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暴雨  拼音:bào yǔ
急而猛烈的雨。《管子。小匡》:「时雨甘露不降,飘风暴雨数臻。」唐。孟云卿〈行路难〉诗:「君不见长松百尺多劲节,狂风暴雨终摧折。」
《漢語大詞典》:骤风暴雨(驟風暴雨)
见“ 骤雨暴风 ”。
《漢語大詞典》:骤雨暴风(驟雨暴風)
亦作“ 骤雨狂风 ”。亦作“ 骤风暴雨 ”。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宣和书谱·释怀素:“自谓得草书三昧……当时名流如 李白 、 戴叔伦 、 竇臮 、 钱起 之徒皆有诗美之。状其势以谓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大唐秦王词话》第四十回:“骤雨狂风随地捲,奔雷掣电走天神。” 清 张德彝 《随使法国记·归途记》:“初六日壬辰,阴晴不定……入夜骤雨暴风一阵。”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八章:“众人都担心这时正是下雷雨的节令,猛不防来一阵骤风暴雨,人们藏在地洞里难免遭水淹。”
《国语辞典》:迅风暴雨(迅风暴雨)  拼音:xùn fēng bào yǔ
急劲的风和猛烈的雨。宋。洪迈《夷坚丙志。卷十二。舒州刻工》:「明旦,天色廓清。至午,黑云倏起西边,罩覆楼上,迅风暴雨随之。」
《漢語大詞典》:卒风暴雨(卒風暴雨)
急风暴雨。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卒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
《國語辭典》:疾风暴雨(疾風暴雨)  拼音:jí fēng bào yǔ
1.急速猛烈的风雨。《淮南子。兵略》:「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也作「急风暴雨」、「疾风骤雨」。
2.形容声势浩大,或来势快速凶猛。《隋唐演义》第二二回:「斧照伯当上三路,如飘泼盆倾,疾风暴雨,砍剁下来。」也作「急风暴雨」、「疾风骤雨」。
《國語辭典》:急风暴雨(急風暴雨)  拼音:jí fēng bào yǔ
1.来势急剧猛烈的风雨。如:「强烈台风过境,急风暴雨导致农作物损失重大。」也作「疾风暴雨」、「疾风骤雨」。
2.形容声势浩大。如:「我军的攻势,如急风暴雨,使敌军来不及抵抗。」也作「疾风暴雨」、「疾风骤雨」。
《漢語大詞典》:急风骤雨(急風驟雨)
急剧的风雨。常用以形容声势浩大而迅猛。 章炳麟 《五无论》:“至於神话, 希腊 、 印度 皆立男女二神,而急风骤雨则羣指为天神战斗之事。” 方纪 《歌声和笛声》:“忽然,那只最大的、像战鼓一样雄壮的大三弦停止了,却在这急风骤雨一样的无数三弦的奏鸣中,出现了一只跳动着热情的笛子。”亦作“ 急风暴雨 ”。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个攻击的形势,简直是急风暴雨,顺之者存,逆之者灭。” 郭小川 《秋日谈心》诗:“我们却又谈起那急风暴雨的变乱年头。”
《國語辭典》:粗风暴雨(粗風暴雨)  拼音:cū fēng bào yǔ
形容风雨很大。《镜花缘》第八八回:「莫讲粗风暴雨,不能招架,就是小小一阵凉飕,只怕也难支持了。」
《國語辭典》:飘风暴雨(飄風暴雨)  拼音:piāo fēng bào yǔ
暴风骤雨。指来势急而猛的风雨。《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一:「大者用兵侵伐,小者居傲凌下,用心奢广,譬犹飘风暴雨,不可长久。」也作「飘风急雨」、「飘风骤雨」。
《國語辭典》:狂风暴雨(狂風暴雨)  拼音:kuáng fēng bào yǔ
1.巨大的风雨。宋。梅尧臣 惜春诗三首之二:「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也作「狂风骤雨」、「骤雨狂风」。
2.比喻处境动荡不安。如:「董事长在狂风暴雨之中,艰苦地建立了今天的企业王国。」也作「狂风骤雨」、「骤雨狂风」。
《漢語大詞典》:盲风暴雨(盲風暴雨)
同“ 盲风怪雨 ”。 苏曼殊 《遁迹记》:“尔时诸天昏暗,盲风暴雨,震荡川陆。”
《國語辭典》:骤雨(驟雨)  拼音:zòu yǔ
忽然降落的大雨。《三国演义》第八○回:「忽然台前捲起一阵怪风,飞砂走石,急如骤雨,对面不见。」《红楼梦》第三○回:「这时下雨,他这身子如何禁得骤雨一激!」
分類:骤雨暴雨
《國語辭典》:白雨  拼音:bái yǔ
1.雨如白珠。形容雨势很大。唐。李白〈宿虾湖〉诗:「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银竹。」宋。苏轼〈介亭饯杨杰次公〉诗:「前朝欲上已蜡屐,黑云白雨如倾盆。」
2.冰雹。
分類:暴雨
《漢語大詞典》:白撞雨
亦省称“ 白撞 ”。 方言。暴雨;急骤的雨。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天:“凡天晴暴雨忽作,雨不避日,日不避雨,点大而疎,是曰白撞雨,亦曰过云,亦曰白雨……谚曰:‘早禾壮,须白撞。’” 章炳麟 新方言·释天:“尔雅暴雨谓之涷…… 广东 谓之白撞雨。撞从东声,涷音转撞。”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二一章:“白天下了一场喜人的白撞雨,天空像洗涤过一般。”参见“ 白雨 ”。
分類:暴雨急骤
《漢語大詞典》:澍雨
(1).大雨;暴雨。尚书大传卷四:“久矣,天之无烈风澍雨。” 郑玄 注:“暴雨也。”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三月,京师旱,至五月朔,太后幸 洛阳 寺……行未还宫,澍雨大降。”宋书·范泰传:“﹝ 范泰 ﹞表贺元正,并陈旱灾,曰…… 汉 东海 枉杀孝妇,亢旱三年,及祭其墓,澍雨立降,岁以有年。”
(2).时雨。 宋 王禹偁 《谢降御札表》:“若岁大旱,多慙 傅説 之才,谓天盖高,必听 汤王 之祷,未蒙册免,尤愧搢绅,而又诲以政刑,敢不勤於夙夜,少助忧心之意,庶成澍雨之期。”
(3).比喻恩泽。清史稿·高宗纪一:“以御门听政,澍雨优渥,赐执事诸臣纱疋有差。”
《漢語大詞典》:凌雨(淩雨)
暴雨。 南朝 梁 江淹《拜中书郎谢表》:“方遽求振风,长忧凌雨,不悟遭社鸣之属,际河清之会。”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三:“自 唐 及今,流潦巨浸之所漂啮,震风凌雨之所涤荡,不知其几,而墨色烂然如新。”
分類:暴雨
《漢語大詞典》:蜑雨
泛指南方海上的暴雨。 宋 苏轼 《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岂知流落復相见,蛮风蜑雨愁黄昏。” 清 黄景仁 《南浦·泊镇海》词:“多少鱟帆蜑雨,和龙吟,夜半似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