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坠绪(墜緒)  拼音:zhuì xù
语本《书经。五子之歌》:「荒坠厥绪,覆宗绝祀。」后以坠绪指即将断绝的皇统。宋。释文莹《玉壶清话》卷七:「愿王英德,各遂所安,无恤坠绪。」或指将失传的学说。唐。韩愈〈进学解〉:「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漢語大詞典》:无漏(無漏)
(1).不泄露。艺文类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詹事徐府君集〉序》:“温树靡答,露事不詶;省中之言无漏,席下之跡不疑。”
(2).没有漏洞。 唐 白行简 《滤水罗赋》:“环之劲铁,取其坚而不朽;羃以轻纱,取其疏而无漏。”
(3).佛教语。谓涅槃、菩提和断绝一切烦恼根源之法。与“有漏”相对。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王卫军问》:“药验者疾易痊,理妙者吝可洗。洗吝岂復循环,疾痊安能起灭?则事不侔,居然已辨,但无漏之功,故资世俗之善,善心虽在五品之数,能出三界之外矣。”百喻经·宝箧镜喻:“禪定道品,无漏诸善,三乘道果,一切都失。” 唐 王维 《能禅师碑》:“得无漏不尽漏,度有为非无为者,其惟我 曹溪禪师 乎!” 赵殿成 笺注:“释氏谓道心如完器,妙理犹浄水,一切烦恼,破坏道心,迷失妙理,犹如破器,不能停浄水,讥其过失,名之曰漏。即欲漏、有漏、无明漏也。四果永尽,名曰无漏。”
《國語辭典》:绝意(絕意)  拼音:jué yì
无意,断绝希望。汉。王充《论衡。刺孟》:「在鲁则归之于天,绝意无冀。」
《國語辭典》:绝望(絕望)  拼音:jué wàng
断绝希望。《左传。襄公十四年》:「百姓绝望,社稷无主。」
《國語辭典》:绝粮(絕糧)  拼音:jué liáng
粮食用尽。《论语。卫灵公》:「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家语。卷五。在厄》:「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
《國語辭典》:买断(買斷)  拼音:mǎi duàn
1.占尽、买清。宋。岳珂《桯史。卷一。王义丰诗》:「祗因买断山中景,破费神龙百斛珠。」宋。陆游〈鹧鸪天。插脚红尘〉词:「新来有个生涯别,买断烟波不用钱。」
2.用钱替妓女赎身。《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八出》:「今日里惜分和谐,谢恩家不惜千金买断花为主。」
《國語辭典》:死心  拼音:sǐ xīn
1.断绝意念。《红楼梦》第一九回:「且凡老少房中所有亲侍的女孩子们,更比待家下众人不同,平常寒薄人家的小姐也不能那样尊重的。因此他母子两个也就死心不赎了。」
2.竭诚尽意,报效至死的决心。《战国策。赵策四》:「今太子走,诸善太子者,皆有死心。」《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伏见前司隶校尉李膺、太仆杜密、太尉掾范滂等,正身无玷,死心社稷。」
《漢語大詞典》:夐绝(夐絶)
(1).绝远;绝高。 南朝 梁 陶弘景 《吴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九垓夐絶,七度虚悬,分空置境,聚气搆天。”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 交州 夐絶一垂,寔惟荒服,恃远后宾,固亦恒事。”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泰伯:“岂夐絶在上,清虚旷杳,去人间辽阔之宇而别有一天哉?” 清 梅曾亮 《〈舒伯鲁集〉序》:“ 伯鲁 之才高,志亦与之相副,以为古人无不可到者,即其所成就者论之,谓已造古人夐絶之境乎?未能也。”
(2).犹断绝,隔绝。旧唐书·段秀实传:“既至其理所,人烟夐絶,兵无廩食。朝廷忧之。”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 商岭 则道迂且遥, 骆谷 復为盗所扼,仅通王命。惟在 褒斜 ,此路若又阻艰,南北遂将夐絶。”
(3).犹超绝。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分驰迥场,角壮永埒,别辈越羣,绚练夐絶。” 宋 陈亮 《与王季海丞相书》:“圣上天日之表,本非苟安于无事,而又英明夐絶古今。” 清 龚自珍 《〈慈云楼藏书志〉序》:“我朝右文之治,夐絶千古。”
《國語辭典》:决绝(決絕)  拼音:jué jué
1.截断消灭。《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虏知罪当夷灭,……一举而决绝之矣。」
2.坚决断绝。《红楼梦》第五二回:「因自那日鸳鸯发誓决绝之后,他总不和宝玉讲话,宝玉正自日夜不安。」
3.永别。唐。杜甫〈前出塞〉诗九首之四:「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心。」
4.坚决肯定。《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说得决绝,叔父未必不依允。」
《漢語大詞典》:绝交书(絶交書)
断绝交谊的书信。 三国 魏 嵇康 有《与山巨源绝交书》。 唐 顾况 《闲居怀旧》诗:“骚客空传《成相赋》, 晋 人已负《絶交书》。” 宋 杨万里 《纪闻悼旧》诗:“中间缘国论,偶似絶交书。”
《漢語大詞典》:绝物
1.谓断绝人事交往。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絶物也。” 赵岐 注:“言诸侯既不能令告邻国,使之进退,又不能事大国往受教命,是所以自絶於物。物,事也;大国不与之通朝聘之事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推阻既嫌絶物,应承实是羞人。”
2.绝无仅有之物。《老残游记》第十五回:“我想阁下 齐东村 一案,只有请 补翁 写封信给宫保,须派 白子寿 来,方得昭雪;那箇絶物也不敢过于倔强。”
《漢語大詞典》:绝踪(絶蹤)
断绝踪迹。 唐 杜甫 《凤凰台》诗:“山峻路絶踪,石林气高浮。”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及第后隐居:“遂乃屏蹟邱园,絶踪仕进,守其至性,十有五年。”
分類:断绝踪迹
《國語辭典》:断后(斷後)  拼音:duàn hòu
1.断绝子嗣或后续者。如:「他家中独子意外身亡,就此断后了。」晋。潘岳 西征赋:「国灭亡以断后,身刑轘以启前。商法焉得以宿,黄犬何可复牵。」
2.殿后阻断敌人来追击。《文明小史》第五六回:「把围登时解了,分作两队,作前后应敌之势,一队向外边打,自行断后,一队向里边打,回救主营。」
《漢語大詞典》:断丝(斷絲)
(1).断绝的丝。 唐 虞世南 《中妇织流黄》诗:“综新交缕涩,经脆断丝多。”
(2).指游丝,蜘蛛等昆虫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轻打银筝坠鷰泥,断丝高罥画楼西。”
《漢語大詞典》:断恩(斷恩)
断绝私恩。礼记·丧服四制:“门内之治,恩揜义;门外之治,义断恩。” 孔颖达 疏:“既仕公朝,当以公义断絶私恩。” 三国 魏 嵇康 《管蔡论》:“ 成王 大寤, 周公 显復,一化齐俗,义以断恩。”
分類:断绝私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