各站户人等,将所养马匹依时饮喂,须要肥壮,无令瘦弱。若是不禁走递,频频倒死,验数补买,不得有损。” 明 归有光 《九县告示》:“见今解到马匹,一从堂上验过,领批解寺,本职但閲簿验数而已。”
分類:查验数目
《国语辞典》:验放(验放)  拼音:yàn fàng
古代被选上的官员经查验无误,给与文凭,就可去指定省分报到,称为「验放」。
《漢語大詞典》:凭按(憑按)
据以查验。 明 袁宏道 《送京兆诸君升刑部员外郎序》:“数年以来,文网繁密,当事者有所平反,輒加訶责,爰书之牘,不足凭按。”
分類:查验
《漢語大詞典》:捕案
逮捕查验。史记·酷吏列传:“﹝ 义纵 ﹞直法行治,不避贵戚。以捕案太后外孙 脩成君 子 仲 ,上以为能。迁为 河内 都尉。”按,汉书·酷吏传·义纵作“以捕桉太后外孙 脩成 子 中 ”。
分類:逮捕查验
《漢語大詞典》:按责(按責)
查验索取。新唐书·裴度传:“ 王鍔 死,家奴告 鍔 子 稷 易父奏末,冒遗献。帝留奴仗内,遣使者如 东都 按责其貲。”
分類:查验索取
《漢語大詞典》:退关(退關)
出口货物经海关查验放行后,因故不能装运出口,由货物所有人或代理人向海关办理退运手续。
《國語辭典》:查验(查驗)  拼音:chá yàn
检查验證。《文明小史》第一五回:「看见有形迹可疑的,以及箱笼斤两重大的,都要叫本人打开给他查验。」
分類:检查查验
《漢語大詞典》:劾验(劾驗)
审理查验。新唐书·张弘靖传:“ 武元衡 遇害,贼未得, 王承宗 邸廝卒 张晏 被告,詔付御史臺劾验,有状。”
分類:审理查验
《國語辭典》:磨对(磨對)  拼音:mó dui
1.磋商。多用于商议价值。
2.对照比较。清。阮大铖《燕子笺》第一六出:「磨对明白,方才写名姓传胪。」
《漢語大詞典》:纠核(糾覈)
谓举发查验罪行。《剪灯馀话·泰山御史传》:“ 泰山 司宪御史臣 宋珪 ,为纠覈事:臣闻设职建官,本阴阳之通制;操觚执翰,实臣子之当为。”
《漢語大詞典》:验军(驗軍)
指查验应征士兵的素质。 明 史可法 《上留都军政八事疏》:“旧例补军、验军,不由营将……及发之该营,往往投验者精强,到营者老弱,将官不得而知也。”
《國語辭典》:验明正身(驗明正身)  拼音:yàn míng zhèng shēn
查验清楚,确定身分无误。如:「监考人员一定要核对考生的准考證,验明正身,不可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