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滫瀡  拼音:xiǔ suǐ
用淅米汁浸食物使柔滑,为一种调和食物的方法。《礼记。内则》:「滫瀡以滑之,脂膏以膏之。」
《國語辭典》:军符(軍符)  拼音:jūn fú
古时调遣兵士的信符。剖竹为二,由国君和主帅各持其一。后以文书代替。明。沈明臣 凯歌:「衔枚夜度五千兵,密领军符号令明。」
《漢語大詞典》:调序(調序)
(1).谓使四时调和有序。《汉书·宣帝纪》:“朕未能章先帝休烈,协寧百姓,承天顺地,调序四时。”《旧唐书·文宗纪下》:“朕之菲德,涉道未明,不能调序四时,导迎和气。” 吴杨夔 《复宫阙后上执政书》:“ 舜 承 尧 禪,当太平至理之后,犹且放四凶,举八元八愷,而后百揆四门,方克调序。”
(2).乐律名。即太簇三十四律之一。隋书·律历志上:“太簇:……勾芒、调序、青要。”
《漢語大詞典》:坐弦
旧时北方的一些曲种如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单弦、天津时调等演出时,常有一名三弦乐师在后台等候,称“坐弦”。遇演员无弦师或固定弦师未到场时,便由坐弦顶替。
《漢語大詞典》:城操
明 时调卫所兵备边之称。亦指备边士卒。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疏》:“但系六百里之外,或分为两班:一班备春,一班备秋。或并为一班,半年城操,半年秋戍。”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疏》:“其补军之法,逃军先儘本身,故军先儘子孙;不足,则均之同伍,均之同队,以至通一卫之餘丁而补之;又不足,则取之城操。”
《漢語大詞典》:攒十字(攢十字)
鼓词、弹词及时调中常以“三、三、四”十字句组成唱词,称为“攒十字”。 鲁迅 《准风月谈·重三感旧》:“‘五更调’、‘攒十字’的格调,也可以放进新的内容去。”
《漢語大詞典》:天津快板
曲艺的一种。是解放后在 天津 时调的大数子调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新曲种。在群众业余曲艺演唱的实践中,对原有曲调加以改革,形成较为自由活泼,又有韵律节奏的朗诵体曲艺。句式通常为五字句和七字句。演员自击竹板、节子演唱,伴奏乐器有三弦、二胡等。曲目都为短篇。
《国语辞典》:坤书馆(坤书馆)  拼音:kūn shū guǎn
专门上演大鼓书、时调小曲的场所。也称为「乐子馆」、「落子馆」。
《国语辞典》:乐子馆(乐子馆)  拼音:lè zi guǎn
专门上演大鼓书、时调小曲的场所。也称为「落子馆」、「坤书馆」。
《漢語大詞典》:挂枝儿(挂枝兒)
亦作“掛枝儿”。 明 万历 后逐渐流行的一种民间时调小曲。《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西湖 上子弟编出一隻《掛枝儿》,单道那 花魁娘子 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