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仪仗(儀仗)  拼音:yí zhàng
1.仪卫用的器具。古时帝王、官员外出时护卫所持的旗帜、伞、扇、武器等。《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库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戎器、卤簿仪仗。」《三国演义》第八回:「自此愈加骄横,自号为尚父,出入僭天子仪仗。」也称为「执事」、「䌽杖」。
2.担任仪卫的军队。《新唐书。卷二三。仪卫志上》:「朔望受朝及蕃客辞见,加纛、槊队,仪仗减半。」
《漢語大詞典》:虑无(慮無)
古代军中前卫部队持以报警的旗帜。左传·宣公十二年:“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 杜预 注:“虑无,如今军行前有斥候蹹伏,皆持以絳及白为幡,见骑贼举絳幡,见步贼举白幡,备虑有无也。”
《漢語大詞典》:降幡
亦作“ 降幡 ”。 表示投降的旗帜。 唐 刘禹锡 《三阁辞》之三:“回首降幡下,已见黍离离。”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明潞王画兰石刻》:“降旛早竖闔城全,赢得 杭 民称佛子。” 吕志伊 《读史感赋》:“降旛纵出 石城 隈,霸气西南尚未衰。”
分類:投降旗帜
《国语辞典》:绣旗(绣旗)  拼音:xiù qí
用彩丝绣成的旗帜。《三国演义》第七回:「曲义马到,先斩执旗将,把绣旗砍倒。」
《國語辭典》:白旗  拼音:bái qí
战败投降或诈降时所举的旗子。《三国演义》第三二回:「次日,城上竖起白旗,上写『冀州百姓投降』。」
《漢語大詞典》:旌纛
(1).大旗。亦泛指旗帜。 唐 贾岛 《寄沧州李尚书》诗:“迢递瞻旌纛,浮阳寄咏言。” 宋 苏轼 《次韵滕元发许仲涂秦少游》:“两邦旌纛光相照,十亩锄犂手自亲。”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和卢国华》词:“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
(2).犹尊驾。 宋 陈亮 《与章德茂侍郎书》之三:“已经新元,缅惟旌纛所至,百神呵卫,台候动止万福。”
《國語辭典》:翠蕤  拼音:cuì ruí
用翠羽做成的旗饰。南朝梁。江淹〈丽色赋〉:「翠蕤羽钗,绿秀金枝。」唐。杜甫〈魏将军歌〉:「搀抢荧惑不敢动,翠蕤云旓相荡摩。」
《漢語大詞典》:旗常(旂常)
旂常。王侯的旗帜。 唐 陈子昂 《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云陛旗常满,天廷玉帛陈。”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 乾隆 朝名将,以 超海公 海兰察 为冠,边功战略,炳矞旗常。”参见“ 旂常 ”。
(1).旂与常。旂画交龙,常画日月,是王侯的旗帜。语本周礼·春官·司常:“日月为常,交龙为旂……王建大常,诸侯建旂。” 明 张居正 《答应天巡抚孙小溪》:“先朝名臣,所以铭旂常、垂竹素者,不过奉公守法、洁己爱民而已。”
(2).借指王侯。 唐 杨炯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以不贪为寳,均珠玉以咳唾;以无事为贵,比旂常於粪土。”
《漢語大詞典》:旂常
1.旂与常。旂画交龙,常画日月,是王侯的旗帜。语本周礼·春官·司常:“日月为常,交龙为旂……王建大常,诸侯建旂。” 明 张居正 《答应天巡抚孙小溪》:“先朝名臣,所以铭旂常、垂竹素者,不过奉公守法、洁己爱民而已。”
2.借指王侯。 唐 杨炯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以不贪为寳,均珠玉以咳唾;以无事为贵,比旂常於粪土。”
《漢語大詞典》:风旗(風旗)
(1).风中飘动的旗帜。 南朝 梁简文帝 《上巳侍宴林光殿曲水》诗:“风旗争曳影,亭皋共生阴。” 唐 雍陶 《送徐使君赴岳州》诗:“渺渺 楚 江上,风旗摇去舟。”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以前他是改组派,但像风旗似的转得真快。”
(2).指酒帘。旧时酒家的标识。 宋 梅尧臣 《和资政侍郎雪后》:“风旗冷落偏欺酒,众树芳菲欲并梅。”
(3).古时仪仗旗之一。见 明 王圻 等三才图会·仪制三·国朝仪仗图上
《國語辭典》:扬旗(揚旗)  拼音:yáng qí
1.举起旗子。
2.一种指挥火车行止的号志。在火车入站处,或沿途重要点铁轨的两侧,设立高柱,上装活动的板,板横著时表示不准前进,板向下斜时则表示可以前进。
《漢語大詞典》:织文(織文)
(1).染丝织成花纹的丝织品。书·禹贡:“厥贡漆丝,厥篚织文。” 孔 传:“织文,锦綺之属。” 孔颖达 疏:“綺是织繒之有文者,是綾锦之别名,故云锦綺之属,皆是织而有文者也。” 唐 刘禹锡 《观市》:“在巾笥者织文及素焉,在几阁者彫彤及质焉,在筐筥者白黑巨细焉。”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冈多异松,而棋枰松尤奇,高不盈二尺,而覆十围,枝叶纠结平密,如掌,如席,如织文,其上可弈。”
(2).旗帜上的纹样。织,通“ 帜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斾央央。” 郑玄 笺:“织,徽织也。” 朱熹 集传:“织,帜字同。”
《漢語大詞典》:战旗(戰旗)
军中的旗帜。 五代 齐己 《杨柳枝》诗:“多谢将军遶营种,翠中閒卓战旗红。” 阿英 《夜》:“一眼看去,江上不知有多少的伟大之暗影,仿佛都执着战旗在奔向前敌。”
《國語辭典》:旗下  拼音:qí xià
1.麾下,旗帜之下。《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树十二郡旗鼓,令步兵各以郡人诣旗下。」
2.旗人。清。昆冈《大清会典事例。卷一五六。户部。户口》:「国初定,旗下买卖人口,赴各该旗市交易。」
3.俗称没有缠足的妇女。
《漢語大詞典》:龙旌(龍旌)
(1).画有龙的旗帜。天子仪仗之一。 南朝 宋 谢庄 《侍宴蒜山诗》:“龙旌拂紆景,凤盖起流云。”《敦煌曲子词·望江南》:“每抱沉机扶社稷,一人有庆万家荣,早愿拜龙旌。” 明 王守仁 《登阅江楼》诗:“絶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
(2).画有龙的旗帜。中军帅旗。 唐 卢照邻 《结客少年场行》:“龙旌昏朔雾,鸟阵捲寒风。”
《漢語大詞典》:神旗
(1).指帅旗。晋书·石勒载记上:“自将军神旗所经,衣冠之士靡不变节,未有能以大义进退者。” 唐 韩愈 《魏博节度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告庆于宗,以降命书。旌节有韜,豹尾神旗,櫜兜戟纛,以长 魏 师。”
(2).代表神灵的旗帜。 清 末义和团尊奉为神灵的象征。 老舍 《神拳》第三幕:“我受了坎字老团 黄老师傅 的传授,得到这一对神旗,我怎么学的,怎么教给你们,没有半点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