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文身  拼音:wén shēn
在身体皮肤上刺染各种图案。《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刘知远出去将钱雇倩针笔匠文身,左手刺个仙女,右手刺一条抢宝青龙。」也作「刺青」、「纹身」。
《漢語大詞典》:祝发文身(祝髮文身)
削短头发,刻画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穀梁传·哀公十三年》:“ 吴 ,夷狄之国也,祝髮文身。” 范宁 注:“祝,断也。文身,刻画其身以为文也。” 晋 孙绰 《喻道论》:“ 周 之 泰伯 远弃骨肉,託迹殊域,祝髮文身,存之不反,而论称至德,书著大贤。”
《國語辭典》:文身断发(文身斷髮)  拼音:wén shēn duàn fǎ
古代吴、越一带野蛮的风俗。《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也作「断发文身」。
《漢語大詞典》:文身剪发(文身翦髮)
见“ 文身断髮 ”。
《國語辭典》:文身断发(文身斷髮)  拼音:wén shēn duàn fǎ
古代吴、越一带野蛮的风俗。《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也作「断发文身」。
《漢語大詞典》:文身剪发(文身剪髮)
见“ 文身断髮 ”。
《國語辭典》:文身断发(文身斷髮)  拼音:wén shēn duàn fǎ
古代吴、越一带野蛮的风俗。《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也作「断发文身」。
《國語辭典》:断发文身(斷髮文身)  拼音:duàn fǎ wén shēn
截短头发,在皮肤上刺画文饰。古代吴、越一带野蛮的风俗。《庄子。逍遥游》:「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左传。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岂礼也哉!」也作「文身断发」。
《漢語大詞典》:被发文身(被髮文身)
古代 吴 越 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禹 入 裸国 ,被髮文身; 墨子 入 楚 ,锦衣吹笙。”一说,截短头发,身刺花纹。《淮南子·原道训》:“ 九疑 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於是民人被髮文身,以像鳞虫。” 高诱 注:“被,翦也。”