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法界无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法界无缘之众生,法界无缘之功能等。法界中于佛道无缘之众生也。周遍法界而起无缘大悲之佛之功力也。
无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系属之关系也。无心识之攀缘也。止观一曰:「常境无相,常智无缘。」
【佛学常见辞汇】
没有缘份。
【俗语佛源】
佛教认为任何事物只有在具备特定的条件时,才能产生和发展,称为「缘起」。如果不具备形成某事物的特定条件,就称为「无缘」。据说,佛也不能度化与佛法无缘的人。此外,證悟的人已经脱离了业果的系缚,没有攀缘外境之心,也叫「无缘」。如隋·智顗《摩诃止观》卷一:「常境无相,常智无缘。」由此而发为度化一切众生的大心,称为「无缘大慈」。后亦以「无缘」泛指没有缘份。如唐·杜甫《清明》诗之一云:「绣羽饺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缘份不足,则称为「缘份浅」。如元·张子益《鹧鸪天》词云:「不念春归离恨牵,自叹今生缘份浅。」(李明权)
无缘之众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菩萨有本来所化之众生系属之,是为有缘之众生。故于此佛有缘者,于彼佛无缘,于无缘之众生,毕竟不得化之。
无缘道场
【佛学大辞典】
(杂名)不属于一人,不能定其为谁,汎云为一切众生之道场也。
无缘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三界唯心无于心外缘法者,以行菩提之道也。大日经疏二曰:「无缘乘者,至此僧祇始能观察阿陀那深细之识,解了三界唯心,心外更无一法而可得者,乘此无缘心而行大菩提道,故名无缘乘也。」
无缘寺
【佛学大辞典】
(杂名)回向于无缘之人之道场也。
无缘佛
【佛学大辞典】
(杂语)于自己无因缘之佛。谓于宿世未与自己结缘之佛也。
无缘塔
【佛学大辞典】
(杂名)不系属于一人合葬多人之坟墓也。又谓无亲戚故旧之缘者之坟墓。
无缘冢
【佛学大辞典】
(杂名)同于无缘塔。
无缘乘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住心之第六、他缘大乘心也,他无两义,梵音同一、故约于菩萨之大悲缘他众生而谓之他缘,约于菩萨之大智缘心外无法而谓之无缘。大疏二曰:「梵音莽钵罗,是无义,亦是他义。所谓他缘乘者,谓发平等大誓,为法界众生行菩萨道。乃至诸一阐提及二乘入正位者,亦当以种种方便折伏摄受普令同入是乘,约此无缘大悲故名他缘乘。又无缘乘者,至此僧祇始能观察阿陀那深细之识,解了三界唯心,心外更无一法而可得者,乘此无缘心而行大菩提道,故名无缘乘也。」
无缘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所说十六三昧之一。灭尽定之异名。都灭一切识心而离所缘之禅定也。法华经嘉祥疏十二曰:「无缘三昧即灭尽定。」
无缘法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差别平等之义也。无缘者,谓不分别彼此之境也(境为所缘,心为能缘)。法界者,谓法之有限也。普及分别彼此有限之法谓之无缘法界。
【佛学常见辞汇】
无差别而平等的意思。
无缘慈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慈悲之一。(参见:慈悲)
【佛学常见辞汇】
三种慈悲之一,即心无分别,普救一切,不但对一切人类拔苦与乐,甚至扩展至一切有情动物,皆起怜悯爱护的心。
慈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乐曰慈,拔苦曰悲。四无量心中之二无量也。智度论二十七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佛学常见辞汇】
慈与悲。愿给一切众生安乐叫做慈;愿拔一切众生痛苦叫做悲。
【三藏法数】
慈即爱念,谓以爱乐欢喜,起大慈心,能与他乐也;悲即悯伤,谓以恻怆怜悯,起大悲心,能拔他苦也。今依前问答,论观世音大悲拔苦,百千苦恼皆得解脱也。依后问答,论普门示现大慈与乐,即应以得度而为说法也。良由观音之人,观于普门之法,达于实相之理,悯诸众生,理具情迷,枉受众苦,失于本性之乐。是以即起慈悲,誓拔其苦,而与其乐。故以慈悲次人法而明之也。
实智无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实相无相)
无缘大慈
【佛学常见辞汇】
佛具大慈心,虽与众生无缘,但是也发大慈心而救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