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暴雨  拼音:bào yǔ
急而猛烈的雨。《管子。小匡》:「时雨甘露不降,飘风暴雨数臻。」唐。孟云卿〈行路难〉诗:「君不见长松百尺多劲节,狂风暴雨终摧折。」
《漢語大詞典》:骤风暴雨(驟風暴雨)
见“ 骤雨暴风 ”。
《漢語大詞典》:骤雨暴风(驟雨暴風)
亦作“ 骤雨狂风 ”。亦作“ 骤风暴雨 ”。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宣和书谱·释怀素:“自谓得草书三昧……当时名流如 李白 、 戴叔伦 、 竇臮 、 钱起 之徒皆有诗美之。状其势以谓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大唐秦王词话》第四十回:“骤雨狂风随地捲,奔雷掣电走天神。” 清 张德彝 《随使法国记·归途记》:“初六日壬辰,阴晴不定……入夜骤雨暴风一阵。”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八章:“众人都担心这时正是下雷雨的节令,猛不防来一阵骤风暴雨,人们藏在地洞里难免遭水淹。”
《国语辞典》:迅风暴雨(迅风暴雨)  拼音:xùn fēng bào yǔ
急劲的风和猛烈的雨。宋。洪迈《夷坚丙志。卷十二。舒州刻工》:「明旦,天色廓清。至午,黑云倏起西边,罩覆楼上,迅风暴雨随之。」
《漢語大詞典》:卒风暴雨(卒風暴雨)
急风暴雨。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卒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
《國語辭典》:疾风暴雨(疾風暴雨)  拼音:jí fēng bào yǔ
1.急速猛烈的风雨。《淮南子。兵略》:「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也作「急风暴雨」、「疾风骤雨」。
2.形容声势浩大,或来势快速凶猛。《隋唐演义》第二二回:「斧照伯当上三路,如飘泼盆倾,疾风暴雨,砍剁下来。」也作「急风暴雨」、「疾风骤雨」。
《國語辭典》:急风暴雨(急風暴雨)  拼音:jí fēng bào yǔ
1.来势急剧猛烈的风雨。如:「强烈台风过境,急风暴雨导致农作物损失重大。」也作「疾风暴雨」、「疾风骤雨」。
2.形容声势浩大。如:「我军的攻势,如急风暴雨,使敌军来不及抵抗。」也作「疾风暴雨」、「疾风骤雨」。
《漢語大詞典》:急风骤雨(急風驟雨)
急剧的风雨。常用以形容声势浩大而迅猛。 章炳麟 《五无论》:“至於神话, 希腊 、 印度 皆立男女二神,而急风骤雨则羣指为天神战斗之事。” 方纪 《歌声和笛声》:“忽然,那只最大的、像战鼓一样雄壮的大三弦停止了,却在这急风骤雨一样的无数三弦的奏鸣中,出现了一只跳动着热情的笛子。”亦作“ 急风暴雨 ”。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个攻击的形势,简直是急风暴雨,顺之者存,逆之者灭。” 郭小川 《秋日谈心》诗:“我们却又谈起那急风暴雨的变乱年头。”
《國語辭典》:粗风暴雨(粗風暴雨)  拼音:cū fēng bào yǔ
形容风雨很大。《镜花缘》第八八回:「莫讲粗风暴雨,不能招架,就是小小一阵凉飕,只怕也难支持了。」
《國語辭典》:飘风暴雨(飄風暴雨)  拼音:piāo fēng bào yǔ
暴风骤雨。指来势急而猛的风雨。《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一:「大者用兵侵伐,小者居傲凌下,用心奢广,譬犹飘风暴雨,不可长久。」也作「飘风急雨」、「飘风骤雨」。
《國語辭典》:狂风暴雨(狂風暴雨)  拼音:kuáng fēng bào yǔ
1.巨大的风雨。宋。梅尧臣 惜春诗三首之二:「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也作「狂风骤雨」、「骤雨狂风」。
2.比喻处境动荡不安。如:「董事长在狂风暴雨之中,艰苦地建立了今天的企业王国。」也作「狂风骤雨」、「骤雨狂风」。
《漢語大詞典》:盲风暴雨(盲風暴雨)
同“ 盲风怪雨 ”。 苏曼殊 《遁迹记》:“尔时诸天昏暗,盲风暴雨,震荡川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