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竟尔(竟爾)  拼音:jìng ěr
竟然。如:「你没有经过上级准假,竟尔私自翘班!」
《漢語大詞典》:来示(來示)
对他人来信的敬称。宋书·武帝纪中:“来示言‘处怀期物,自有由来。’”
《漢語大詞典》:烹鲤(烹鯉)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以“烹鲤”借指收到亲友来信。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雕虫蒙记忆,烹鲤问沉绵。”
分類:亲友来信
《國語辭典》:来贶(來貺)  拼音:lái kuàng
1.对来信的敬称。《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赵壹传》:「请俟它日,乃奉其情。辄诵来贶,永以自慰。」南朝晋。陶渊明〈答庞参军诗序〉:「三复来贶,欲罢不能。」也作「来况」。
2.前来惠赐。《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足下不远千里,来贶齐国。」也作「来况」。
《國語辭典》:惠音  拼音:huì yīn
1.清扬和畅的声音。晋。陆机〈拟东城一何高〉诗:「闲夜抚鸣琴,惠音清且悲。」
2.对他人书信的敬称。晋。陆机〈赠冯文罴〉诗:「夫子茂远猷,颖诚寄惠音。」
《國語辭典》:华翰(華翰)  拼音:huá hàn
尊称他人的来信。唐。刘禹锡〈谢窦相公启〉:「每奉华翰,赐之衷言。」《西游记》第一七回:「正来进拜,不期路遇华翰,见有『佛衣雅会』,故此急急奔来,愿求见见。」也称为「华笺」、「华札」。
分類:他人来信
《漢語大詞典》:诲函(誨函)
对对方来信的敬称。 宋 欧阳修 《又回富相公谢书》:“曲示诲函,既深抃跃之诚,復积悚铭之抱。”
《漢語大詞典》:手示
书信用语。对对方亲笔来信的敬称。 清 程廷祚 《与家鱼门论古文书》:“读手示,知邇日留意古文。” 鲁迅 《书信集·致孔另境》:“奉到手示,刚刚都是我没法相帮的事。”
《漢語大詞典》:来命(來命)
(1).对人来信的敬称。 汉 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来命陈彼妖惑之罪,叙王师旷荡之德,岂不信然。”《三国志·魏志·臧洪传》:“重获来命,援引古今,纷紜六纸,虽欲不言,焉得已哉!”南史·褚玠传:“若谓其不能自润脂膏,则如来命,以为不达从政,吾未服也。”
(2).敬辞。指来人传达的要求。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则见他欢天喜地,谨依来命。”
《漢語大詞典》:赐札(賜札)
(1).国君给臣下书函。 宋 洪适 《贺皇帝庆皇太后八十表》:“臣远守小邦,侧闻盛礼,迴鑾纪事,微踪常録于汗青;赐札锡民,异渥获推于戴白。”宋史·岳飞传:“时 飞 方苦寒嗽,力疾而行……帝得奏大喜,赐札曰:‘卿苦寒疾,乃为朕行,国尔忘身,谁如卿者?’”
(2).对别人来信的敬词。 清 顾炎武 《覆陈霭公书》:“ 山史 西来,得接赐札。”
《漢語大詞典》:来旨(來旨)
来信的旨意。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向所諮疑,谁能晓諭?若鄙言为谬,来旨必通。”
分類:来信旨意
《漢語大詞典》:来翰(來翰)
来信。古代用羽翰为笔,因以翰为书写文字的代称。《宋书·吴喜传》:“前驱之人,忽获来翰,披寻狂惑,良深悵骇。” 宋 叶适 《赠徐灵渊》诗:“今日观来翰,如亲见古人。” 清 尹会一 《答王玉清书》:“来翰切中之言,当为铭佩。”
《漢語大詞典》:赐问(賜問)
(1).谓赐予慰问。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 宋 梅尧臣 《送刘元忠学士归陈州省亲》诗:“公子言归日,天王赐问优。”
(2).称人来信的敬辞。 宋 王安石 《答孙少述书》:“兄赐问者八九,奉答卒不过一再而已。”
(3).谓请师长教诲。用作敬辞。 明 夏完淳 《招魂》:“ 张西铭 先生,家大人金石交也。予小子获乌爱焉,五龄侍函丈,摘疑赐问,音徽宛存。”
《漢語大詞典》:作复
复信;答复来信中的问题。例如:久不作复,必有缘故;这封来函请张秘书代为作复。
《國語辭典》:回信  拼音:huí xìn
1.回覆的信函或音讯。《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我且去罢,再来待你的回信。」
2.回覆音讯。如:「你不回信,父母会很著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