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无踪(無蹤)
亦作“ 无踪 ”。 没有踪迹或踪影。 唐 张乔 《送僧雅觉归东海》诗:“鸟行来有路,帆影去无踪。” 宋 惠洪 《效李白湘中体》诗:“雁字初成春有信,烟鬟空好雨无踪。”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张寅 ﹞被恶宦谋财害命……尸首无踪,滔天大变,万古奇冤。”
《國語辭典》:无踪无影(無蹤無影)  拼音:wú zōng wú yǐng
消逝得没有踪迹。《红楼梦》第六六回:「说毕,一阵香风,无踪无影去了。」也作「无影无踪」。
《國語辭典》:无影无踪(無影無蹤)  拼音:wú yǐng wú zōng
消逝得没有踪迹。《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两百只小船,都装满了,一个人一把桨,如飞的棹起来,都穿入那小港中,无影无踪的去了。」《红楼梦》第二四回:「夫妻两个说话,那个贾芸早说了几个『不用费事』,去的无影无踪了。」也作「无踪无影」。
《國語辭典》:杳无踪迹(杳無蹤跡)  拼音:yǎo wú zōng jī
没有丝毫踪影、痕迹。《水浒传》第四三回:「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文明小史》第二二回:「四面搜寻,杳无踪迹。」也作「杳无踪影」。
分類:踪迹
《國語辭典》:杳无踪影(杳無蹤影)  拼音:yǎo wú zōng yǐng
没有丝毫踪影、痕迹。如:「沧海桑田,世事多变,儿时嬉戏的椰林已杳无踪影。」也作「杳无踪迹」。
《国语辞典》:来无影去无踪(来无影去无踪)  拼音:lái wú yǐng qù wú zōng
来去之间,不曾留下任何形迹。小说中多形容功夫高强者。如:「老剑客功夫高强,来无影去无踪,要寻他可不容易。」
《国语辞典》:无形无踪(无形无踪)  拼音:wú xíng wú zōng
没有形影、踪迹。《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小的藏他何干?自然是他家摆布死了,所以无形无踪。」
《国语辞典》:杳然无踪(杳然无踪)  拼音:yǎo rán wú zōng
毫无讯息、踪影。《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四围一望,不要说不见强盗出没去处,并那仆马消息,杳然无踪,四无人烟。」
《漢語大詞典》:渺无踪影(渺無蹤影)
看不到一点踪迹和影子。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 宜春 、 蘂儿 ,渺无踪影。”亦作“ 渺无影踪 ”。 茅盾 《腐蚀·十一月十三日》:“睁大眼,惘然凝视屋角的鼠洞,努力追忆昨夜的颠倒迷梦,然而--已经渺无影踪。”
分類:踪迹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