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山蜂  拼音:shān fēng
动物名。昆虫纲膜翅目胡蜂科。体黑褐色,头部黄色,腹部长大有黄色环纹,尾端有毒针,吸食树汁。
《国语辞典》:灯蛾(灯蛾)  拼音:dēng é
昆虫纲鳞翅目灯蛾科的泛称。幼虫体多毛,以杂草、杂木之叶片为食。成蛾在夜间活动,喜扑近灯火,如谷蛾、麦蛾等,故称为「灯蛾」。也称为「扑灯蛾」、「飞蛾」、「附炎」。
《国语辞典》:落文  拼音:luò wén
动物名。昆虫纲落文科。体长不超过一公分,颜色有红、金绿、黑等。以阔叶树叶为巢,幼虫食腐烂的树叶。
《国语辞典》:蚨蝶  拼音:fú dié
动物名。昆虫纲鳞翅目。参见「蝴蝶」条。
《国语辞典》:叩头虫(叩头虫)  拼音:kòu tóu chóng
1.动物名。昆虫纲鞘翅目。体为长椭圆形,全身黑褐色,触角长而呈锯齿状。腹节可自由屈曲,故仰其腹,能自行跃起,以指按其体,即频叩其头,故称为「叩头虫」。也称为「磕头虫」。
2.戏称受制于权势,唯命是从,只知鞠躬哈腰的人。如:「早知他是个叩头虫,才不会推选他为我们的工会代表!」也称为「磕头虫」。
《国语辞典》:渔娘(渔娘)  拼音:yú niáng
1.从事打渔的女性。也作「渔娘」。
2.动物名。昆虫纲鞘翅目。体略呈圆球形,全身呈暗黄色,翅鞘有黑色龟甲状斑纹,触角及两须细长呈土色。体下及脚暗黄。复眼中央有两条褐纹,前胸背之后线则有两条黑纹。常见于池沼边。
《国语辞典》:斑蝶  拼音:bān dié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蝶目。翅上布满彩色斑点,为飞得最远,生命力也最强的蝴蝶。多群集过冬。大致可分为桦斑蝶、紫斑蝶、淡青斑蝶、胡麻斑蝶四大类。
《国语辞典》:牛虻  拼音:niú méng
动物名。昆虫纲双翅目虻科。体为长椭圆形,长约三公分。胸腹部有花纹,夏季常出没于水滨。雄虻吸食植物汁液,雌虻则吸食牛、马血液,对牛、马家畜为害甚大。
《国语辞典》:犀头(犀头)  拼音:xī tóu
动物名。昆虫纲金龟子科。体黑长约三公分。雄虫头部长有角状突起的金龟子。栖息山地,聚于兽粪上。将粪块埋入土中,产卵后以粪为食。分布于中国大陆、日本、韩国等地。
《国语辞典》:螟蛾  拼音:míng é
动物名。昆虫纲鳞翅目。为螟虫的成虫。是害虫,喜蛀食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茎部。
《国语辞典》:水黾(水黾)  拼音:shuǐ mǐn
动物名。昆虫纲半翅目水黾科。体狭,色黑褐,长约一公分,群集池沼水面,捕食小虫,能驰跃,水涸即飞去。也称为「水马」。
《国语辞典》:金花虫(金花虫)  拼音:jīn huā chóng
动物名。昆虫纲鞘翅目。长约六至八公釐,头黑与胸同宽,体色灰褐且有光泽。触角长,胸部圆柱状,翅鞘青蓝,脚黄褐色。产卵于稻苗,幼虫食害稻叶。
《国语辞典》:白蜡虫(白蜡虫)  拼音:bái là chóng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同翅目介壳虫科。体长一点五公釐,椭圆而色灰,与浮尘子相似。体内有蜡线能分泌白色蜡质,熔点高,可作为蜡烛的原料,还能制成药品或用以打光木器等。简称为「蜡虫」。
《国语辞典》:七星瓢虫(七星瓢虫)  拼音:qī xīng piáo chóng
动物名。昆虫纲鞘翅目瓢虫科。体呈圆形,背部隆起,长约六至八公釐,翅呈橘黄色,上有七个椭圆形的黑色斑纹。成虫、幼虫皆以捕食蚜虫为生。
《国语辞典》:松材线虫(松材线虫)  拼音:sōng cái xiàn chóng
动物名。昆虫纲。由松斑天牛传布,寄生在松树上的线虫。体形细小,肉眼难辨。啃食松脂管内的上皮细胞与邻近的薄壁细胞,易造成松树全株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