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书剑无成
 
相关人物
项籍
 
项羽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例句

不知书与剑,十载两无成。 于邺 书情

只应学得虞姬婿,书字才能记姓名。 韦蟾 长乐驿谑李汤给

典故
一事无成


《全唐诗》卷四百四十六〈除夜寄微之〉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國語辭典》:无成(無成)  拼音:wú chéng
没有完成、没有成就。如:「一事无成」。《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若其无成,君无辱焉。」唐。杜甫〈客居〉诗:「儒生老无成,臣子忧四藩。」
《漢語大詞典》:无成子(無成子)
不成器的子弟。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宋朝杂记下》:“《桐江诗话》云:‘ 元祐 间, 东平 王景亮 与诸仕族无成子结为一社,纯事嘲誚,士大夫无间贤愚,一经诸人之目,即被不雅之名。’”
《國語辭典》:一事无成(一事無成)  拼音:yī shì wú chéng
在事业功名上没有任何成就。为慨叹之词。唐。白居易 除夜寄微之诗:「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东周列国志》第七二回:「一事无成,双鬓已斑,天乎,天乎!」
《漢語大詞典》:胸无成竹(胸無成竹)
谓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不熟此书,则胸无成竹,虽有其志,何从措手?” 清 郑燮 《题画·竹》:“ 文与可 画竹,胸有成竹; 郑板桥 画竹,胸无成竹。”参见“ 胸有成竹 ”。
《國語辭典》:胸有成竹  拼音:xiōng yǒu chéng zhú
画竹之前,心中早已有了竹子的完整形象。语本宋。晁补之 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经营似春雨,滋长地中绿。」比喻处事有定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但是看承晖的精神,又好像胸有成竹一般。」也作「成竹在胸」。
分類:有成作事
《国语辞典》:疑行无成,疑事无功(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拼音:yí xíng wú chéng,yí shì wú gōng
做事犹豫不定,是无法成功的。《商君书。更法》:「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也作「疑行无名,疑事无功」、「疑事无功,疑行无名」。
《国语辞典》:白首无成(白首无成)  拼音:bái shǒu wú chéng
年老而一事无成。宋。陆游〈谢钱参政启〉:「伏念某少苦贱贫,长更忧患,名场蹭蹬,几白首以无成。」也作「白首空归」。
《国语辞典》:百事无成(百事无成)  拼音:bǎi shì wú chéng
什么事也没做成。唐。刘禹锡〈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诗:「更将何面上春台,百事无成老又催。」
《高级汉语词典》:汔无成效
一直没有成效
《國語辭典》:老大无成(老大無成)  拼音:lǎo dà wú chéng
年纪已大却毫无成就。《红楼梦》第八二回:「宝玉道:『不要弄到老大无成。』」《镜花缘》第一○回:「既不能显亲扬名,又不能兴邦定业,碌碌人世,殊愧老大无成。」
《國語辭典》:亡羊  拼音:wáng yáng
臧、谷二人一起牧羊,臧因读书而丢失羊,谷因嬉戏而失掉羊的故事。典出《庄子。骈拇》。后比喻舍弃当做的事,而使得本业受到损失。宋。王安石〈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诗:「亡羊等残生,朽笑何足摺。」清。唐孙华〈偕同年吴元朗游西泾次友人韵〉:「嬉游良已荒,亡羊愧臧谷。」
《國語辭典》:亡羊补牢(亡羊補牢)  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
丢失了羊,就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语本《战国策。楚策四》:「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比喻犯错后及时更正,尚能补救。宋。陆游 秋兴诗五首之三:「惩羹吹齑岂其非,亡羊补牢理所宜。」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二。徐州》:「要之是举必当亟行。若遇有事更张,不免亡羊补牢矣。」
《國語辭典》:心虚(心虛)  拼音:xīn xū
1.自知理亏而内心害怕不安。《三国演义》第四回:「操贼心虚逃窜,行刺无疑矣。」《文明小史》第四八回:「劳航芥在对面窗内瞧见了他,自己心虚,命把窗门掩上。」
2.谦虚不自满。《列子。仲尼》:「南郭子貌充心虚。耳无闻,目无见,口无言,心无知,形无惕。往将奚为。」《文明小史》第四○回:「可见这些人还不心虚,自己不曾涉猎过的学问,就不愿意听。」
3.中医泛指心脏的气血不足,容易心悸、短气、健忘、胸闷、盗汗等。亦称某些心律不整、神经衰弱的症状为「心虚」。
《漢語大詞典》:不集
(1).无成就;不成功。《诗·小雅·小旻》:“谋夫孔多,是用不集。” 毛 传:“集,就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日之事,幸而集, 晋国 赖之。不集,三军暴骨。” 杜预 注:“集,成。”
(2).不栖止。列子·杨朱:“鸿鵠高飞,不集污池。”
(3).不齐一,不一致。汉书·晁错传:“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趋利弗及……百不当十。” 颜师古 注:“集,齐也。”
《漢語大詞典》:疑谋(疑謀)
(1).无成功把握的计谋。《书·大禹谟》:“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 蔡沉 集传:“谋,图为也。有所图为,揆之於理而未安者,则不復成就之也。”《淮南子·兵略训》:“计定而发,分决而动。将无疑谋,卒无二心。”
(2).叛乱的谋划。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四》:“ 淮南王 英布 闻 越 死见醢,乃惊恐,阴有疑谋。”
《漢語大詞典》:记姓名(記姓名)
相传 项羽 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 怒之。 羽 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见史记·项羽本纪。后遂以“记姓名”为不必多读书之典。 唐 韦蟾 《长乐驿谑李汤给事题名》诗:“只应学得 虞姬 壻,书字纔能记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