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杖头(杖頭)  拼音:zhàng tóu
1.拐杖的顶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宣子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明。沈受先《三元记》第一四出:「萍水他乡,情投意浓,杖头不惜钱空,休将酒数问石崇。」
2.杖头钱的简称。参见「杖头钱」条。《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先生且留此酒肴自用,明日再携杖头,来邀先生郊外一乐可也。」
《國語辭典》:杖头钱(杖頭錢)  拼音:zhàng tóu qián
晋朝阮修常将铜钱挂在手杖顶端,手扶拐杖,步行至酒店,即以铜钱买酒畅饮。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故后世以杖头钱代指沽酒的钱。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之一:「但愿亲友长含笑,相逢不乏杖头钱。」《浮生六记。卷二。閒情记趣》:「同人知余贫,每出杖头钱,作竟日叙。」也称为「杖头」、「杖头资」。
分類:酒钱
《國語辭典》:杖头钱(杖頭錢)  拼音:zhàng tóu qián
晋朝阮修常将铜钱挂在手杖顶端,手扶拐杖,步行至酒店,即以铜钱买酒畅饮。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故后世以杖头钱代指沽酒的钱。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之一:「但愿亲友长含笑,相逢不乏杖头钱。」《浮生六记。卷二。閒情记趣》:「同人知余贫,每出杖头钱,作竟日叙。」也称为「杖头」、「杖头资」。
分類:酒钱
《國語辭典》:杖头资(杖頭資)  拼音:zhàng tóu zī
沽酒的钱。参见「杖头钱」条。《儒林外史》第一八回:「谨择本月十五日,西湖宴集,分韵赋诗。每位杖头资二星。」
分類:酒钱
《國語辭典》:杖头钱(杖頭錢)  拼音:zhàng tóu qián
晋朝阮修常将铜钱挂在手杖顶端,手扶拐杖,步行至酒店,即以铜钱买酒畅饮。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故后世以杖头钱代指沽酒的钱。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之一:「但愿亲友长含笑,相逢不乏杖头钱。」《浮生六记。卷二。閒情记趣》:「同人知余贫,每出杖头钱,作竟日叙。」也称为「杖头」、「杖头资」。
分類:酒钱
《國語辭典》:杖头木偶(杖頭木偶)  拼音:zhàng tóu mù ǒu
一种木偶戏。木偶高度约二尺左右,装有三根操纵棍,表演者以棍举起木偶并操纵木偶动作。宋代即已流行,称为「杖头傀儡」。今北平托偶戏、四川的木脑壳戏及广东的托戏等皆是。
《漢語大詞典》:杖头傀儡(杖頭傀儡)
即杖头木偶。参见“ 杖头木偶 ”。
《國語辭典》:杖头木偶(杖頭木偶)  拼音:zhàng tóu mù ǒu
一种木偶戏。木偶高度约二尺左右,装有三根操纵棍,表演者以棍举起木偶并操纵木偶动作。宋代即已流行,称为「杖头傀儡」。今北平托偶戏、四川的木脑壳戏及广东的托戏等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